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家教很棒的孩子是什么樣的?
是見人有禮貌?還是言行舉止得體?
下面這位網友的經歷可能會讓你找到答案:
網友說,有次家里來朋友,大人們忙著談事,就讓孩子自己在房間里玩。
網友的臥室里有很多毛絨玩具,小女孩看到了,一臉的驚喜地站在門口觀望,卻沒有繼續(xù)前進。
網友見狀走了過去,小女孩看到她過來,轉身問:“姐姐,這是你的玩具么?我可以玩么?”
此時此刻,任何一個成熟的大人都不會對小可愛說不,于是網友將玩具拿出放在客廳給她玩,小女孩禮貌地說了謝謝。
當大人談完事情要走后,小女孩還沒有玩夠,依依不舍地看著那些娃娃。出于禮貌,網友硬著頭皮問她:“你喜歡哪個?。拷憬闼徒o你?!?/span>
小女孩看著自己玩得最久的那個說:“我喜歡這個,但是其他的也很可愛?!本W友的媽媽也附和道:“喜歡就拿,不用客氣?!?/span>
然而當網友認為自己娃娃即將不保時,小女孩卻說了令人出乎意料話:
“但是玩具是姐姐的,我不能要,等我下次有時間再來玩,姐姐阿姨再見!”
網友媽媽說:小女孩的父母都是非常注重禮節(jié)、很有涵養(yǎng)的人,他們的孩子家教也非常好。
真應了那句話:父母對孩子進行怎樣的家庭教育,都會通過孩子的言行舉止表現出來。
美國教育家泰曼·約翰遜曾說過:
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失敗的家教造就失敗的孩子。
好的家庭教育,能讓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家教,并收益一生。
壹
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胡適的成長中,就受到了母親很大的影響。
胡適父親早逝,他的母親辛苦將他們拉扯大,既是慈母,又是“嚴父”。雖然日子艱苦,但她從未懈怠孩子的家庭教育。
比如,她從來不會在人前斥責孩子。如果胡適做了錯事,她也是在夜深無人的時候教育他,因為她知道孩子也要面子。
她不僅尊重理解親子,對待繼子也非常寬厚包容。就拿胡適的大哥來說,他好賭博,欠了很多外債,但母親并未因此而疏遠苛待他。
正是因為母親的言傳身教,讓胡適懂得了什么是理解和寬容。
胡適在自傳中寫道:
“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strong>
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家長在大庭廣眾下輕則訓斥、重則打罵孩子的場景。不知道家長在教訓孩子的時候,有沒有想過孩子的感受呢?
而且,不管是訓斥還是打罵,都不是目的,目的是讓孩子了解自己的問題,加以改正。但是有一部分家長只是發(fā)泄了自己的情緒,并未明確指出孩子的問題,這就讓所有的訓斥和打罵失去了意義。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言傳身教,是積極引導,需要耐心,不能動輒打罵,讓教育淪為發(fā)泄情緒的借口。
貳
大家還記得胡軍的兒子康康嗎?
之前參加某綜藝節(jié)目時,康康因為外表嚴肅冷峻,被很多網友戲稱為“霸道小總裁”,而實際上,康康是一個非常紳士、心細的孩子。
在之前的綜藝節(jié)目中,有這樣一個鏡頭:孩子們在吃冰激凌,夏天的額頭因為之前撞傷了,于是她的冰淇淋便被用來冷敷傷口,康康看到后就把自己的冰淇淋分給夏天吃。他先在沒有融化的冰淇淋上鏟了一勺喂給夏天,然后自己用勺子另一頭,吃融化的部分;吃過后又將木勺方向換回來,繼續(xù)喂夏天。
這一幕當時征服了無數家長的心,網友紛紛點贊感嘆:康康這么小年紀就知道尊重照顧別人的感受,他家教真的太好了。
孩子有沒有教養(yǎng),通過一個小細節(jié)就可以表現出來。
劉備曾告誡劉禪:“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很多容易被家長忽略的小事情、小細節(jié),其實對孩子的教養(yǎng)影響很大,比如孩子的用餐禮儀、接人待物的言行舉止等等。
這些事情雖小,但卻頻繁出現在生活中,貫穿了孩子成長的每一天,習慣也隨之養(yǎng)成。常說細節(jié)決定成敗,同理。
叁
前兩年經常能從新聞里看到某某地發(fā)生火車“霸座”事件,前不久,朋友小李親身遇到了這種情況。
坐高鐵出差,他的座位是2人座,靠窗位置,上車后發(fā)現座位上坐了一個十幾歲的男孩。
小李禮貌的和男孩說這是自己的座位,希望男孩讓出來,但是沒想到男孩居然理直氣壯地說:“我管是誰的呢,我先占了就是我的,我不換,我要坐這看風景!”
小李既尷尬又無語,但還是耐著性子給他解釋,男孩反而大喊大叫起來。這時,一直坐在旁邊沒有說話的家長站出來指責小李:“你一個大人跟孩子較什么勁???讓他坐怎么了?你還有沒有點愛心了?什么素質?!”
小李沒想到這個家長不但不管自己的孩子,還惡人先告狀。如果男孩禮貌地和他說明情況,他是可以換座位的,但是遇到這種“無理攪三分”的人,他不能妥協(xié),于是找列車員過來協(xié)調,最終還是把座位要了回來。
事后小李說:一開始我不明白這個孩子為什么這么沒教養(yǎng),看到他的家長后就都明白了。
孩子小時候的教養(yǎng)習慣均來自家庭,看一個孩子的教養(yǎng),其實就是在看家長的教養(yǎng)。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每一位家長都是孩子的“教養(yǎng)師”。
Professor點評:
丹尼爾.笛福說過一句話,分享給大家:做父母的對子女的早年教育絕不是一種無效勞動。雖然在某些年月里,好像被教育者處于沉睡狀態(tài),沒有見到效應。但是,到后來終有一天,會看見大有好處的。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