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著名心理學家路斯哈里斯博士曾表示:多少關系毀于不會說話。
深以為然。
不會說話的人,一句話就能激怒伴侶、傷害孩子、讓朋友不相往來、讓領導反感。
很多網友說,希望能改進自己說話的能力,但似乎是一件特別困難的事。現象學認為,每個人對周圍的世界都各有其獨特的知覺。人和人看似生活在同一個場域內,其主觀精神世界卻各有不同。說話時,若能從對方的立場、觀點、角度出發(fā),就和TA站在了一起,這樣的溝通更有利于達成一致,創(chuàng)造和諧的關系氛圍。女星張歆藝生完孩子后,在家庭聚餐上表示想讓孩子6-8個月時斷奶,自己出去工作,換丈夫在家看孩子。婆婆面露不悅,認為帶孩子要以媽媽為主,女人要支持男人發(fā)展事業(yè)。同為演員的丈夫袁弘深知,女演員的事業(yè)黃金期很短,錯過很難再有大發(fā)展。他理解妻子內心的焦慮,也知道她有一顆不甘向上的心。便用自己之口,對母親說出妻子的心里話:“六個月后就可以上奶粉了,老公在外面工作,老婆在家?guī)Ш⒆蛹彝ゲ环€(wěn)定。”老人不再言語,一場暗潮涌動的婆媳紛爭消弭于無形之中。在家庭關系中,伴侶若能細致地體察另一半的感受,說話時能始終和伴侶站在一起,便能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收獲良好的親密關系。然而,很多時候當我們在關系里溝通時,不是和TA站在一起,而是站到了TA的對立面,于是關系觸礁了。文慧和啟明結婚5年。家里的家務、孩子的教育由文慧一人肩負。文慧覺得很累,希望啟明也能分擔一些家務事,但說出口的話卻總是抱怨和指責。“我真是瞎了眼找了你這個懶漢,什么家務都不做,什么事都指望我,我是你的保姆嗎?保姆還有工資領了,你給我什么了,一天到晚伺候你……”毫無意外,文慧喋喋不休的抱怨換來的是對方變本加厲的“遠離”。魯道夫雷德克斯在《婚姻挑戰(zhàn)》一書里寫道:溝通時愿意站在對方角度看問題,比捍衛(wèi)自己的角度更能讓兩人達成一致。毋庸置疑,不管什么樣的關系總是會發(fā)生各種矛盾沖突。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立場、需求、看待問題的視角及處理事情的方式。當發(fā)生沖突時,是在溝通中力證自己是對的,強迫對方改變、順從,還是和TA一起攜手解決問題就成了關系是否和諧的關鍵。“我習慣早睡早起,每周定時運動。但我的伴侶是一個深宅,不僅體重超標,稍微干點體力活都氣喘吁吁。我讓他跟我一起早起做運動,他就是不干。開始我挺生氣的,認為我是為你好,你還不領我的情。后來我想通了,不再逼他改。沒想到,我不管他了以后,他反而主動要求和我一起外出運動?!?/span>社會心理學家阿倫森提出了交互原則:當別人對我們表示接納,我們也會感到“應該”對別人報以相應的行動。當你在溝通的時候放下了改造對方的欲望,接納對方不改變也是可以的。TA就感覺到自己被接納了,隨之也愿意做出一些行為上的調整來“回報”這種接納。當然,生活是很復雜的,有時僅靠在溝通中放下改造欲、接納對方也不一定能達成一致。當這樣的情況發(fā)生時,你要明白,你的溝通目標始終是解決問題。小吉和大鵬是一對同居情侶。兩人平時感情極好。但大鵬有一個“小問題”讓小吉特別難受。“我從小就養(yǎng)成了習慣,吃完飯就把碗筷收拾好,洗干凈。但大鵬總是要等到晚上睡覺前再收拾餐桌,洗刷碗盤碟子。我就特別難受。