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年學兔典(三)
“兔死狗烹”
“兔死狗烹”這則成語,典故出自司馬遷的《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該典故故事為:
越、吳之間經(jīng)常起爭端,公元前697年,吳囯大敗越國,越王勾踐委曲求全,便去吳囯給吳王夫差當奴仆。在大夫范蠡的協(xié)助下,越王勾踐終于騙得了吳王夫差的信任。三年后,被釋放回國。
勾踐為了不忘囯恥,就每天晚上睡在柴草上,并在坐臥處懸掛一苦膽,每天飯前都先嘗一口苦膽,此即成語臥薪嘗膽。同時,在大夫范蠡、文仲輔助下,欲報仇雪恨。
范蠡勸勾踐主動向夫差示好,以便爭取時間,發(fā)展生產(chǎn),增強國力,提高軍力。當時吳王夫差當上了霸主,便驕傲起來,一味貪圖享樂。當此,大夫文種勸勾踐將越國花容月貌、沉魚落雁的美女西施獻給吳王夫差。夫差一見西施,頓時被迷住了,便當成下凡仙女,寵愛至極,從而也逐漸放松了對勾踐的監(jiān)視。
后來范蠡、文種幫助勾踐取得了夫差的完全信仼,還設計讓夫差殺了忠臣伍子胥。又送給吳國經(jīng)浸泡過不能發(fā)芽的種子,害得吳國當年顆粒無收,到處饑荒。因此,便使國內(nèi)大亂。在此情況下,越國終于打敗了吳國。
勾踐便封范蠡為上將軍,文種為丞相,并在吳宮歡宴群臣。但發(fā)現(xiàn)范蠡不見了,笫二天在太湖邊發(fā)現(xiàn)了范蠡的外衣,大家都認為范蠡投湖自盡了。
過了不久,有人給文種送來一封信,信中說:“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其共患難,不可與其共樂,子何不去?”意思是:越王心胸狹窄,只可與他共患難,不宜與他同安樂?,F(xiàn)飛鳥打盡了,彈弓就被收藏起來;野兔捉光了,獵狗就被殺烹了吃掉。敵國滅掉了,謀臣就被廢棄、遭害。大夫至今不離地而去,不久難免有殺身之禍。
文種此時才知范蠡未死而隱居了起來,但他認為勾踐還不至于謀殺功臣。
但為時不久,勾踐派人送來當年吳王夫差逼伍子胥自殺的寶劍,同時還帶來一句話:先生教給寡人七種滅吳辦法,寡人只用了三種就將吳滅掉,還剩四種未用,就請先生帶給先王用吧!
文種見狀,就明白了勾踐的險惡用意,后悔未聽范蠡忠告,只好舉劍自盡了。
“兔死狗烹”就由此而來。(待續(xù))
作者:李冬鑾
◆李冬鑾:兔年學兔典(二)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