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親叔大,娘親舅大。”父親的本家叫族家,母親的娘家叫舅家,自古以來人們就稱作這兩家是人生的兩座聚寶盆。試想,無論是王侯將相或者是平民百姓在起家和危機度難關(guān)之時,靠誰?都是靠父母兩邊的兩家姊妹兄弟和族人,對吧。而叔叔和舅舅更是一個人的人生中最親的人了,所以當你成長的路上遇到困難需要幫助時,只要叔叔和舅舅他們有家資,他們都會傾囊相助的。除了這些,一個人從母親肚子生下來,相信絕大部分都是父親和母親的姊妹兄弟們對你抱的最多,對你領的最多,對你心痛的也最多……
對于我來說,今天只談“娘親有舅”,因為母親上有哥哥,下有弟弟。而父親是獨子,沒有伯伯、叔叔之說,就無法談“爺親有叔”了。
特撰寫此文,對母親的兩個兄弟表示敬意。
——題記
俗話說的好:“娘親有舅,爺親有叔?!币馑际钦f:母親那頭,舅父即母親的哥哥、弟弟是你最應該親近的人;父親那頭,父親的哥哥、弟弟即伯伯、叔叔是你最應該尊敬的人。這里的“爺”,指的是父親,是一些地方的方言,比如我們湖北一帶,七十年代以前把父親叫爺爺,八十年代后湖北都把這稱呼改過來了,父母親都統(tǒng)一叫爸爸、媽媽,外公外婆都統(tǒng)一叫爺爺、奶奶,沒有外公、外婆,姥爺、姥姥之說,女孩還可以上族譜,傳宗接代,這是一大進步,追求的是男女平等,所以說南方人頭腦靈活,比北方先進,思想開放,開時代之先。母親在世時,與我交談,說起兩個舅舅,母親如數(shù)家珍:“你大舅年輕時,臉上喜歡長青春痘,都是我?guī)兔D出痘里面的米粒。小舅讀書聰明,換下的臟衣都是我洗……”外公外婆育有四個兒女,大舅排行老大,姨媽排行老二,母親排行老三,最小的是小舅排行老四。兩個舅舅離我們家相隔三個村莊和一望無際的湖田,姨媽嫁到北上,相隔我們家甚遠,四個兄弟姐妹各住一方,像散落在大地上的種子,生根發(fā)芽開花結(jié)果。母親和她的兩個兄弟感情很深,閑聊時給我說得最多的便是兩個兄弟。大舅生活在農(nóng)村,但能說會道,識文斷字,質(zhì)樸中透著精明,是村里有名的說事(指口才相當好);小舅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畢業(yè)于湖北有名的醫(yī)科大學,曾是湖北省監(jiān)利縣一家大醫(yī)院的大夫、主治醫(yī)生,后因知識青年下放到農(nóng)村接受貧下中農(nóng)再教育回到農(nóng)村,在村里務過農(nóng),當過教師、醫(yī)生,現(xiàn)在年近80歲還堅持生活自理,渾身散發(fā)著儒雅、恬淡、睿智的氣息。經(jīng)常聽到村里老人說的一句話“天上的雷公,地上的舅公”,很多地區(qū)外甥結(jié)婚,按風俗都是舅舅坐中堂大位,而且舅舅沒來都不能開席,也怪不得我們兄弟三人結(jié)婚的時候,作為兩個舅舅隨的禮都是最大份的。“天大地大,舅舅最大”,這話也就是最好的佐證。常言道:“外甥像舅”,在兩個舅舅的6個外甥中我又是特別像兩個舅舅。在我心中好像一直有個影子,無時不刻影響著我的生活,那就是兩個舅舅的為人處世和才學。我一直以他倆為榜樣為楷模,總想跟他倆學習什么?比如十八九歲時,在村里當過支兵先生(就是誰家請客都請我去安排客人座次席位,給主人當家做主),這是跟兩個舅舅學的,他們兄弟倆都是村里有名的支兵先生。在部隊當軍官,從排職干到正團級,講話、寫文章,頗有兩個舅舅的基因。