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dǎo)語:上周聊完了古代那些占據(jù)過漠北的游牧民族,有的朋友想讓我再聊聊羌族,有的朋友想讓我聊聊冉閔。我一琢磨,這倆故事有關(guān)聯(lián)啊,那就一起聊吧?!?/span>
在遙遠的上古時代,位于今天甘肅、陜西、四川交界處,有一個古老的部落,叫西戎。當(dāng)然了,這是中原王朝為了糟踐人家,給人起這么一個名字。咱們今天聊的這個民族,就是西戎中的一個獨特群體,叫羌。
首先聲明一點,這個古羌族,不能跟今天的羌族完全劃等號。今天的羌族只是古羌族的一支,具體到古羌族的演變,那是非常復(fù)雜的。古羌族跟華夏族血緣接近,記載始見于商朝時期。古羌族是西戎的牧羊人,他們在西戎中辨識度很高?!扒肌边@個祖名也不是他們自己取的,而是商朝人這樣稱呼他們。為啥呢?因為他們是牧羊人,上“羊”下“人”,合在一起就是甲骨文中的“羌”。
小學(xué)生打架,很多都是因為同學(xué)之間起外號。商人和羌人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個原因,也各種打架。但是牧羊人的戰(zhàn)斗力遠遠不及牧馬人,你見過騎羊打仗的么?所以只要是步戰(zhàn),古代中原王朝是無敵的。夏朝時兩邊怎么打架,沒什么史料記載。商朝跟古羌族打架,最早能追溯到商湯那一代。商朝毫無壓力的打贏了,古羌人臣服于商湯。《詩經(jīng)》里邊有首詩就記載了這個故事,其詞曰:“昔有成湯,自彼氐羌,莫敢不來享,莫敢不來王。”把成湯打敗古羌族之后的威嚴講述的惟妙惟肖。
但是古羌族跟其他胡人不一樣,從血緣上講,《山海經(jīng)》上說羌族出自炎帝,是炎黃子孫。要不說漢字博大精深呢,我從小對“炎黃子孫”這個詞沒啥特別的感覺。不就是炎帝和黃帝的后人么。但是現(xiàn)在再看這個詞,雖然還是炎帝和黃帝的后人,但是略感不能直視。
但是《山海經(jīng)》畢竟不是史書,正史記載羌族出自三苗,三苗的祖先就是中華民族的祖先之一的蚩尤。根據(jù)《史記》的記載,大禹是羌人。而周朝姬姓族人出自姜姓氏族,姜姓氏族的古羌族的一部分。從字面上看“姜”不就是牧羊女郎么。由于商朝和古羌族老打仗,商朝御用的奴隸和人殉都是羌族戰(zhàn)俘,所以羌族人和商人有不共戴天之仇。后來周武王伐紂,羌族當(dāng)然積極響應(yīng),成為了牧野之戰(zhàn)的主力軍。周朝建立后,姜姓氏族被分封在位于今天陜西渭河流域的申國,姜姓女多為西周王后。西周末年,帶領(lǐng)犬戎滅掉西周的,就是周幽王的岳父,申國國主。東周建立后,這些申國人就被稱為姜戎。
古羌族很奇怪,主體部分一直沒有國家,甚至沒有部落,只有家族。每個家族用母親的姓和父親的名做為家族標志,嚴格執(zhí)行收繼婚制度。十二代以后,大家不是親戚,就可以互相通婚。說到這個收繼婚制度,咱們中原從五帝時代就規(guī)定不能亂了次序,得有倫理。娶后媽就是亂倫,娶大嫂或者弟妹就是混蛋。但是古代周邊少數(shù)民族都是實行收繼婚制度,難道真的是因為少數(shù)民族沒有廉恥嗎?其實不是。
