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国产,午夜在线视频,新黄色网址,九九色综合,天天做夜夜做久久做狠狠,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久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傅剛丨先秦諸子學派的成立及劉向劉歆的考鏡源流

注:本文發(fā)表于《中國古典學》第二卷(2022年),此為作者Word版,引用請以該刊為準。感謝傅剛老師授權發(fā)布!



先秦諸子學派的成立

及劉向劉歆的考鏡源流

傅 剛

一、先秦諸子學派的成立和“家”說的提出


先秦學術派別,劉歆《七略》所分最詳,但先秦時期已經(jīng)區(qū)分類別,葉長青《漢書·藝文志問答》舉先秦及漢初諸家論諸子學術者有:《孟子·公孫丑》、《離婁》、《萬章》、《告子》、《盡心》、《滕文公》、《莊子·天下》、《荀子·非十二子》、《解蔽》、《尸子·廣澤》、《韓非子·顯學》、《呂氏春秋·不二》、司馬談《論六家要指》、《淮南子·要略》。葉長青說孟子共論十七人,據(jù)《漢志》,分屬于道家、儒家、農(nóng)家、墨家、縱橫家、名家、法家、小說家,《漢志》共列諸子十家,此已具八家矣?!肚f子》所論十三人,據(jù)《漢志》,分別屬墨家、小說家、道家、名家、法家,已具五家?!盾髯印し鞘印氛摷笆娜?,據(jù)《漢志》,分屬于道家、墨家、小說家、名家、法家、儒家,共六家;又《解蔽篇》論及七人,分屬亦六家。《尸子》共論六人,據(jù)《漢志》,分屬墨家、儒家、道家,已具三家?!俄n非子·顯學》論及儒、墨兩派,儒家分八派,墨家分三派。以上諸子所論各家,皆未冠以某家之名。如《孟子》僅稱人名,不論學派特征,但《莊子·天下篇》說:“其數(shù)散于天下,而設于中國者,百家之學,時或稱而道之。”稱“百家之學”,稱“時或稱而道之”,顯然不是指單人,應該是指學派,是見莊子時學術已經(jīng)區(qū)分流派。至秦始皇三十四年丞相李斯上言曰:“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戰(zhàn)國至秦初,諸子家派確然形成?!肚f子》又說:“道術將為天下裂……古之道術有在于是者墨翟、禽滑厘,聞其風而說之。”“古之道術有在于是者,關尹、老聃聞其風而悅之?!币涯茉斒瞿?、道家的學派特征,雖未以墨家、道家名之,但內(nèi)容已具其實。結(jié)合他所說的“百家之學”,則見是時已對各家特征、代表人物是誰,已有了清楚的認識?!盾髯印し鞘印?,敘述諸子特征時提到了儒、法等詞,是見學派已有專詞作區(qū)分。且《荀子》所非十二子分為七派,各述其學派特征,表明諸家已經(jīng)成立?!俄n非子·顯學》主要辟儒、墨,以其顯學故,其曰:“世之顯學,儒、墨也?!庇帧锻鈨φf·右經(jīng)》說:“楚王謂田鳩曰:'墨子者,顯學也。’”明言墨學為一家學派,且已為世之顯學?!俄n非子·顯學》又將儒、墨學派在戰(zhàn)國末的變化歸納說是“儒分為八,墨離為三”,是諸家學術不僅具有總體特征,還在同一學派內(nèi)分化成細小的派別,而能夠認識到同一學派的分化,說明戰(zhàn)國時人對“百家”的學派特征是清楚的,也是熟悉的。這一點自《莊子》就開始了,如《莊子·天下篇》論墨子學派時說:“鄧陵子之屬,俱誦《墨經(jīng)》,而倍譎不同,相謂別墨?!弊⒁獾洁嚵曜优c墨家不盡同。其后《荀子·非十二子》也注意到同一學派中的差別,如《非十二子》論儒家,便將子思、孟軻之儒與仲尼、子弓之儒作了區(qū)分。此見先秦時雖未如漢人明以“家”冠在學派上,但對各家學派的區(qū)分具有十分清醒的認識。
先秦的學術派別,漸漸為后人所熟悉,并能以簡短的語言加以概括,如《呂氏春秋·不二篇》說:“老耽貴柔,孔子貴仁,墨翟貴亷,關尹貴清,子列子貴虛,陳駢貴齊,陽生貴已,孫臏貴勢,王廖貴先,兒良貴后?!笔歉骷覍W說之精要,一語可以盡明矣。至于司馬談《論六家要旨》,已明確指出六家之名:“天下一致而百慮,同歸而殊涂。夫陰陽、儒、墨、名、法、道徳,此務為治者也。”不僅將學派劃分六家,且能將各家優(yōu)劣作出準確評價。《淮南子·要略篇》已能從容縱論各家之學,更據(jù)各家產(chǎn)生的時、地論其產(chǎn)生的原因,對諸子學說的了解已經(jīng)非常深入了。

