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 為 什 么 會 怕 死?
——揭示“死亡”恐懼及一般恐懼心理的生理基礎
作者:賴博理
業(yè)余研究方向:哲學、自然科學理論、歷史
作 者 郵 箱:Library0827@163.com
【本文摘要】死亡恐懼的物質基礎可能是人腦深處的信息子——記載思維信息的分子載體。當“死亡”信息子所帶的負電能達到了一定的強度時,就會使人對死亡產(chǎn)生恐懼感或怕死。然而,若其它負電信息子的電值超過“死亡”信息子時,主體就會輕視生命并常常采用自殺的方式來擺脫痛苦。但若是一個正電信息子的電值超過“死亡”時,主體也會蔑視死亡并輕易地拿生命去冒險。因此,提高“死亡”信息子的負電值將有效地防止人們自殺和冒險。對我們寶貴的生命而言,死亡恐懼不但是需要的,而且是必不可少的。我們所要努力避免和消除的是“過度的死亡恐懼”心理,而不是“死亡恐懼”心理。
人生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快樂和幸福,在日常生活中,誰都希望自己能夠盡可能多地維持一種愉悅、樂觀或正面的心情,但在人的一生之中,我們的內(nèi)心世界卻總是不時有一些較強烈的負面心理現(xiàn)象干擾我們的正常生活,使我們的幸福生活大打折扣,它們就是各種各樣的恐懼心理和恐懼癥,其中我們最熟悉的就是對“死亡”的恐懼。
但在我們深入探討死亡恐懼的生理或生電基礎之前,先來看看一般心理恐懼的規(guī)律和特點。所謂恐懼癥就是主體對某種物體或某種環(huán)境的一種無理性的、不適當?shù)目謶指?。一旦面對、甚至只是一想到這種物體或環(huán)境時,恐懼癥患者就會產(chǎn)生一種極端的恐怖感,以致他們會千方百計地躲避這種環(huán)境,因為他們害怕自己無法逃脫。其實,人類很早就意識到恐懼癥的存在,大名鼎鼎的古希臘醫(yī)學家希波克拉底就曾給一名病人下過診斷:“他對演奏長笛的女子感到莫明恐懼。只要聽到她吹出的第一個音符,就會嚇得打哆嗦。”
誘發(fā)恐懼的對象無奇不有。美國出版的醫(yī)學術語詞典附錄上,有關恐懼的內(nèi)容共洋洋灑灑6大頁約400項,其數(shù)量還在持續(xù)增長。據(jù)統(tǒng)計,世界上8人中就有1人患有不同程度的恐懼癥。恐高,害怕屋門緊鎖,甚至還有人聽到雷聲、看到微生物、尖利物件、極光、仰望星空等都會戰(zhàn)栗不已。蝸牛、殯儀用品、白云、月亮等等任何對常人來說司空見慣的東西,都有可能引發(fā)恐懼。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以為,恐懼癥是精神分裂癥的體現(xiàn)。然而,目前來看,恐懼癥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疾病,大多數(shù)患者并無精神分裂的跡象。英國心理學家弗雷德里克稱之為“聰明人的愚蠢想法”,因為,罹患恐懼癥者以知識分子居多。它與精神分裂癥不同,并不會改變個性,也不會伴隨其他精神異常。誰也無法無法確切知道誘發(fā)此病的真正原因。
最新的研究成果
目前生理學家們認為,恐懼心理的生理機制可能與大腦中的杏仁體受到刺激有關。最近,美國紐約大學心理學和神經(jīng)科學副教授伊麗莎白·費爾普斯領導的研究小組發(fā)現(xiàn),杏仁體在恐懼認知和消除過程中起關鍵作用,而腹內(nèi)側額葉皮質層則對維持恐懼的消除過程有重要作用??傮w來看,恐懼感的產(chǎn)生主要經(jīng)過以下的過程。
假想你晚上睡覺時,忽然聽到附近有怪異的聲音。接下來,你的腦部會發(fā)生一連串變化:腦部會接收到聲波的信息,轉化為腦部能理解的語言,告知你進入警戒狀態(tài)。這一連串變化發(fā)生的路徑是耳朵到腦干,再到丘腦。
