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信誓旦旦地告訴文瀚樂拍:
“我知道怎么鑒別刀幣了,大號的就是齊國的,有明字的就是燕國的,沒有明字的就是趙國的?!?/p>
“聽說過齊明刀嗎?”
“什么?齊國也有明刀?”
就牽扯到當時非常重要的歷史事件。當初周王朝號稱有八百諸侯,但是到了遷都洛陽以后,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各路諸侯就開始爭霸天下,互相討伐吞并。
在公元前314年燕國由于子之奪權導致三年內亂,齊宣王趁機討伐燕國,奪取了大片領土,燕國國王發(fā)誓要報此仇,于是:“卑身厚幣,以招賢士”,在樂毅的帶領下,近30年的發(fā)展使得燕國國力大增。與此同時,齊國的國王是齊湣王,沒錯,就是那個造出了“濫竽充數”成語的那位,這位國王人品糟糕,非?;栌?,動不動就殺人,惹得天怒人怨,和周圍鄰國的關系也非常糟糕。
于是在公元前284年,樂毅與其他大國聯(lián)合,共同討伐齊湣王,史稱“五國伐齊”,戰(zhàn)國七雄中的五個強國聯(lián)手攻占齊國,然后占領齊國70余城,除了某些負隅頑抗的城池外,齊國基本等同于滅國了。但是連續(xù)數年的時間,齊國始終還在堅守最后的兩座城池。
在這段時間里,樂毅則是在努力改造已經占領的齊國領土,希望占領區(qū)可以徹底變?yōu)檠鄧?,比如齊國的稷下學宮里聚集了中原最優(yōu)秀的思想家,樂毅打算恢復稷下學宮,結果卻發(fā)現稷下學宮里空空如也,沒有人配合他的統(tǒng)治。
齊國歷來是大國,魏國衰敗以后,齊國一躍成為齊國最強的,這就使得當地人的內心是非常驕傲的,尤其是士大夫階層,他們對于榮譽看得非常重,盡管齊國的很多城市暫時被征服了,但燕國人的實際管理水平比齊國的官僚系統(tǒng)差太多了,以至于很多人選擇逃亡,而不是固守原來的土地。
樂毅想要順利征服齊國,就只能選擇懷柔的方式,用各種方式來安撫民心,提供優(yōu)惠政策來鼓勵大家到臨淄經商,同時鑄造全新的錢幣來緩和民眾對于燕國的排斥心理,在占領區(qū)內鑄造燕國的貨幣“明刀”,這種貨幣就是我們所熟知的齊明刀。
在當時齊明刀和燕明刀是可以自由兌換的,值得注意的是,有的齊明刀很像燕明刀,刀身部分有郭,刀把部分無郭,而有的齊明刀很像是齊國的三字刀,刀身和刀把上都有郭。不知道這是不是可以看做是對齊國刀幣的妥協(xié)。
可惜的是,樂毅改造齊國占領區(qū)的目的并沒有實現,后來齊國重新奪回了自己的領土,五國伐齊宣告失敗,齊明刀就此湮滅在歷史的海洋中。
齊明刀不能普及的原因也并非全是樂毅的鍋。在當時,占領區(qū)的普通大眾是很排斥使用燕國貨幣,戰(zhàn)國時期的拉鋸戰(zhàn)很常見,領土變更也很常見,一旦齊國收復失地,新鑄造的貨幣就一文不值,使用別國錢幣的風險比較大。
再者說,兩國交戰(zhàn)的同時,也往往意味著兩國進行貿易時的貨幣互相排斥,而齊明刀的出現僅僅是占領區(qū)的一種“折中”的貨幣,一旦這種貨幣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以后,自然也就會消亡。
后來,人們在山東省的博山發(fā)現了這種特殊的齊明刀,因此也稱它為博山刀。和燕明刀相比,齊明刀的制作得比較粗糙,含銅量偏低,刀身要更瘦一些,篆書明字外筆長且作方折,和當時的燕明刀在形制上就有明顯差異,而且刀幣上還有齊、齊化、齊化共金、莒冶化、莒冶齊化等多種不同的文字。
由于歷史的原因,導致齊明刀的鑄造量和發(fā)行區(qū)域非常有限,文瀚樂拍覺得齊明刀的出現,恰恰是戰(zhàn)國時期占領區(qū)經濟格局的一種具象化體現,既要考慮現實需要,也要考慮統(tǒng)治區(qū)人民的接受程度,盡管從結果來說并不成功,但依然是非常價值的一種存在。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