但是,我們也注意到,至《淮南子》時,雖然世人對各家學派的特征都比較了解,但是《漢書·藝文志》“諸子略”所列十家中的各家人物,在上述各家評述中,所屬派別卻有各家有不同。比如《莊子·天下篇》以宋钘、尹文為一派,但在《漢志》中,宋钘列入小說家,尹文列入名家;而《漢志》中列為名家的惠施、公孫龍,在《莊子》中與尹文并不屬于一派。又如《莊子》中彭蒙、田駢、慎到為一派,田駢在《漢志》中列入道家,但《莊子》中卻不與在《漢志》中列為道家的關尹、老聃為一派。《荀子·非十二子》將當時的學派分為七派,派別人物與《莊子》認識又不同。如他所列的七派人物分別是:一、它囂、魏牟,二、陳仲、史?,三、墨翟、宋钘,四、慎到、田駢,五、惠施、鄧析,六、子思、孟軻,七、仲尼、子弓。這其中在《漢志》中列同一派的,如道家人物有它囂、魏牟、田駢,但在《荀子》中被列為兩個學派。子思、孟軻、仲尼、子弓都是儒家,但《荀子》亦分作兩派。此外,在對學派人物認定上,各家的看法往往也不盡一致。比如《莊子》將宋钘與尹文列為一派,但《荀子》卻將宋钘與墨翟列為一派?!稘h志》中宋钘是小說家,尹文是名家,墨翟是墨家,《莊子》形容宋钘、尹文學派特征是:“不累于俗,不飾于物,不茍于人,不忮于眾,愿天下之安寧,以活民命,人我之養(yǎng),畢足而止?!薄安焕塾谒?,不飾于物”,似為道家。顧實據(jù)《容齋續(xù)筆》十四引劉歆說尹文:“其學本于黃、老,居稷下,與宋钘、彭蒙、田駢等同學于公孫龍?!笔堑兰覟槠鋵W說所本,但與道家之“清虛以自守,卑弱以自持”[1]不同,而是主張?zhí)煜孪⒈?,人民安樂,用世之心,又近儒家?!兑淖印方裼猩?、下二篇,與《隋志》、《唐志》合,但今書所載學說與《莊子》所引不合,故后人多謂其偽作[2]。凌稚隆《漢書評林》引沈津說:“《尹文子》書大略學黃、老而雜申、韓者。”[3]大概是明人據(jù)后之流行的《尹文子》所論,不能反映《尹文子》的真實面貌。《宋子》久佚,今有馬國翰輯本。事實上,先秦諸子產(chǎn)生之初,學說并非如后人所議的壁壘森嚴,往往你中有我,各家學說互相吸收合于自己的內(nèi)容,道、法、名、儒,互相都有相通的地方。如宋钘、彭蒙、田駢皆同學于公孫龍,但在《漢志》中,宋钘是小說家,田駢卻是道家,所以《莊》、《荀》諸人各自對學術派別的認識才有不同?!盾髯印し鞘印氛撃?、宋钘說:“不知壹天下建國家之權稱,上功用、大儉約而僈差等,曾不足以容辨異、縣君臣。”墨子主張非樂節(jié)用、非攻兼愛,尚力行,這一點與《莊子》描述的宋钘、尹文相同:“其為人太多,其自為太少,曰請欲固置五升之飯足矣,先生恐不得飽,弟子雖饑不忘天下?!庇终f:“以禁攻寢兵為外,以情欲寡淺為內(nèi),其小大精粗,其行適至是而止?!贝伺c《墨子》節(jié)用力行相符合,《荀子》大概是從這個方面將墨子與宋钘列為一派的原因。但我們也看到,這種現(xiàn)象并沒有發(fā)生在儒、道二家中,應該是儒、道二家的學說界限較其他家更為嚴明些。至于后人的說法,已不能代表先秦人看法了,如《晏子》,《漢志》列為儒家之首,但唐柳宗元卻說是墨子之徒為之,至清代《四庫全書》又入于史部傳記類。后人學術觀點各異,各依其理解而區(qū)分,與古人認識迥若胡漢,那是另一個討論的題目了。