至此,路徑分為兩條:一條是“羊腸小道”,通到杏仁體與鄰近的海馬回;另一條是“康莊大道”,通到顳葉的聽覺皮質進行聲音的分析與理解。人腦的重要記憶庫存海馬回很快地將這個聲音與以前聽過的聲音做對比,并將這幾項假定傳送給杏仁體做進一步對比。如果結論令你安心,你的警戒狀態(tài)不會持續(xù)升高;如果你仍覺得無法確定,杏仁體、海馬回與前額葉皮質之間的另一條路徑會使你陷入不安;而如果進一步地分析,仍然得不到滿意的答案,杏仁體便會發(fā)出警訊,激活下視丘、腦干與自主神經(jīng)系統(tǒng)。
在這種時刻,杏仁體作為腦部主要警示系統(tǒng)的優(yōu)點表露無遺,它會繼續(xù)導演一連串的變化:指示腦干細胞讓你臉上露出害怕的表情,使你變得緊張而易被驚嚇;將正在進行但不重要的肌肉活動僵凝住,加速心跳,提高血壓,使呼吸變緩。同時,杏仁體會與海馬回聯(lián)手指揮,使注意力集中在恐懼的來源,讓肌肉進入備戰(zhàn)狀態(tài),讓眼睛專心注意一切危險事物。
太多的疑問
國外的上述這些論述雖說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恐懼理論,但它離我們要真正認識和解釋恐懼本質的理論還相去甚遠。因為,這些理論并不能具體說明在“杏仁體”被刺激之前,大腦的“記憶庫存或信息庫”究竟發(fā)生了什么情況,如到底是那些信息及什么性質的信息參與了其中,而正是這些情況才是恐懼發(fā)生機制中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
比如,當我們看到了一條毒蛇到產(chǎn)生恐懼感或到杏仁體被刺激這段時間里,大腦中到底發(fā)生了什么物理化學變化呢?主要又有哪些物質參與了物理作用呢?一個捕蛇者在野地里看到了毒蛇為什么不但不會恐懼反而會高興呢?兒童們看到一只毛色艷麗的小鳥會感到高興,而為什么看到蜘蛛?yún)s會恐懼呢?此外,每個心理正常的人都有死亡恐懼的本能,但人在某些時候卻為什么要自殺呢?富人為什么會比窮人怕死呢?人為什么會怕鬼呢?…..所有這些疑問都是上述國外最新近的恐懼理論所無法說明的,也是目前心理或生理學家們無法從科學的角度來解釋的,然而,它們卻正是本人和本文要努力向大家逐一回答的問題。
大腦中的負電信息子
要很好理解以上這些問題,首先得必須了解大腦中與恐懼心理密切相關的心理要素或物質基礎——“負效價信息子”。但是,“負效價”究竟是一種什么東西呢?而“信息子”又是一種什么東西呢?對許多讀者而言,這兩個或許都是完全陌生的概念,因此我們在此有必要多花一些筆墨對“負效價信息子”進行科學解釋。
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任何一個恐懼心理的產(chǎn)生,總是以大腦中某個或某些事先存在的信息作為前提條件的,例如,當我們對蜘蛛、毒蛇、老虎等動物產(chǎn)生恐懼時,大腦中必須事先存在著“蜘蛛”、“毒蛇”、“老虎”等相關的信息,甚至對“死亡”這樣一個抽象的概念產(chǎn)生恐懼時,也必須有“死亡”這個信息為基礎??傊?,沒有恐懼對象的恐懼心理是不存在的,任何一種恐懼癥都離不開一定的事物或離不開與該事物相關的信息。就如任何生物現(xiàn)象和特征都離不開與其相關的遺傳信息一樣。
現(xiàn)代科學證明,人的大腦中充滿了各種各樣的信息(如形象信息、抽象信息、聲音信息等等),這些信息是我們進行想象、夢幻、計算、推理、交談等等思維和精神活動的物質基礎。雖然,目前科學家們還不能夠明確指出,我們用以思維的信息究竟以何種形式存在,也不清楚它們究竟存在于大腦的什么地方。但科學家們普遍認為,這些思維的信息一定有它們相應的物質載體,(就如遺傳信息盡管十分復雜而且顯得神秘莫測,但它們最終也有其相應的物質載體分子—DNA。)在此,我們不妨把大腦中載有“思維信息”的物質載體分子或物質粒子稱為“信息子”,或者稱之為“心理和精神因子”,因為,這些載有信息的微小物質粒子與我們的心理和精神活動密切相關。一些科學家認為,RNA、氨基酸、蛋白質、細胞器等等細小的分子和亞細胞粒子,都有可能是潛在的信息載體或信息子。
