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清夜語
昨晚,和朋友聊天,談到“情緒”的話題。
朋友說,她控制不住情緒時,會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找個沒人的地方,大哭一場,哭完回家睡覺,明天接著努力。
說實話,我很贊同她的這種心態(tài),畢竟,生活處處都會有不如意的事。
比如工作不受領導重視,與鄰居關系不融洽,與愛人因為瑣事爭吵,遇到小人....
心態(tài)不好的人,覺得這些都是磨難,覺得生活會一直苦,沒有盡頭。
而心態(tài)好的人,則會把這些不如意當作一種歷練。
生活從不會因為你苦就善待你,你的心有多強大,世界就有多溫柔。
當很多事情都不如意的時候,控制自己的心,不讓壞情緒趕走好運氣,熬過最難熬的日子,你就贏了。
安徽有一個著名的景區(qū)叫六尺巷。
在它的背后,流傳著一段佳話。
康熙年間,大學士張英突然收到家里人來信,說鄰居與他家因為三尺地基鬧得不可開交。
張英一聽,很生氣,可他轉(zhuǎn)念一想,爭論之中沒有贏家,便寫了一首詩回復:
“千里家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p>
鄰居和家人看了這首詩后,慚愧不如,于是各讓出了三尺,才有了如今的六尺巷。
試想一下,如果張英沒有謙讓之心,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讓家人堅決不讓步。那么,兩家人的矛盾只會越來越深。
可以說,生活中的大部分沖突、爭斗與怨憤都是來自于不好好說話,而不好好說話,八成以上都是情緒化的結(jié)果。
當一件事情發(fā)生時,好的情緒,能讓人很好地控制局勢,而壞的情緒,往往會給人帶來麻煩,甚至是禍事。
北宋大詞人晏殊,脾氣不好,一次因為仆人做事耽誤了自己行程,他大怒之下,打掉了仆人的一顆牙齒。
這件事被同朝為官的御史知道后,暗中參了他一本,晏殊也因此遭到皇帝的疏遠。
《三國演義》里的張飛,性格暴躁,動不動就打罵自己的手下,結(jié)果有士兵懷恨在心,趁他不備時,將其殺害。
你看,沒有好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讓沖動占據(jù)了上風,結(jié)果為自己引來了“災難”。
一個人,有情緒是本能,控制得住是本事,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才是厲害的人。
國學大師季羨林講過一件親身經(jīng)歷的事。
一次,他和朋友在一家小飯館吃飯。
有個小孩突然摔倒在地上,季羨林幫忙扶起,可孩子的母親誤以為是他欺負小孩,還大罵道:“一個大人干嘛欺負小孩,要是我兒子受傷了,跟你沒完?!?/span>
周圍的人都看不下去,紛紛指責女人蠻橫無理:“是孩子自己摔倒了,這位先生好心幫你扶起他,你怎么能不問青紅皂白就罵人呢?”
女人這才悻悻地走了。
事后,朋友問季羨林,剛才你明明被誤解了,為何不還嘴呢?
季羨林笑著說:“別人罵你,你罵回去,接下來就是無休止的爭辯,這是個不好的開始,我不回嘴,就斬斷了這個不好的開始?!?/p>
確實,逞一時的口舌之快,即便你分出了勝負,可能你最后仍是輸家。
生活不是戰(zhàn)場,沒必要和誰都要一較高下,在爭論中,沒有人是贏家。
人活在這個世上,與人相處難免會有摩擦,不要因為一點小事就斤斤計較,不依不饒。
要知道,在壞情緒的影響下,一件小事也可能會產(chǎn)生各種惡性循環(huán),只會讓情況變得更糟糕。
有這么一個故事,老板把員工罵了一頓,員工又委屈又生氣,回家看到兒子在沙發(fā)上玩鬧。
他說了孩子幾句,孩子不聽,于是他很窩火, “啪”地給了他一耳光。
兒子捂住臉,無處發(fā)泄便狠狠踢了自己家的貓一腳。
貓受驚沖到街上,正遇上一輛車開來,司機為了避讓貓,卻不小心把旁邊的行人撞了。
這就是心理學上著名的 “踢貓效應”。它說明了壞情緒的危害,真的很嚴重。
生氣時毫無顧忌地發(fā)泄,做出損人不利己的行為,可事后冷靜下來才追悔莫及。
之前,網(wǎng)上有個熱議話題:一個人真正成熟的標志是什么?
有個網(wǎng)友的回答引來很多網(wǎng)友點贊:
一個人真正成熟的標志是什么?即使內(nèi)心波濤洶涌,表面也能云淡風輕。低谷時能調(diào)整好自己,高處時也能堅守好本心。
這句話的核心就是“能控制自己的心”。
俗話說:“物隨心轉(zhuǎn),境由心造?!?/span>
情緒都是由心而發(fā),隨心而動的,你的心態(tài)怎么樣,你的世界就會是什么樣子。
人活在世界上,優(yōu)先要控制的,就是心,心寧則智生,智生則事成。
情緒好了,生活才會向著自己想要的方向發(fā)展。
情緒不好,縱然有美好的事情發(fā)生也不能感受到。
愿你我在以后的日子里:
從容淡定,有耐心。
不抱怨不責備,用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一切。
不讓壞情緒,拖累自己的人生。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