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23年,魯文公四年,狗年(戊戌年)。這一年,魯文公訪問回國后被國內事務纏身,從齊國娶媳婦、賦詩迎衛(wèi)使、遇上奶奶駕鶴,夠忙乎的一年。國際社會,依然是晉、楚、秦巨頭的舞臺,特別是楚國人滅亡江國,讓同為贏姓的秦穆公大為感嘆,“穿素服,不居正寢,減膳撤樂(降服、出次、不舉)”,從內心深處產生了對楚國強大起來的焦慮和警惕,這也是他臨終前選擇“秦晉”之好戰(zhàn)略的深層原因。晉國一時強大,不可怕;楚國持續(xù)強大,才可怕?!对娊?/span>·頌·周頌·清廟之什·我將》說,“畏天之威,于時保之”,意思是要畏懼上天的威靈,因此才能保有福祿。春秋進入這個階段,秦國已經是當時國際社會的第三極,算是很強大的國家了,秦穆公也于去年稱霸西戎,盡管如此,秦國國君還始終保持這種惕勵之心,實在是難能可貴,這也是四百年后秦國可以一統(tǒng)天下的深層原因所在。為政如此,為人何償不是如此!
“四年,春,公至自晉。夏,逆婦姜于齊。狄侵齊。秋,楚人滅江。晉侯伐秦。衛(wèi)侯使寧俞來聘。冬十有一月壬寅,夫人風氏薨?!?/span>
孔子老先生用44字記載今年7件事,其中最重要的事情是楚人滅江,釋放出楚國的強勁發(fā)展勢頭。
(一)
“四年,春,公至自晉。”
魯文公四年,春季,魯文公訪問晉國回國。
魯文公完成對晉國的國事訪問回國,出發(fā)前和回來后都告于祖廟,所以《春秋》予以記載。魯國對晉國的禮數(shù)還是挺周到的。
春季,《春秋左氏傳》還補記了三件事。一是晉人釋放“替罪羊”衛(wèi)國大夫孔達歸國(二年,衛(wèi)執(zhí)孔達以說晉。詳見【閑話春秋】之一零五),這是視他為衛(wèi)國之賢良,赦免了他。二是夏季衛(wèi)成公就釋放孔達的事情到晉國拜謝,借此緩和與“老大”的關系。三是曹共公到晉國商談納貢的事情。曹國作為“戰(zhàn)敗國”,大片土地被晉國帶領的一幫兄弟分掉了,還要向霸主納賦進貢。通過此三件事,表達出晉襄公能讓諸侯服從,能夠繼承老爹開創(chuàng)的霸業(yè)。
(二)
“夏,逆婦姜于齊?!?/span>
魯文公四年,夏季,從齊國迎接婦人姜氏。
魯國的卿大夫沒有到齊國迎接婦人姜氏,這是不合于禮的。君子因此知道“出姜”(才開始嫁過來就這么隨便,不見尊貴,所以最終不會被魯國人所敬信也。魯文公死后就被廢了夫人之位,所以叫做“出姜”)在魯國不會有好結果,君子的說法是:“用尊貴的禮節(jié)行聘(公子遂如齊納幣,是貴聘。詳見【閑話春秋】之一零五),而用低賤的禮節(jié)迎接她(沒有派卿大夫以夫人禮迎,是卑廢她),丟掉信用而損害婦女之首(小君)的身分,這樣的事情發(fā)生在國家中必然使國家動亂,發(fā)生在家族中必然使家族滅亡。沒有好下場是必然的?!对娊?/span>·頌·周頌·清廟之什·我將》說:“畏懼上天的威靈,因此就能保有福祿(畏天之威,于時保之)”,是說人要有敬畏之心,要看重婦女之首這樣的身分。
這是給魯文公娶的元妃出姜,而《春秋》記載為“婦姜”是因為婆婆(古時稱姑)聲姜還在?!洞呵锕騻鳌氛f魯文公娶的是齊國大夫之女,所以國人輕慢婦姜,不知道是什么依據(jù)?!
(三)
“狄侵齊?!?
魯文公四年,夏季,狄人入侵齊國。
落架的鳳凰不如雞?,F(xiàn)在的齊國,是齊昭公姜潘時代,短短二十年時間里,齊國的實力已經遠非他老爹齊桓公在位的時候,看來,國也好,家也好,要少折騰,精折騰,不能多折騰,瞎折騰。
(四)
“秋,楚人滅江?!?