跟他說了好多次,他也不改。隨他去吧,我洗完澡準備睡覺了,看到鍋碗瓢盆還在那里堆著,心里就不舒服。所以我只好每次都自己收拾,時間長了,心里各種不平衡。后來我跟他說,你不是喜歡下象棋嗎?你歇好了,把餐桌收拾干凈,咱兩還能睡前殺兩盤。后來,他收拾碗碟可勤快了。” 羅伯特.西奧迪尼在《影響力》一書里提到“互惠原理”:我給你一個好處,你也要給我一個好處。說話時把對方能獲得的好處表達清楚,會更有利于達成一致解決問題。前面我們講到說話時要跟對方站在一起,放下改造欲,致力于解決問題。在此給大家提一個溝通的萬能公式,以供在不同關系和生活情景里參考使用:共情對方的感受+表達自己的需求+提出能給對方帶來好處的解決方案。共情對方的感受既可以是當下的感受,也可以是在一個長時間段里對方的感受。比如,孩子學習壓力大,功課太多,回到家不想做作業(yè),開始玩電子游戲逃避繁重的課業(yè)。這個時候,父母可以這樣說:“我知道你現在學習壓力很大,今天老師又布置了不少作業(yè)吧,想想就很頭疼,很想放松一下對嗎?(這個時候你共情了孩子當下感受)我們都看到了,這幾年你一直很努力,很上進,這個過程我們都不能替代你,但是我們知道你的不容易……(共情孩子長期的感受)”當個體感到自己的情緒和付出都被看見了,溝通中的另一方再提出期待和要求會更容易被接受。表達自己的需求不是說:我要你怎么怎么樣,或我希望你怎么怎么樣。這樣溝通時,你就離開了對方,站在了自己的框架內。事實上,只有當你能進入對方的框架里表達需求和期待時,對方才更容易付諸行動。小敏的丈夫因為工作經常出門喝酒應酬,以往小敏總是用撒嬌耍賴讓丈夫留下來:“我要你留下來”“我希望你能多陪陪我”“你總是出去就是不愛我”,這樣的溝通總是收效甚微。因為小敏丈夫的思路框架是:我是為了這個家,為了你們過得好,才這么努力工作。妻子這樣不理解自己的辛苦,就是無理取鬧。其實小敏可以換一種說法比如:我知道你這么辛苦都是為了這個家(共情對方的感受),為了我們一家人過得幸福開心,但是你的時間總不在我和孩子這里,我們需要你的時候你都不在,我和孩子經常很孤獨,很不開心,那你這么努力的意義在哪里?希望你可以把時間多分一點給我和孩子(在對方的框架里表達需求)。每個人都生活在自己的主觀經驗世界里。當你能進入對方的世界去表達、去溝通,你就找到了打開對方心門的鑰匙。生理心理學指出,趨利避害是生物的本能,是生命的條件反射,是生物界延續(xù)與進化最根本的動因。在溝通表達的時候,如果能讓對方領悟到TA能從行為中獲得的益處,會更有利于達成一致。部門領導阿文想把得力下屬調到外地分公司負責項目,但下屬家在本地不太愿意接受任命。阿文說:“你在公司做了這些年,努力和成績我們都看得見(共情對方的感受),我知道你一直很有上進心,不滿足于目前的職位,希望獲得更大的個人發(fā)展(進入對方的框架),我對你有更高的期待,希望你能接受挑戰(zhàn)(表達期待)。項目一旦成功,我會向老板建議將你調回總公司,并給你更高的職位和薪酬(帶來好處)……”誠然,生活場景紛繁復雜,個體在一生中要承擔諸多角色,在不同的關系里溝通、表達,需要克服重重障礙。但只要我們能記住,始終和對方站在一起,進入對方的框架表達需求,并致力于給予對方益處的解決方案,絕大部分溝通中的攔路虎都能被移除。藏傳佛教希阿榮博堪布在《次第花開》里寫道:會說話是一個人最高級的修養(yǎng)。策劃 | 六記
編輯 | Kiwi
主播 | 楊槍槍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