以上所論可見先秦諸子在戰(zhàn)國時已經(jīng)劃分了學派,雖當時尚未明確以某家之號冠之,但是儒、道、名、法各家代表人物都已確定,各派學說大致形成,至于漢景帝、武帝時,司馬談已能明確列出六家,這為劉向、劉歆父子整理典籍提供了依據(jù)。

二、劉向、劉歆對諸子學說的梳理

先秦典籍尤其是諸子學說,在秦時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秦始皇三十四年丞相李斯上言要燒掉諸子百家之書,因此,漢朝建立政權后,面臨著圖籍稀缺和雜亂的狀況。經(jīng)過漢初的整理收拾,至漢武帝時,圖書得到了一定的恢復,數(shù)量大增。朝廷為之建儲館閣,又置寫書之官,諸子傳說,皆充秘府?!巴鈩t有太常、太史、博士之藏,內(nèi)則有延閣、廣內(nèi)、秘室之府”[4]?!段倪x》卷三十八《為范始興作求立太宰碑表》李善注引劉歆《七略》說:“孝武皇帝敇丞相公孫弘廣開獻書之路,百年之間,書積如山。”[5] 圖籍增多,若不整理,難以利用,我們知道的漢代整理圖籍始于劉向、劉歆父子,時代是成帝時,但實際上漢初以來,因制度建設等原因,必須有文獻依據(jù),故如律書、兵書等,都有所整理?!稘h書·藝文志·兵書略》“兵技巧類敘”說:“漢興,張良、韓信序次兵法,凡百八十二家,刪取要用,定著三十五家。諸呂用事而盜取之。武帝時,軍政楊仆捃摭遺逸,紀奏兵錄,猶未能備。至于孝成,命任宏論次兵書為四種?!盵6]是見劉向之前對圖籍都有所整理。不過,總地看來都是依據(jù)需要對所需類別的圖籍進行有目的的清理,像劉向這樣大規(guī)模的整理,應該是沒有的。

劉向、劉歆父子一共整理多少圖書?荀悅《漢紀·孝成皇帝紀》說:“歆遂撰群書而奏《七略》,有《輯略》,有《詩賦略》,有《六藝略》,有《諸子略》,有《兵書略》,有《術數(shù)略》,有《方伎略》,凡萬三千二百六十九卷?!盵7]其中《諸子略》共189家,4324卷[8]。4324卷是整理后所有的卷數(shù),實則需要整理的卷數(shù)遠不止這些。鄧駿捷引現(xiàn)存《孫卿書錄》、《管子書錄》、《列子書錄》為證,認為劉向、劉歆實際上要整理校閱的總數(shù)量至少是《漢志》著錄的五至十倍,即可能多達十萬卷[9]。這當然是一個很嚇人的數(shù)字。還不僅是數(shù)量的問題,要將189家分為十家,是要做許多學說的清理的。雖然前人也都對各家學派特征有過描述,但具體哪些人入哪些家,還是不容易分辨的。比如《管子》,《漢書·藝文志》列入道家,但據(jù)《史記·管晏列傳》張守節(jié)《正義》引《七略》說:“《管子》十八篇,在法家?!彼苿㈧б怨茏訛榉?,但班固改入道家。這說明班固與劉歆對管子的學派特征認識就不一樣。后代的人認為劉歆是正確的,所以《隋書·經(jīng)籍志》又改入法家,《四庫全書總目》也從《隋志》。不過,現(xiàn)存《管子》,前人多謂并非出于管子,所以其內(nèi)容雜亂,學說紛淆,不易辨別。在劉歆之前,司馬遷《史記》以管子與晏子同傳,而晏子在《漢志》中又列入儒家,所以對這些人物學派的分辨,確不是容易的事。