這么說吧,古代平民吃蘋果,咔咔幾口就吃了,連皮和核都舍不得扔。貴族家吃蘋果,得削皮、切塊、放在精美的器皿上,底下還得鋪上冬天存下的冰,吃完了沒準還能寫首詩。這就是物質(zhì)基礎(chǔ)決定上層建筑,精神文明是建立在物質(zhì)文明之上。古代中原人種地,能攢下余糧,所以人口多,吃飽了之后開始談品味、講高雅、定規(guī)則、求上進。但是游牧民族的經(jīng)濟基礎(chǔ)太差,就那點不穩(wěn)定的產(chǎn)值,養(yǎng)不了太多人。這種情況下再要求這個民族的寡婦保持貞潔,那人口怎么保證?沒有人口,還談什么其他的?古羌族是嚴格的執(zhí)行收繼婚制,不允許有寡婦出現(xiàn),以保持人口的數(shù)量。但是,古羌族這樣搞,導(dǎo)致了文化的不統(tǒng)一,所以這個龐大的民族,演化出了很多的分枝。簡單說說這些古羌人的分枝,排名不分先后,有:義渠、大荔、黨項羌、先零羌、燒當(dāng)羌、鐘羌、勒姐羌、卑湳羌、當(dāng)煎羌、婼羌、阿鉤羌、牦牛羌、白馬羌、參狼羌、青衣羌、發(fā)羌、唐牦、氐族、漢族等等,實在是太多了。
這里邊的發(fā)羌是吐蕃和藏族的直系祖先,當(dāng)然了,今天藏族的形成還融合大量的其他羌人民族,比如白馬羌、牦牛羌。
古羌人遷徙的軌跡就是從陜西出發(fā),一支占據(jù)了青藏高原,一支南下云貴高原,真正有故事的是三國時代前往河套地區(qū)的羌人。因為想要成為中國古代的少數(shù)民族傳奇,老在西方是沒戲的,必須在北方講述本民族自己的故事。
中國的三國時代,有的是故事。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三國連年征戰(zhàn),造就了中原王朝自秦以來最弱的是一個時代。比如兩漢羈縻的河套地區(qū),曹魏是難以完全駕馭的。羌人到了河套之后,很快成了這里的老大。至于原住民匈奴、鮮卑等等,在三國時代過的并不太平。所以在曹魏一提河套地區(qū),大家想到的不是匈奴、鮮卑,而是羌胡。
后邊的背景故事大家都很熟悉,鐘會和姜維對峙劍閣,鄧艾偷渡陰平,滅了蜀漢。在曹魏皇帝曹奐再三的“推讓”下,晉王司馬炎覺得再跟人家客氣就是不懂得交朋友了,于是“勉為其難”的當(dāng)了皇帝。隨后晉武帝司馬炎滅了東吳,一統(tǒng)全國。但是,統(tǒng)一的晉朝跟以往的王朝相比,除了西南云貴地區(qū)建設(shè)的不錯,東南閩粵地區(qū)建設(shè)的不錯之外,哪哪都是空殼子。那個年頭中國的命脈還是中原,而晉朝的中原是非常糟糕的,生產(chǎn)力破壞嚴重。而晉武帝面對這樣一個空殼子帝國卻把自己當(dāng)成了秦二世肆意揮霍。他作孽沒事,卻報應(yīng)在了子孫身上。西晉王朝二代而亡,中原的災(zāi)難更進一層,漠北的匈奴、鮮卑、丁零,河套地區(qū)的匈奴、鮮卑、羌胡、鐵弗,西北的氐族、巴族、羯胡、盧水胡等民族趁機來到中原跟漢族搶地盤。咱們俗稱匈奴鮮卑羯氐羌五胡亂華,事實上不止五胡,有能耐的胡人都來了,甚至包括南亞的嚈噠(大月氏后人)都來了。五胡亂華,其實是個泛指,也就是很多胡人們亂華。
我小時候也認為這是關(guān)乎中華道統(tǒng)存亡的危急時刻,其實這段歷史傳統(tǒng)上的描述言過其實。首先說五胡亂華,并不是胡人們聯(lián)合起來以滅亡漢族為目標。他們之間也互相滅,大屠殺在北方屢見不鮮,不單單只針對漢人。其次,能在中原建個小國的胡人,都是漢化了的胡人。比如說姓劉名淵字遠海的漢王(后來為前趙皇帝),他說他是冒頓單于后人,那你為啥姓劉?還講得一口好漢語?其實他就是南匈奴呼韓邪單于的后人,早就被漢化了好幾輩了。再比如姓李名雄字仲俊的成漢皇帝,民族為氐族,他不說誰知道啊。再比如羯族人的后趙皇帝石勒,姓石名勒字世龍,除了長得略白一點之外,說他是歐羅巴人誰信啊。石勒的侄子是石虎,石虎的養(yǎng)孫,就是冉閔。假如羯族要對漢族進行種族滅絕,冉閔能跑得了?胡人當(dāng)中,匈奴、鮮卑大家我以前都說過了,就不提了。氐族和羌胡都源自古羌人,一會再聊。就說這羯族,其實不是白色的歐羅巴品種。而是西域康居、義渠、羌族雜交的品種。
