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文明成為一種習慣
近日,筆者聽到一個新聞:某小學原有東西二門,疫情防控需要,封了西門,留東門掃場所碼進出。一學生住址離西門近,為少走幾步路,竟爬西門入校,正要從門頭往下跳,被值日老師看到,老師拽住學生的手,并善言勸阻,學生聽不進,掙脫老師的手。老師又伸手抓住學生手臂,學生張嘴就咬老師的手背,留下兩排殷紅的牙印……
學校及時通知該學生家長到校進行批評教育,并在所有班級進行宣傳教育,把這種不文明行為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試想,如果放任這種不良現(xiàn)象存在,就會產(chǎn)生“破窗效應”,誘使其他學生仿效,像雪崩一樣蔓延開來,不但破壞社會形象,還將引發(fā)安全事故。
這件事使我震驚和憤怒。一個十歲左右的孩子,竟然爆發(fā)出如此極端的野蠻行為,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
是誰給他如此膽量?
我腦海中不禁浮現(xiàn)出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幾幕場景:一脖子上戴著手指粗的金項鏈估計是沒什么文化靠一夜暴富的土豪,帶他的孩子來學校報名,當著自己孩子的面簡單粗暴地對班主任老師說,我知道我兒子像我一樣不會讀書,讀書也沒什么用,你們也不用管,長壯了身子就行;追打嬉鬧是兒童的天性,有利于學生之間的感情溝通,對學生的成長有益,而有些受了所謂的“委屈”的學生的家長,便慫恿自己的孩子,你沒長手么?你也可以打他;某家長帶著小孩闖紅燈,小孩猶豫,說“老師說不能闖紅燈”,家長置若罔聞,強行拉著孩子的手繼續(xù)自己的錯誤行徑……
答案不言而喻,是少數(shù)學生家長給了自己的孩子為所欲為的底氣。孩子的條件反射是,父母可以這樣做,我也可以這樣做。
在這里,我并非說學校就沒有責任。學校應以文化知識教育為基礎,以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法治教育和勞動教育為主抓手,培養(yǎng)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但是,學校辛辛苦苦在學生心里構(gòu)筑的文明小屋,如果碰到不文明的家長,只因一句粗魯?shù)脑?,或一個丑陋的行為,就會被擊得粉碎,一下土崩瓦解。因為,在遇到兩難的選擇面前,孩子更屈從自己的父母。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氛圍和環(huán)境對孩子的成長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良好的家風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寶貴資源,孩子在良好的家風里耳濡目染,得到最直接的認知教育,他們身上隨時隨地閃耀“陽光、進取、堅強、自律、拼搏、向上”的光芒;而家風差的家庭,孩子得不到健康的思想教育,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沒教養(yǎng),在他們身上充斥著“驕橫跋扈、污言穢語、自私、暴力”等不文明因子。父母是孩子的榜樣,是營造良好家風的第一責任人,孩子在是非難辨的懵懂時期,第一個模仿對象就是自己的父母,父母文明,孩子就自然文明,父母的人生觀、價值觀對孩子產(chǎn)生最直接的影響。
我們是孩子的父母,是學生的家長,我們要認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摒棄不文明行為,爭做城市文明的傳播者、實踐者和監(jiān)督員。文明時時刻刻在我們身邊,在我們的一言一行中,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涵養(yǎng)一點、紳士一些,不該說的話不說、不能做的事別做,守住日常行為的底線,努力使文明成為自己的一種生活習慣。通過家長的言傳身教,再加上學校的系統(tǒng)教育,形成家校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讓文明之花開遍校園。
插圖/網(wǎng)絡
作者簡介
王興明,江西省永豐縣人。愛好文學,時不時給自己的心情一個放假的理由,靜靜的,用情書寫心中的美好!
用詩和遠方,陪你一路成長
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譽顧問:戢覺佑 李品剛
文學顧問:周慶榮 王樹賓 白錦剛
法律顧問:北京盈理律師事務所
總編:瑯 瑯
副總:蔡泗明 倪寶元 趙繼平
編審:孟芹玲 孔秋莉 焦紅玲
主編:石 瑛 趙春輝
審校:嚴圣華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