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花,一棵樹
認識她們,常有一個個的小故事
初見茶花,是在1970年代中期,上中學的時候。
見到的不是真容,也不是相片,而是在那個幾年流行的“年歷片”。
(這張年歷片的圖片選自網(wǎng)絡)
再見茶花,是在散文家楊朔的《茶花賦》中。那篇文章,初讀到是1978年冬天剛剛上大學的時候,還背誦過。
又在一首歌里反復地聽到了她。1979年的中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打響了,李雙江的一首《再見吧,媽媽》唱紅了。山茶花,在歌曲中反復地出現(xiàn)過。
“再見吧,媽媽!看山茶含苞欲放,怎能讓豺狼踐踏!假如我在戰(zhàn)斗中光榮犧牲,你會看到盛開的茶花……啊!?。?strong>山茶花會陪伴著媽媽。”
1982年工作之后,《茶花賦》一直是初二語文課文,任教初中的七八年里曾教過不止三四次??梢恢钡健?span style="color: rgb(2, 30, 170);">茶花賦》從初中語文課本中撤掉了,我也沒見到過真正的茶花。
“如果用最濃最艷的朱紅,畫一大朵含露乍開的童子面茶花,豈不正可以象征著祖國的面貌?”
課文中的這句話,一直記得。覺得這茶花怎么也是和小孩子的臉差不多大的。
第一次見到茶花,是在十五年前。在目前工作的這個新的校區(qū)。
那個冬天的早晨,我們幾位同事在校園里散步,看到物理實驗樓西邊的墻邊上,有紅花在開放。
疑似茶花。
好在,那時已經(jīng)有網(wǎng)絡了,可以上網(wǎng)去查一下。
果然是。
可是,同事韋老師告訴我說,那叫“茶梅”。他說的是方言,“蘼”與“梅”是同音。我又以為了是茶蘼。甚至還以為是“荼蘼”。
又過了好幾年,才真正弄清楚她的芳名。
茶梅,是山茶科山茶屬油茶組的小喬木。她革質的葉子,正面是綠的,發(fā)亮;背面,則是褐綠色,橢圓形的葉子還具有山茶科植物的共性,邊緣有細鋸齒。
我們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往往入冬之后就開始萌花苞,冬至前后就相繼開放了。去年的十二月份,我在南京的綠博園就拍到了已經(jīng)盛開的茶梅。
茶梅的花期很長,幾乎是從整個的冬天一直相繼開放到春天里。
茶梅,花開得相當火熱,一樹一樹地綻放,就是積雪之下也能盛開怒放。
我想,這也是她有“梅”之名的原因吧。
明代畫家陳道復《茶梅》寫了茶梅的小巧玲瓏:“花開春雪中,態(tài)較山茶小。老圃謂茶梅,命名亦端好。”
茶梅的雄蕊離生,長15到20毫米;子房被茸毛,花柱長10-13毫米,3深裂差不多達及離部(看到中間那根頂部有三裂的花柱沒?)。
一個冬天的早晨,我獨自在一叢茶梅旁躑躅著。
突然,一朵花,整個兒地往下一落,基本完整地掉落在樹下,并沒有全碎。
心中一顫!
這是極凄美的一幕!
再看看這花下,是一片的落紅。
原來,茶梅花的謝幕與桃李不同,不是一瓣瓣地從枝頭飄零的,更不會像櫻花那樣,片片花瓣被風吹出陣陣的櫻花雨來。
落紅,就守護著還在開放的花下。不容易被風吹起。
看看,整個的花墜落之后,雌蕊連同花柱還在枝上,明顯看得出來,花柱(雌蕊)基部的子房是飽滿著的。
果實孕育了。
看到子房上部的細茸毛了嗎?
只不過,這種觀賞的茶梅,很難將她的果實長大了的。
花在開,還有許多的花苞在等待著開放呢。
預告:下面一篇介紹“迎春花”。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