《漢書·藝文志》“諸子略”共分十家:儒、道、陰陽、法、名、墨、縱橫、雜、農(nóng)、小說。司馬談僅論六家,劉向、劉歆則增為十家。當然,司馬談所論主要是當世顯學,劉向、劉歆則要對所有的學派作清理,不得不增加如雜、農(nóng)、小說諸家。

儒家列第一,次于《六藝略》后。儒家至漢成帝時的地位已不可撼動,故可躋于道家之前,列《六藝》之后?!读嚒繁揪褪侨寮椅墨I,漢時已稱經(jīng),故自應首列。

《六藝略》首列六經(jīng),其后列史部,蓋其皆為王官之學,非屬私人如諸子,其性質(zhì)與其后的諸子、詩賦、方術等不同。出于王官之典籍文獻,屬于公共文獻,但在流傳過程中,經(jīng)儒家整理后,帶有儒家的政治、倫理傾向,此與國家意志相符,故雖出王官,但在春秋后卻帶有鮮明的子書特征,因其地位尊崇而被尊為經(jīng)。諸子之書,實據(jù)經(jīng)而闡說,孔穎達疏《尚書序》說:“凡書,非經(jīng)則謂之傳?!贝司腿簳偺卣鞫?,就此意義說,諸子即《六藝》之傳,故次于《六藝》之后?!稘h書·藝文志·諸子略敘》說:“諸子十家,其可觀者九家而已。皆起于王道既微,諸侯力政,時君世主,好惡殊方,是以九家之術蠭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馳說,取合諸侯。其言雖殊,辟猶水火,相滅亦相生也。仁之與義,敬之與和,相反而皆相成也。易曰:'天下同歸而殊涂,一致而百慮?!癞惣艺吒魍扑L,窮知究慮,以明其指,雖有蔽短,合其要歸,亦六經(jīng)之支與流裔。”又說:“若能修六藝之術,而觀此九家之言,舍短取長,則可以通萬方之略矣。”此文當出向、歆父子,是其對諸子的定義。謂其產(chǎn)生于“王道既微,諸侯力政”之時,各家之說,勢同水火,但究其實,卻是相滅亦相生、相反而皆相成的關系。諸家學說出發(fā)點皆一致,皆從六經(jīng)出來,故說是六經(jīng)之傳,一點也不為過。這是劉向、劉歆對諸子學說本質(zhì)的認識,是非常有見地的。后人都看到了諸家學說之末,未能究其本質(zhì),其質(zhì)皆在救世懲弊,只是所開藥方不同,途徑不一,但殊途同歸,一致而百慮而已。葉長青《漢書藝文志問答》的解釋是:“其在于《詩》、《書》、《禮》、《樂》者,鄒魯之士,縉紳先生,多能明之。其散于天下,而設于中國者,百家之學,時或而道之。蓋九流之學,微言存焉。班氏次《諸子》于《六藝》,其以此歟?”意思差不多,也是說諸子學說皆六經(jīng)之微言,故次諸《六藝》之后。

以下我們就《漢書·藝文志·諸子略》擇有說者儒、道二家略加討論。

先看儒家。儒家共列五十三家,八百三十六篇,揚雄一家三十八篇為班固增入,故劉向、劉歆所列實共五十二家,七百九十八篇。其中先秦諸子為三十一家,起《晏子》,止于《虞氏春秋》?!稘h書·藝文志·諸子略·儒家敘》說:“儒家者流,蓋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順陰陽明敎化者也。游文于六經(jīng)之中,留意于仁義之際,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宗師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為高?!笔且娙寮页鲇谕豕僦就街?,職能是助人君順陰陽明教化,其特征是游文于六經(jīng)之中。學說主仁義,祖述堯、舜,憲章周文王、周武王,創(chuàng)建人是孔子。向、歆以儒家列于道家之前,于諸子中稱“于道最為高”,是武帝以后儒家地位鞏固,非別家所可敢比擬。向、歆不僅以儒家列諸子之首,更以孔子《論語》列于《六藝略》,入于經(jīng)部,所以此敘雖說孔子是儒家創(chuàng)始人,但其《論語》卻不列于子部。