魯文公四年,秋季,楚國滅亡了江國。
楚人滅了江國,秦穆公為此穿素服,不居正寢,減膳撤樂,超過了應有的禮數(shù)。大夫勸諫,秦穆公說:“同盟滅,雖不能救,怎敢不哀憐?我是自己警惕呀?!苯瓏勤A姓,與秦國同姓(江國情況詳見【閑話春秋】之一零六),所以秦穆公有一種兔死狐悲的感覺吧。不過,通過他的言行,可以看到一個明智的秦穆公和一個何其強大的秦國。君子說:“《詩經·大雅·文王之什·皇矣》中說:“夏朝和殷朝二國,為政不明,四方諸侯,引以為戒。(惟彼二國,其政不獲,惟此四國,爰究爰度。)”,秦穆公就是這樣的啊。
個人也好,國家(以國君為代表)也罷,想要立于這天地間,內心必須要有堅守,否則,即使被滅,也會聲名利益兩茫然。江國原附于楚國,公元前658年與齊桓公、宋桓公盟于貫,棄楚附齊。僅僅過了35年,便被強大的楚國給滅了,而且這種情況下被滅,總是顯得江國有點不地道。在春秋時期大國爭雄的環(huán)境下,生存是個大問題,小國何時被滅,是個大概率事件,只有問鬼神了。既然被滅是一種必然,能夠死得堂堂正正,不被后世詬病,也算是死得其所了??上Ы瓏鴽]有做到。
(五)
“晉侯伐秦?!?
魯文公四年,秋季,晉襄公討伐秦國。
去年秦國討伐晉國的“王官之役”,晉國人不敢出戰(zhàn),今年卻主動打上門來,報去年王官之仇。晉國軍隊僅僅包圍了秦國的“邧”(yuán,也寫作元,秦邑,在今陜西省渭南市澄城縣南、大荔縣東北)和“新城”(即原來的梁國新里,與邧相近,秦邑,在今陜西省渭南市澄城縣東北。公元前641年梁伯在此筑城,又不讓人住,后來被秦滅國,這個地方可能還是當初周宣王封秦仲次子梁康叔之處。詳見【閑話春秋】之八十八),卻沒有取得什么結果,無功而返。
(六)
“衛(wèi)侯使寧俞來聘?!?
魯文公四年,秋季,衛(wèi)成公派大夫寧俞來魯國聘問。
衛(wèi)國的大夫寧俞(寧武子,甯武子)來魯國聘問,魯文公設宴招待他,為他賦《湛露》和《彤弓》兩首詩(《詩經·小雅》)??磥磉@位魯文公姬興先生是位文人國君,與謚號“文”相符,稍一高興就賦詩。甯武子沒有辭謝,又不賦詩回答。文公派使者私下探問。甯武子回答說:“下臣以為是在練習演奏的。從前諸侯正月去京師向天子朝賀(杜預注曰:朝而受政教也),天子設宴奏樂,在這個時候賦《湛露》這首詩,那就表示天子對著太陽,諸侯聽候命令。諸侯把天子所痛恨的人作為敵人,而且獻上自己的功勞。天子因為這樣而賜給他們紅色的弓一把、紅色的箭一百枝、黑色的弓十把和箭一千枝,以表彰功勞而用宴樂來報答?,F(xiàn)在陪臣前來繼續(xù)過去的友好,承君王賜宴,哪里敢觸犯大禮來自取罪過?”
孔子稱贊寧武子說:“寧武子這個人,當國家(國君)有道時,他就顯得聰明,出其才智,幫助君主施行政治;當國家(國君)無道時,他就裝傻,自保其身,免于禍患。并深深地感嘆說,他的那種聰明別人可以做得到,他的那種裝傻別人就做不到了。(《論語·公冶長》,子曰:“寧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現(xiàn)在魯文公賦《湛露》這首詩是失禮的,寧武子佯裝不知,這是其“愚不可及”的一個典型而具體的例證。
(七)
“冬十有一月壬寅,夫人風氏薨?!?
魯文公四年,冬季,十一月初一,魯莊公的妾夫人風氏死了。
夫人風氏,指的是魯莊公的妾、魯僖公的母親、魯文公的奶奶成風(風姓)。成風雖為女流,但卻思慮深遠,見識卓絕,所以才有了兒子魯僖公和孫子魯文公的歷史。成風聽說了季友出生時的卜辭(右手有友,公室輔助。詳見【閑話春秋】之六十八),就與他結交,把兒子公子申囑托給他。魯閔公二年(公元前660年),季友立公子申為國君,即魯僖公(詳見【閑話春秋】之六十八)。任國、宿國、須句國、顓臾國,都姓風,主管太皞和濟水神的祭祀,服從中原各國。魯僖公十一年(公元前649年),邾國人滅亡須句,因為須句是成風的娘家,須句國君逃亡到魯國。成風對僖公說:“尊崇明祀,保護弱小,這是周的禮儀;蠻夷擾亂中原,這是周的禍患。若封了須句國的爵位,這是尊崇太皞、濟水神,修明祭祀,緩解禍患?!庇谑?,魯僖公便出兵教訓了一頓邾國,把須句國的地盤從邾國奪了回來,把須子送回國去繼續(xù)當國君(詳見【閑話春秋】之八十)。就此兩件事情,就完全可以看出這個女人的厲害之處了。成風雖然不是魯莊公的元妃,但《春秋》給予的禮節(jié)等同夫人,即書夫人、書薨、書葬,以示重視和尊重。
讀點春秋,知點禮義。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