冉閔武功高強,以《殺胡令》而讓漢族沙文主義者高潮,甚至很多人把冉閔奉為五胡亂華時期漢族人的擎天白玉柱,仿佛沒有冉閔,北方漢人都得被殺光。其實呢,那個年頭雖然亂,但是各族的民族意識并不太強。石家任用的陳午、冉瞻都是漢族,為啥用他們?因為他們有隊伍,還能打。冉瞻就是冉閔的父親,跟了石家之后,他們都改姓石,跟他們講民族?拉倒吧。
冉閔之所以跟石家翻臉,也不是為了漢族的民族解放,他也不是孫中山,造不出驅(qū)除韃虜恢復(fù)中華的詞。這里邊的原因就是石虎死后,太子石世繼位,沒毛病吧。但是石虎的九兒子石遵不服,拉攏大將冉閔搞政變。冉閔不是個隨隨便便能拉攏的,所以石遵開出了一個天價,只要成功了,就封冉閔為太子。冉閔一看干爹說的有理,那就干吧。石世繼位三十三天之后,石遵和冉閔發(fā)動政變,推石世下臺。石世一看你們下手比王小賤都快,老子服了。之后石遵毫無意外的食言了,封自己的兒子石衍為皇太子,封冉閔為大都督總攬兵權(quán)。冉閔不爽,官再大,都不如太子。所以冉閔大都督心情不好,開始濫用職權(quán),四處安插自己的親信。石遵一看故事很熟,有點像曹丕對付漢獻帝、司馬炎對付曹奐,這就是憋著篡位啊。于是他開始悄悄的,不留聲色的,有步驟的分化冉閔的兵權(quán)。這故事咱們也熟,漢獻帝和曹髦也都干過。但是,冉閔沒曹操那好脾氣,手段比司馬昭還黑,冉閔大權(quán)在握,派了一隊士兵直接拘捕了石遵,旋即殺了石遵,立老三石鑒為皇帝。冉閔自封大將軍,爵封武德王。
故事很像三國的很多橋段,石鑒也想殺冉閔,不甘心當(dāng)個傀儡。于是埋伏下刺客,企圖擊殺冉閔。結(jié)果刺客失手,石鑒為了撇親關(guān)系,殺了行刺的刺客。之后地方手握重兵的石家王爺們打算反了冉閔,這回可把冉閔惹毛嘍。胡人們沒義氣,凈玩陰的。所以冉閔大開殺戒,把石氏一族滅門。為了斬草除根,看見混血品種就殺。這樣一搞,冉閔經(jīng)過一番屠殺,干掉了二十多萬人。你說這里邊都是胡人嗎?可不是。冉閔殺人的標準是:個高、多須、高鼻梁。其實歷史上沒什么《殺胡令》,有的是冉閔跟石家的私人恩怨。死了幾十萬人也不是為了滅絕羯族,就跟洪秀全和楊秀清因為私仇死掉十幾萬人的故事差不多。
屠殺之后,冉閔一看沒人了,就自立為帝,國號大魏。之后滅掉后趙各方勢力,卻不是燕國慕容氏的對手,被俘死在了遼寧。其實冉閔就是那個亂世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軍閥,談不上漢族的救世主。各成事的胡人政權(quán)賬下,用的也都是漢人。比如胡人中最出息的氐族建立的前秦,就在苻堅在位的時候任用漢人王猛,一統(tǒng)北方。前秦是古羌人后裔建立的最大的帝國,這個帝國完全仿照漢制,看不出是少數(shù)民族政權(quán)。前秦自己把自己作死以后,北方迅速分裂為十五國,但是在這期前,羌胡一直都沒建立一個國家。