儒家首列的是《晏子》八篇,葉長青說《七略》著錄為《晏子春秋》七篇,《本志》削去“春秋”二字。案,此材料出自《史記正義》引《七略》:“《晏子春秋》七篇,在儒家?!钡珓⑾颉稊洝氛f:“所校中書《晏子》十一篇……定著[10]八篇二百一十五章?!彼苿⑾蛩疵蛾套印?,且校定為八篇。但《史記·管晏列傳》載太史公稱讀《晏子春秋》,又稱其書“世多有之”,見《晏子春秋》久行于世。定為七篇者,可能出自劉歆《七略》,因劉向《敘錄》說:“其書六篇,皆忠諫其君,文章可觀,義理可法,皆合《六經(jīng)》之義。又有復重,文辭頗異,不敢遺失,復列以為一篇。又有頗不合經(jīng)術,似非晏子言,疑后世辯士所為者,故亦不敢失,復以為一篇。凡八篇,其六篇可常置帝御觀?!盵11]故劉歆以六篇為晏子言,而以七、八兩篇合為一篇?!端逯尽芳磽?jù)此著錄為“《晏子春秋》七卷”。

晏子齊人,《史記》以與管仲同傳?!妒酚洝ぶ倌岬茏恿袀鳌氛f:“孔子之所嚴事:于周則老子;于衛(wèi),蘧伯玉;于齊,晏平仲;于楚,老萊子;于鄭,子產(chǎn);于魯,孟公綽。數(shù)稱臧文仲、柳下惠、銅鞮伯華、介山子然,孔子皆后之,不并世?!彼埔躁套訛榭鬃忧拜?,又劉向《晏子敘錄》說他“皆合六經(jīng)之義”,故葉長青《漢書藝文志問答》以為這便是劉向?qū)㈥套恿腥肴寮业脑颉5瑯邮恰吨倌岬茏恿袀鳌愤€記一事:

景公說,將欲以尼溪田封孔子。晏嬰進曰:“夫儒者滑稽而不可軌法;倨傲自順,不可以為下;崇喪遂哀,破產(chǎn)厚葬,不可以為俗;游說乞貸,不可以為國。自大賢之息,周室既衰,禮樂缺有閑。今孔子盛容飾,繁登降之禮,趨詳之節(jié),累世不能殫其學,當年不能究其禮。君欲用之以移齊俗,非所以先細民也?!焙螅肮匆娍鬃?,不問其禮。

此記晏子于景公前非議孔子,且對儒家學說并不贊同,則將其列入儒家,確乎不甚合適。柳宗元以為《晏子春秋》是墨子門徒所為,孫星衍?!蛾套哟呵镄颉芬鸭右耘g。今傳《晏子春秋》全書皆以短篇故事組成,與一般子書不同,所以《四庫全書》將其列入史部傳記類?!端膸烊珪喢髂夸洝氛f:“撰人名氏無考,舊題晏嬰撰者,誤也。書中皆述嬰遺事,實魏征《諫錄》、李絳《論事集》之流。與著書立說者迥別。列之儒家,于宗旨固非,列之墨家,于體裁亦未允。改隸傳記,庶得其真。”就書的體例看,此書列之史部傳記類,是合適的,但劉向、劉歆編入儒家,并不是從書的體例論的,而是據(jù)學說而言。從其學說來說,《晏子春秋》一書反映晏子的思想還是尊禮、講仁政、尚節(jié)儉,與儒家有相合的一面,所以劉向說他“皆合六經(jīng)之義”。前引《仲尼弟子列傳》記他非孔子之言,可能是反對儒家之禮的繁瑣,不切實用,究其根本,還是他與儒家精神是有相通之處的。這也說明劉向所分諸家,是就學說的大體特征而言,與后人一字一說不容有異的理解不同。

晏子之后是子思,子思是孔子嫡孫,是孔子之后孔家所出的著名學派領袖。《荀子·非十二子》將他與孟子并列進行批評,亦可想見其在儒門中的地位。除子思之外,其余多是孔子弟子七十子以及七十子之弟子,此以明儒學昌達及傳授淵源?!稘h志》所列七十子及其弟子有曾子、漆雕子、宓子、景子、世子、魏文侯、李克、公孫尼子,漢時皆有篇章傳世,孫星衍《晏子春秋校序》說戰(zhàn)國時“凡稱子書,多非自著”[12],孔子“述而不作”,故其整理六藝,自己并無著述,其后七十子之書,當亦出于七十子弟子整理,述而不作,大概是儒門傳統(tǒng)。但這個傳統(tǒng)至孟子打破了。前人每謂孟子學于子思之子子上,《史記》亦說孟子受業(yè)于子思之門人。但《孟子·離婁下》明確說:“予未得為孔子徒也,予私淑諸人也?!泵献尤绱?,荀子亦如此,皆信奉儒家學說,而非七十子學生?!妒酚洝っ献榆髑淞袀鳌氛f孟子:“退而與萬章之徒,序《詩》、《書》,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是《孟子》 一書為孟子本人親撰[13]?!秾O卿子》三十三篇,當多出于荀子之手,其時代也是諸子著書的時代了。