在我的身上始終如一地隱藏著那么一絲絲一點點當干部、舞文弄墨的靈性,如一盞不滅的心燈,輝映在我?guī)资甑墓ぷ魃钪?。這種與生俱來的所謂才干和學識,均來自兩個舅舅的遺傳。大舅,因為是母親的哥哥,每次見到他老人家時我都叫舅伯,舅伯在90年代中期去世,至今離開我們已有20多年了。在他老人家去世的日子里,我醞釀了好久,總想找一個合適的時間,來懷念我的大舅。正好這幾天調(diào)休,我有了大把的時間來組織語言,回憶那些往事。一直以來我對大舅的那份不舍無法釋懷,那份感情就像是將要決堤的江水,堵的我喘不過氣來,我想盡快把對他老人家的思念化作一條溪流,融入那來勢洶洶的江水,一起匯入滾滾的大海。大舅是個文化人,知書達理,口才相當好,語言表達能力極強,90年代中期,因病離開了我們,因為我在遠隔十萬八千里的山東部隊當兵,隔湖北老家山高路遠,大舅去世時母親未告訴我,剛聽到這個噩耗的時候,已經(jīng)離大舅去世有一年多的時間。那年春節(jié)我回家探親,母親說,舅伯已經(jīng)去世,剛開始聽到這個消息,我并沒感到十分驚訝,反倒是很平靜。心想,大舅在高齡之時被病魔折磨了好長的時間,病痛早就把那么豁達,睿智的一位老人的希望磨礪的蕩然無存,他的離去是一種解脫,他是到極樂世界去了,那里沒有病魔和痛苦,他可以在那里談笑風生,可以在那里做他喜歡做的事……可我的這種平靜并沒有保持多久,很快,我的淚水忍不住的涌了出來,我嗚咽著。到老家探親第二天,我就帶著老婆趕往大舅家,一路上淚水一次次止住,一次次又哭了,實在沒辦法了,就自言自語的說:“不想了,不想就不哭了”,就這樣堅持著,到了大舅家,我買了鞭炮、紙錢,在他老人家的墳前祭奠,淚水又下來了,越是忍著,越是控制不了自己的思緒,大舅的笑容,大舅躺在病床上的模樣,就像是老早已經(jīng)拍好的電影在我的眼前回放……“你的舅伯是個了不起的人,他幫我們家很多?!焙苄〉臅r候,母親時常向我嘮叨。“他有什么了不起的?一個種地的,跟一般的農(nóng)民沒有什么兩樣。”年紀尚小,還不大懂事的我反駁母親。可能是我在母親心中“立威”根深蒂固。母親并沒有向我解釋什么,只是用皺緊的眉頭無力地抗爭。那份無可奈何,窗外的風說:“聽見了。”我家遭受一次苦難印證了母親對大舅的評價,也讓我知道了大舅對我家的好處。1974年,我所在的生產(chǎn)隊收成不好,糧食奇缺,一家人吃了上頓沒有下頓,日子過得很艱苦,母親很是憂愁,一家人無依無靠,可憐巴巴的相互觀望著。一家老小缺糧吃的苦日子被大舅知道了。大舅對母親說:“我們隊里豐收了,剛剛分了一些糧食,可以借給你們家一擔大米(大約一百多斤大米)。”就是這一擔大米成了我家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次日,天未亮,父親便挑著空籮筐到大舅家挑來白花花的大米。吃著大舅的大米,一家人心里甜滋滋的。從此我開始感激我的大舅……對母親常說的“你的舅伯是個了不起的人,他幫我們家很多”這句話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大舅在世時,與我們家走的很親熱,時不時喜歡到我們家里來做客,原因是母親賢惠,在村里口碑極好,大舅感到臉上有光。有時在我們家住上2天,有時3天,有時一個星期,記得最長的時間是半個多月,每次大舅來,父親每天到了晚上都陪著大舅到村里人開的茶館,喝茶、打牌、聊天……母親則常常把家里最好吃的東西留給大舅吃,天天碗酒大席招待著。