(圖:張瑋瑋、左小祖咒)
今天和大家聊聊民謠。
自從上周六趙雷上了《歌手》,唱了一首《成都》,并且成功干掉林憶蓮、張杰、進口小哥哥等拿下當期亞軍,接下來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理所當然。趙雷火了,《成都》火了,小酒館也火了。
從最初13年左立在《快男》翻唱《董小姐》讓小姑娘們淚眼婆娑,到14年張磊在《中國好聲音》的一曲《南山南》紅遍八線城市大街小巷,再到15年蔣敦豪的《天空之城》引發(fā)各大網紅翻唱小高潮,最后直至今年趙雷的這一次登臺。民謠好像真正從小眾音樂走向了大眾。
為什么民謠很火?
首先是因為民謠獨特的音樂形式。民謠其實應該屬于搖滾樂的分支,它還有一個非常具有中國特色的名字,獨立音樂。
在表現(xiàn)形式上,一個民謠歌手的演出,僅僅需要一個人和一把琴,而且大多還是把木吉他,如果要求不高,淘寶上幾百塊錢就可以搞定。而如果是一支搖滾樂隊,標配吉他、貝斯、鼓三大件,就算主唱兼了主音吉他的位置,也還是需要三個人起步。
像被外界稱為“民謠一哥”的李志,早年間李志都是獨來獨往,還搞過名為“單刀赴會”的主題巡演。再看這幾年,李志連演場音樂節(jié)都要帶上20多人的大團隊,跨年演出甚至搞來了管弦樂團。為什么會變化這么大?還不是因為早年窮嘛!
總結來說,民謠的準入門檻更低,一人吃飽全家不餓。大量的民謠歌手涌入和海量作品的輸出,在現(xiàn)如今發(fā)達的社交網絡和流媒體網站的推波助瀾下,民謠“火”的概率也得到大大增加。再加上資本進入音樂市場、選秀節(jié)目井噴,這些都是造就民謠大熱的助燃劑。
其次,民謠的火爆也離不開90后和00后的崛起。這是個性化的一代,拒絕隨波逐流的一代。他們喜歡嘗試新鮮事物,不愿意被某一種東西一直所束縛著。當民謠這種夠簡單粗暴的新鮮事物出現(xiàn)時,干柴烈火啪啪啪就自然而然的發(fā)生了。
但是你聽的可能是假的民謠
什么是民謠?從音樂形式上來說,或許是一個人,一把琴,一段旅途,一種心情等等這種表達方式被稱之為民謠。
在大眾看來,民謠簡單的說就是看起來很窮,只有一把破木吉他,把旅途中的故事用樸實無華的歌詞唱出來,取自生活,歌唱生活,不需要高超的技巧,只要走心,只要感人。從這個層面來說,趙雷、馬頔、宋冬野,都是真真的民謠歌手。
再從廣義上來說,民謠更多的是指歌曲背后所折射的某種精神。比如前段日子拿到諾貝爾文學獎的Bob Dylan,法國文化部長評價他的作品時說“Bob Dylan的音樂擁有改變人類和世界的顛覆性力量。”也許這才是真正意義上偉大的民謠作品,當然也不是說我國某些民謠歌手充斥著情情愛愛的作品就不好,他也表達了自己的真實情感,但是不免過于狹隘。換句話說,你這么唱沒有錯,但是你和流行歌手又有什么本質區(qū)別?只是你顯得更窮一些。
我為什么討厭民謠?
現(xiàn)在的年頭,你要不聽幾首民謠,真的,你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喜歡給自己貼上“聽民謠”這樣標簽的人越來越多。但是你們的喜愛是真正的對音樂本身的喜愛嗎?
“什么?你還在聽陳奕迅?好老啊”
“我已經在聽南山南了,我才是有故事的女同學”
一段民謠歌詞,再配上一張圖片,晚間12點準時發(fā)布朋友圈。每個人的朋友圈總有幾個這種人,他們總能優(yōu)雅的解釋“矯情”的定義。當然,這樣也沒什么毛病,彰顯一下自我逼格的標簽嘛!誰還沒個想裝逼的時候。
我不討厭民謠,我討厭的是為了表明自己和大家不一樣,為了標榜自己的品味出眾和特立獨行的民謠粉絲。對,他們是粉絲,不是聽眾。尤其是在朋友圈,簡直成了民謠粉絲滋生的沃土,盡管可勁分享吧,而你那仨倆好友給你點的贊,就像糞肥一樣滋養(yǎng)著你,越長越旺盛。
有哪些民謠推薦?
馬頔、好妹妹之流的就算了,大毒梟宋冬野也可以跳過。民謠怎么能全都是愛情和妹子。
如果你很喜歡趙雷,喜歡《成都》。那么推薦你聽聽堯十三、紂王、郝云以及眾樂記的作品。
再高階一些,李志、萬曉利、周云蓬、胡德夫,都是我國頂尖的民謠或者搖滾歌手。
如果還不夠滿足,不妨再試試小河、大忘杠、野孩子。
以上只是我的個人觀點,如有冒犯你或你喜歡的藝術家,請見諒。小眾藝術走進大眾,本就是當代社會的進步,讓藝術家們先富起來!
可能有人會問了,“機仔,你們一個科技公眾號,怎么開始講音樂了?!睓C哥在這里還有話要說,面對這么多優(yōu)秀的民謠作品,你怎么聽?用手機直接開外放? 用淘寶30塊錢買來的音箱?
買臺Hi-Fi小王子vivo Xplay6回家吧。
全球首款搭載ES9038的機型,三顆OPA1622,在手機上硬解DSD那都不算事兒。出來的聲音層次分明,結像準確,那豈是一個漂亮了得。
老板,麻煩把這期的廣告費結一下。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