道家列在儒家之后,《漢書·藝文志·道家后敘》說:“道家者流,蓋出于史官,歷記成敗存亡禍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執(zhí)本,清虛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術也?!钡兰页鲇凇独献印?,而老子史官也。史官職責即是歷記成敗存亡禍福古今之道,以古為鑒,以利當世之用。儒、法亦如是,但道家采取的態(tài)度是清虛以自守,卑弱以自持,即以柔弱勝剛強,無為而無不為,所以是君人南面之術,是治國之大法。《漢志》道家所列三十七家,共九百九十三篇[14]。道家出于老子,但《漢志》首列《伊尹》(湯相)五十一篇、《太公》(呂望)二百三十七篇、又《謀》八十一篇、《言》七十一篇、《兵》八十五篇、《辛甲》(紂臣)二十九篇、《鬻子》(名熊,為周師。自文王以下問焉,周封為楚祖)二十二篇、《筦子》(夷吾)八十六篇,此《老子》之前道家人物。蓋漢初重道家,依托人物則愈古愈好,故有《伊尹》等?!痘茨献印ば迍沼枴氛f:“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賤今,故為道者,必讬之神農(nóng)、黃帝,而后能入說?!鄙纤兄T人物及后之《黃帝四經(jīng)》,皆如此類。但《黃帝四經(jīng)》不列于首,而列在戰(zhàn)國時(《鹖冠子》之后,《孫子》之前),當是向、歆亦以為戰(zhàn)國時人假托?!独献印分八兄T著述,亦皆出于偽托,《文心雕龍·諸子》說:“諸子者,入道見志之書。太上立德,其次立言,百姓之群居,苦紛雜而莫顯,君子之處世,疾名徳之不章,唯英才特達,則炳曜垂文,騰其姓氏,懸諸日月焉。昔《風后》、《力牧》、《伊尹》[15],咸其流也。篇述者,蓋上古遺語,而戰(zhàn)伐所記者也?!敝T子撰書,當至戰(zhàn)國時。儒家至孟子、荀卿,道家據(jù)劉勰說是鬻子?!段男牡颀垺ぶT子》說:“至鬻熊知道,而文王咨詢,余文遺事,錄為《鬻子》,子自肇始,莫先于茲?!薄跺髯印方袼鶄鲀H一卷,十四篇。唐逄行珪所上,首尾不全,不是原書,《四庫全書簡明目錄》認為是依托之書[16]。顧實《漢書藝文志講疏》引嚴可均說:“古書不必手著,鬻子蓋康王、昭王后,史臣所錄,或鬻子子孫所記?!盵17]顧實同意嚴可均說法,認為非偽作。

《鬻子》之后是《筦子》。筦子即管子,后世認為是法家,《漢志》入于道家。前文已經(jīng)介紹過,《七略》原入法家,是班固將其改入道家。葉長青《漢書藝文志問答》對管子入道家解釋說:“《史記》本傳言其治齊曰:'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善因禍而為福,能敗而為功。’蓋本道家因循之旨。班氏自注云'九合諸侯,不以兵車’,亦云因循而已?!卑喙谈娜氲兰?,又自注如此,則葉長青體會班氏之意是合理的?!豆茏印芬粫?,前人多謂其內(nèi)容雜亂,后人附益者多,因此對其家數(shù)的判定也是比較困難的。顧實引嚴可均《鐵橋漫稿》的說法可資參考:“先秦諸子,皆門弟子,或賓客,或子孫撰定,不必手著?!鳖檶嵰暾f:“古之顯達者多養(yǎng)士,士即宦學事師者也。師之身后,士傳其學,及子孫傳習,世世附益。且《韓非子》言:'今治藏管、商之法者家有之?!ā段弩计罚┯瓤勺C其傳之廣矣。故《管子》書有《經(jīng)言》、《外言》、《內(nèi)言》、《短語》、《區(qū)言》、《雜篇》、《管子解》、《管子輕重》諸目,明非出于一手也?!盵18]