對大舅盛情款待,除了親情,還有更多原因,如;滿肚子都是詩詞古文,說話頭頭是道,同時算盤打的很好,與母親聊得來、兄妹情深等等。我們兄弟三人中,哥哥是第一個高中畢業(yè)后在村里當上了生產(chǎn)隊會計的人,當好會計不是件容易的事,首先必須會算盤。母親十分重視哥哥的珠算,多次請大舅到家手把手地教哥哥打算盤。大舅說,“算盤好打,位難記”。初學算盤往往容易撥錯位,為了防止哥哥弄錯位,大舅索性把個、拾、百、千、萬位……的位置寫在算盤的中梁上,這樣打起算盤就盡量避免了錯位發(fā)生。珠算口訣是算盤運算中的重要步驟,他要求哥哥必須熟記在心還有一種專門計算“十六兩”稱的口訣,叫做流法口訣。大舅不厭其煩地教哥哥記好位,熟背口訣,使哥哥在實際運算中得心應手。大舅毫無保留把自己最拿手的算盤技巧教給了我哥,使哥哥終身受益。哥哥現(xiàn)在外當老板,能掐會算,算術(shù)頂呱呱,真是得益于大舅的真?zhèn)?。物是人非,大舅已?jīng)作古多年了,我和我的親戚們還時常津津樂道提及當年他雙手打算盤的絕技故事。長兄如父。大舅成家后,依舊履行一個兄長的義務,幾十年如一日盡職盡責地照顧兩個妹妹和一個弟弟,尤其是對母親疼愛有加。在幾十年的生活中,一次又一次地幫助母親排憂解難。我曾不止一次地問過母親,您這輩子最幸福的事是什么?母親說,自己命好,有個好哥。童年時期,每到暑假、寒假時,母親就把我放到離家十多里地遠的兩個舅舅所居住的施家村,在兩個舅舅家一住就是幾十天。兩個舅舅身上的優(yōu)良品德時刻影響著我,教育我茁壯成長。母親在世時,常當著我的面夸我的小舅(我們稱呼舅爺)說:“你們的舅爺啊,戴起官帽能做官,脫下官袍能種地。”母親對小舅的評價恰如其分,的確如此,大學畢業(yè)到醫(yī)院當醫(yī)生,醫(yī)術(shù)高超,患者贊不絕口;毛主席年代,響應號召,知識青年到農(nóng)村去,接受貧下中農(nóng)再教育,下地里干活,無怨無悔;爾后,在村里當赤腳醫(yī)生,當小學教師,干的風生水起,好評如潮。母親對自己的弟弟是有感情的。有一年嚴熱的夏天,小舅因婚事受人欺負,被外人打的渾身是傷,在我們家療傷將近一月有余。母親照顧小舅無微不至,從鄰村請來師傅幫小舅療傷。為了讓師傅對小舅好,經(jīng)常是碗酒大席安置招待師傅。母親在世時常對我說,你回家探親一次不容易,再忙,再沒有時間,不看我不要緊,但要記得,一定要抽時間去看看你那兩個舅和北上的姨媽,他們是我這輩子最記掛的人??磧删俗龅搅?,但看北上姨媽卻沒有做到,讓我愧疚一輩子……每每追憶大舅,我都淚如泉涌,意識到生活中又少了一處避風的港灣。嘆!心中千言,筆下無語。人生有涯,思念綿綿無絕期。每每回家探親,看到小舅,因為小舅和母親長得十分相像,我都激動不已,止不住的眼淚直往下掉,“娘親有舅”這四個字讓我體會得更深,真是感慨萬千!讀完本文順便點下面的“在看”,以資鼓勵!您的“轉(zhuǎn)發(fā)”是我們前進的最大動力!
☆ 作者簡介:吳剛,曾用名吳緒承,湖北監(jiān)利人氏,離軍從警人員,現(xiàn)供職于山東青島。閑暇時喜歡寫一些通訊,散文,詩歌,小說,隨感;數(shù)10年來,有3000余篇作品散見于軍內(nèi)外報刊雜志、廣播電臺及微信公眾號,其中有百余篇榮獲軍內(nèi)外新聞獎、優(yōu)秀征文獎。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