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來訪者小黎找到我時,幾乎帶著哭腔的開場:“我可能要離婚了?!?/span>
有一天,小黎老公說公司加班,好巧不巧,小黎在小區(qū)的公園,看到老公在玩手機。被小黎揭穿后,他非但沒有道歉,反而朝小黎一通抱怨。
他說:“你不知道我為什么不回家嗎?因為你實在太粘人了,這種沒有空間的愛情,我會窒息!”說完,就到客房睡覺了。
小黎是我們眼里的“老公控”,只要老公不加班,她就會推掉所有的工作和約會,就連老公出差,她也會偷偷空降到酒店。
在小黎的婚姻里,她以為的愛到滿溢,其實是愛到窒息。
而長久的親密關系,需要深深的愛戀來建立彼此歸屬感,也需要足夠的留白來關照自己的生命狀態(tài)。就像畫畫,那些最耐人尋味的畫作必不可少的一個技巧,是“留白”。
01.
愛是廝守,不是死守
很多人在親密關系中,會打著“廝守”的名義去死死抓住一段感情。
同學佳佳之前也是這樣,毫不夸張地說,1個小時的時間,她大概能叫20次老公,為了和老公守在一起,連孩子都不舍得要。
慢慢地,她覺得老公越來越敷衍,看似光鮮甜蜜的感情,變得危機四伏。兩人在一起的時間越多,吵架就越頻繁。
后來,因為工作關系,兩人不得不分開一段時間。她發(fā)現(xiàn),短暫的分開后,兩人的感情卻升溫了。維系關系的最好方法,不是每天膩在一起,而是適當分開。
的確,我們需要相愛來消除內心的孤獨,但本質上,我們都是獨立的個體,有著與眾不同的渴望和期待,過于緊密的感情,反而是對關系的傷害。
廝守是一種帶著愛的陪伴和等待,而死守是一份以愛為名的捆綁。愛是廝守,而不是死守。
最滋養(yǎng)人的愛就是各自獨立,但又心心相依?;橐鼍拖褚粓鲴R拉松比賽,要想到達終點,我們需要的不是從起點就發(fā)力,而是保持一個舒服的節(jié)奏前行。
02.
依戀,不等于依賴
依戀是那種幸福、快樂、輕松的感情連接,而依賴是一個人把自己綁在另一個人身上。
同學小黎就是從依戀走向了依賴,她把自己所有的快樂、滿足都捆綁在這個男人身上。所以,稍有風吹草動,兩個人就草木皆兵。
當依戀變成依賴,愛對于被依賴的人來說就是一份負擔,而選擇依賴的人只會越陷越深,直到失去自立的能力。
徐靜蕾就是個鐘情于依戀,但絕不依賴的人。她和黃立行戀愛多年,但一直保持未婚狀態(tài),前段時間,她深夜告白:“九年來,我是時常有病,你永遠有藥?!?/span>
其實,這不是她第一次用心理醫(yī)生開的藥來形容男友,她是一個崇尚自由而又非常自我的人,用她的話說:“我很怪”。
她喜歡手工,就會從國外買很多裝飾品,然后自己做。更夸張的是,她會把縫紉機買回家,因為想做包包。面對客廳里滿地的裝飾品、布料等等,黃立行向來都不干涉。
同樣,無論黃立行把家里裝成什么樣,只要開始前決定不插手,徐靜蕾就絕不去評頭論足。
雖然沒有一紙婚約,但徐靜蕾和黃立行都享受其中,因為他們非常懂得給親密關系“留白”。在對方需要時,去給予陪伴、支持和愛,卻又在對方偏愛自己時,給予足夠的空間和時間。
正因為這樣張弛有度的相處,讓向來特立獨行的徐靜蕾感慨:“每一天都更好,這可怎么辦?有你在我身旁,還流什么浪?”
03.
最好的狀態(tài),是在愛里享受孤獨
“依戀”資深心理學家溫尼科特指出,成人的獨處能力,源自幼年母親陪伴的經驗。
而在婚姻中,另一半就像幼年時,陪伴我們的媽媽,當你擁有愛情,而又愿意去增加獨立能力的經驗,就能在婚姻里整合成一個更好的自己。
劉若英40歲才遇見她的老公,婚后做了導演,寫了自己喜歡的書,開了演唱會,還有一個可愛的兒子。每次露面,她還是那般恬靜、自由、輕松,即便人到中年,她還是那個我們所熟知的奶茶。
這一切在她的書《我敢在你懷里孤獨》中有答案。她的愛情跟轟轟烈烈無關,但兩人的相處模式卻讓婚姻如詩一般。
他們會一起去喜歡的地方,比如看電影、看書、喝咖啡、聚會等等,但回到家里,各自走進自己的房間,而無需過多的解釋。
懂得留白的婚姻就像這句話:我敢在你的懷里孤獨。劉若英的婚姻就是這樣,的確,婚姻需要約束,但幸福的婚姻需要彼此留白。
只有那些能夠獨處的人,才更有能力去愛、去分享,去慢慢了解和理解另一人內心的最深處,而不是著急地占有,更不會著魔般地需要對方。
關于愛情,我喜歡英國作家勞倫斯在《兒子與情人》中所說:“愛情應該給人一種自由感,而不是囚禁感”。
換句話說,就是足夠親密,但一定有間。讓愛成為一種成全,而不是一種捆綁。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