老子是道家創(chuàng)始人,因漢初道家興盛,依托之書多,故老子排在《筦子》之后。但《漢志》所列不是《老子》本經(jīng),而是傳注之《老子鄰氏經(jīng)傳》四篇。故梁啟超也生疑惑。其曰:“本志如六藝略中,諸經(jīng)皆先列正史后舉傳注。今道家《老子》著錄鄰、傅、徐、劉四家傳注,而《老子》本書反不入錄,然則吾儕今日謂《漢志》中之《老子》存耶?佚耶?兩無是處?!盵19]《老子》在西漢顯學,不至于其書不存。今出土文獻有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甲、乙本、郭店竹簡《老子》甲、乙、丙本、北大漢簡《老子》,皆稱《老子》,與《漢志》著錄稱《老子》相合,大概稱《道德經(jīng)》要到唐代了。

對《漢志》諸子各家逐一清理,可以看出劉向、劉歆父子對先秦諸子的認識,以及他們?nèi)绾握砦墨I,區(qū)分部類。同時,我們從劉向、劉歆對先秦子書和整理中見出漢人對諸子學說的認識與后人往往不同,因此,我們的研究,首先要對諸子原貌有比較清楚的認識,才能進一步討論其思想特征,而文獻清理無疑是基礎。

注釋:
[1]《漢書·藝文志·道家後敘》。
[2] 參見馬敘倫《莊子義證·天下篇》。

[3] 陳國慶《漢書藝文志注釋彙編》引。

[4] 《漢書·藝文志》如淳注引劉歆《七略》。中華書局標點本,1962年版,第1702頁。

[5] 中華書局1977年影印胡克家刻本,第542頁。

[6] 中華書局點校本,1962年版,第1762-1763頁。

[7] 《兩漢紀》,中華書局點校本,2002年版,第437頁。

[8] 參見鄧駿捷《劉向校書考論》,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141頁。

[9]上揭書,第142頁。

[10] 孫星衍《晏子春秋音義》:“著從竹,隸書竹通艸?!惫省岸ㄖ敝钢駮?。

[11]《晏子春秋》,《四部叢刊》景明活字本。

[12]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13]《孟子》是否本人親撰,前人或同意司馬遷之說,或謂孟子弟子作(吳姚信《士緯》)、或謂孟子自作,而經(jīng)門弟子所敘定(閆若璩《孟子生卒年月考》)、或以為孟子弟作,又雜有再傳弟子紀錄(林之奇語),參見陳國慶《漢書藝文志注釋彙編》。我們暫持司馬遷說法。

[14]陳國慶《漢書藝文志注釋彙編》按曰:“目列家數(shù)要合,惟《太公》二百三十七篇中,如除去《謀》、《言》、《兵》不計算在內(nèi),則得八百零一篇,少一百十二篇;若計算在內(nèi),則得一千零三十八篇,多出四十五篇,與《志》列數(shù)目不符?!?/span>

[15]《漢志》“道家”部有《力牧》,又《漢書·藝文志·兵書略》“兵陰陽”部有《風後》、《力牧》?!稘h志》各部著錄往往有重名者,如道家有《伊尹》、《鬻子》,小說家亦有《伊尹》、《鬻子》。但篇數(shù)不同,應該不是同一書。

[16]參見陳國慶《漢書藝文志注釋彙編》。

[17]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14頁。

[18]上揭書,第115頁。

[19] 《諸子略考釋》,陳國慶《漢書藝文志注釋匯編》引。上揭書,第122頁。

【作者簡介】

傅剛,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相關鏈接:

傅剛丨傅剛學術年譜

傅剛 | 百年《文選》學研究回顧與展望

傅剛:《從鄉(xiāng)里到都城:歷史與空間變遷視野中的十六國北朝文學》序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諸子百家簡介
諸子百家都是誰?
春秋戰(zhàn)國的諸子百家有哪些派別、人物及其主張?
歷史百家爭鳴-- 法家,道家,儒家.
中國國學網(wǎng)
老子、莊子、孔子、孟子、荀子等各家學說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