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打過孩子,你打過孩子嗎?其實,打孩子,是一個很簡單的動作。我們只需要抬起手臂用力一揮孩子就能感受到危機。可也就是這么一揮,把孩子的精神世界,由內(nèi)向外地打碎。
我們見過太多的孩子自我放棄,就是由于父母的暴力教育方式,讓年齡還小的孩子無力反抗,只能不斷地內(nèi)耗,直到失去力氣,不再做任何的掙扎。有的父母說:我小的時候就是這樣被打大的,身心都很健康,也長到這么大了。也有人你反對意見的父母這樣說:不管以什么名義打孩子,最后為此買單的永遠只有孩子自己。
那么到底孩子在犯錯后家長是應該打,還是應該采取其他的教育方式呢?我們先來看看兩者在教育孩子后可能會給孩子帶來的影響吧!
一、經(jīng)常挨打的孩子,終其一生都難以治愈心里巨大的創(chuàng)傷。
二、被父母經(jīng)常使用暴力的孩子,多半也具有暴力傾向。時機成熟,他們會成為攻擊者。
三、經(jīng)常被打罵的孩子會變得膽怯自卑,不思進取,甚至悲觀厭世。
所以,答案很簡單,教育孩子不是簡單地打一頓,揍一頓那么簡單。而一個孩子的優(yōu)秀,也絕對不是父母打出來的。一個人的未來是一個家族努力的結果,那些今天日子過得好的人都是祖輩正確生活,正確育兒的結果。這期間蘊含了大量地積累出來的智慧。
正確育兒一、引導
鐘院士提到父親對自己的教育時講過一個故事。他小的時候很喜歡學校食雜店店里的小玩具。常常拿父母給的飯錢去買這些玩具。爸爸一次問起,他也很坦誠,告訴爸爸自己的錢都花在了哪里。本來以為自己會被爸爸一頓揍,結果爸爸質(zhì)問自己,你自己覺得這樣做對嗎?
一句話讓鐘院士學會了反思,同時也讓他意識到,自己的做法有多愚蠢,那些會引導的家長通常孩子都是比較容易管理的。這遠比揍孩子一頓要更有效。
正確育兒二、溝通
溝通其實就是在自己和孩子之間發(fā)一條可以使油流淌情感的渠道。如果一個父母能和孩子之間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那這種溝通就是相對容易的。
家長不應該一意孤行地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問題,也應該同時站在孩子的角度,與孩子一起分析問題,并愿意傾聽孩子的聲音,通過你來我往達到溝通的目的。而不是單純地只讓孩子聽到自己的聲音而忽略了孩子真正的內(nèi)心想法。
正確育兒三、父母以身作則
父母就是孩子的最好的老師,你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在孩子的眼中。那些罵孩子的父母,那些打孩子的父母,回過頭來認真思考一下,孩子所犯的錯誤難道我們沒有責任?他們的錯誤難道不是孩子是從我們身上學到的點滴嗎?
從今天起,家長都應該從我做起,學會有智慧地教育孩子,而不是簡單地使用暴力。
在育兒的路上,我們都是新手,如何更好照顧孩子,可以關注我,和我一起探討育兒路上那些事吧。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