一直到了唐朝,羌族中的黨項羌才發(fā)展了起來。這支羌人之所以發(fā)展了起來,那是因為他們受到了嚴重的鮮卑化。黨項羌老大姓拓跋,跟北魏國姓相同。慕容氏鮮卑在青海建立吐谷渾政權(quán)的時候,和黨項羌聯(lián)姻,讓這個古老民族支部有了長足的發(fā)展。黃巢之亂的時候,黨項人拓跋思恭協(xié)助朝廷平叛有功,被唐僖宗封為夏州節(jié)度使,爵封夏國公,賜姓李。唐朝滅亡后,夏州李氏找不到組織了,便獨自發(fā)展。宋初,不能服眾的夏州頭領(lǐng)李繼捧主動投降宋太宗。宋太宗仿照唐朝的做法,給李繼捧改名趙保忠,官封定難節(jié)度使。但是不能服眾就是不能服眾,趙保忠在夏州的影響力永遠都不如弟弟李繼遷。趙保忠以宋為宗主,李繼遷就以遼為宗主,被遼國冊封為夏國王。李繼捧在夏州混不下去,只能去東京養(yǎng)老。
李繼遷命不好,在跟吐蕃作戰(zhàn)時身亡,其子李德明繼位。李德明一方面勾搭遼,一方面勾搭宋。在天下被遼、宋平分的情況下,西夏南攻吐蕃,西取黃頭回紇和唐朝瓜州節(jié)度使張議朝的余部歸義軍,大有跟遼、宋鼎足而三的趨勢。所以到了李德明的兒子李元昊這一輩,李元昊建立大夏國稱帝,史稱西夏。
當(dāng)時正是遼宋澶淵之盟以后,這倆超級大國不打了,分別自稱天朝,誰也不是誰的宗主。西夏立國以后,李元昊悍然稱帝,這讓宋、遼兩國都不能接受。宋朝和西夏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戰(zhàn)爭,損失慘重。西夏雖然占據(jù)上風(fēng),但是國家太小,論國力跟宋朝耗不起。所以李元昊跟宋朝和談,李元昊取消帝號,向宋稱臣,但是宋朝要給西夏歲幣。很明顯,李元昊見面子和里子不可得兼,就要里子吧。
宋朝罷兵,遼朝不干了。遼興宗點起契丹騎兵,對西夏展開了大規(guī)模的戰(zhàn)爭,結(jié)果慘敗,遼興宗倉皇而逃。遼興宗怕宋朝笑話,于是在大遼TV四套大肆吹捧遼軍大勝,西夏稱臣納貢。宋朝人又不是不會翻墻,你們大遼這仗打成什么德行,宋人一清二楚,這些鬼話也就騙騙遼國百姓。就這樣,西夏如同一顆釘子一般,在遼宋之間倔強的存在著。
據(jù)傳說古羌人以前也有文字,可惜都沒見過。所以李元昊命黨項學(xué)者野利仁榮仿照漢字,創(chuàng)制了一套功能完備的表意方塊字。在這中國少數(shù)民族造字史上,是最系統(tǒng)的文字??上О。@套文字沒有出現(xiàn)在商朝,而是出現(xiàn)在了宋朝,所以,隨著西夏王國被蒙古鐵蹄踏碎,這套文字也壽終正寢,成為了除了研究者都不認識的死文字。
黨項人在元朝被稱為唐兀,比契丹、女真高一等,屬于色目人。經(jīng)元明兩代的發(fā)展,黨項人主體融入了漢族。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哪怕是黨項人李氏王族,也過著極其普通的平民生活。他們可能是農(nóng)民,可能是小手工業(yè)者,也可能繼承祖上手藝當(dāng)個牧羊人,也可能去做一個平凡的驛卒。但是當(dāng)有一天,大明皇帝裁撤了驛站,其中一個黨項王族李氏后裔失業(yè)后,出手干翻了大明王朝。沒錯,這個人叫李自成,是李繼遷這一脈的后裔。
今天古羌人的后裔除了羌族之外,還有藏族、彝族、哈尼族、傈僳族、拉祜族五大分枝。這還不包括被同化為漢族人那部分,以及被籠統(tǒng)劃分到藏族的白馬人等。
這個古老的民族,一直都在,只不過是在不同的文化分枝中,各自表述著自己的淵源。
點擊查看
講述學(xué)校欠大家的歷史
打賞一塊錢也是你對知識的態(tài)度
而態(tài)度決定了你的高度
笑談中
作者微信 : kxiaotanzhong
新浪微博:@孔令堃的笑談中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