不僅如此,筆者認為,比這更重要的是,大腦中的信息子還可能是一些帶電的物質粒子。它們有的帶正電,有的帶負電,有的不帶電(呈電中性)。因此,從電能或帶電這個角度來看,我們又可以把大腦中的所有信息子劃分為以下三種:(○)(1)、正電信息子;(○)(2)、負電信息子;(○)(3)、電中性信息子。筆者深信,正是由于信息子上的這些不同的電性和電能,使我們的大腦對外界的事物有了不同性質和不同強度的效價,即使我們對外界的事物和客體具有了相應的價值,換言之,正是信息子上的這些不同的電性和電能造成我們對外界事物有了好、壞的看法。
而且在某些情況下(如在電能增強到一定程度時),這些電性和電能還會進一步使我們對外界的事物產(chǎn)生“或趨或避”的需要,還會使我們產(chǎn)生喜怒哀樂等種種情緒和心理現(xiàn)象,其中也包括我們將要討論的“死亡”恐懼的心理現(xiàn)象。
然而,盡管筆者堅信:信息子上兩種電性的電能是造成我們心理好(快樂)和壞(痛苦)的生理原因,但我們目前(甚至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nèi))還無法確定,究竟是哪一種電性的電能造成了信息的正效價(好或快樂)?又是哪一種電性的電能造成了信息的負效價(壞或痛苦)?但為了便于進一步的研究和探討,我們在這里可以先假設:信息子上的正電能是信息正效價的生電基礎,而信息子上的負電能是信息負效價的生電基礎。換句話說,我們可以先假設:大腦中使人快樂的正效價信息是一些帶正電的信息,而使人不快或痛苦的負效價信息則是一些帶負電的信息,很自然,大腦中那些既不使人快樂也不使人痛苦的中性(零)效價信息,則是一些電中性的信息。有了上述的這些假設,我們也就可以用科學的術語來對各種恐懼(包括“死亡恐懼”)的心理現(xiàn)象進行確切的描述和解釋了。
恐懼心理是一種痛苦強度很大的心理感受,或者說,恐懼心理是一種高強的負效價或負面心理作用。前面說過,負效價的生理基礎是大腦中負電信息子的負性電能,因此,我們有理由認為,恐懼心理的產(chǎn)生與大腦中負電信息子的活動有關。換句話說,恐懼心理的物質基礎是大腦中的負電信息子。
不過,也并非所有帶負電的信息都會造成恐懼心理。當一個負電信息子的電能較低時,它就只會造成一些輕度的負面心理情緒,如不快、憂郁、痛苦、擔心和焦慮等等。而只有當信息子的負電值達到了一定的強度時,才會產(chǎn)生恐懼感。這就好比不同強度(不同能量)的電磁波有不同的名稱,并對人造成不同的感受。比如能量較低的電磁波,我們稱之為“微波”、“紅外光“、“可見光”等等,而只有達到一定強度的電磁波,我們才稱之為“X”光或“伽馬”射線??偠灾?,恐懼心理是負電信息子的電能達到一定強度時所造成的心理感受。
但具體而言,高強的負電信息又是如何使人產(chǎn)生恐懼的呢?這主要是因為信息子上的負電能能夠刺激大腦中的某些部位,直接或間接地分泌大量負性激素所造成的?,F(xiàn)代科學證明,在人腦的腦干之處,存在著兩個功能或性質相反的部位——獎賞中心和懲罰中心。前者被電流刺激時會直接或間接分泌使人愉悅的正面激素(如多巴胺),而后者卻會直接或間接分泌使人不快甚至痛苦的負面激素(如腎上腺素)。不過,筆者認為,當一個負電性的信息子被激活時,或者說當一個低電能的負電信息子被主體意識到時,負電信息子上釋放出來的負電能就只會刺激懲罰中心,產(chǎn)生微量的負面激素,并造成不同程度的負面心理,如沮喪、壓郁、憂傷、緊張、擔心等等。但如果一個負電信息子(如“毒蛇”、“老虎”)的負電能達到了一定的強度時,它就不僅僅是刺激懲罰中心,而且還會進一步(間接)刺激大腦深處的杏仁體,最終導致恐懼心理。這就是恐懼心理現(xiàn)象發(fā)生的科學原理和機制。
當我們在腳邊的草地里發(fā)現(xiàn)一條毒蛇時,自然會倍感恐懼并可能拔腿就逃。但在大腦和人體之內(nèi),這究竟會發(fā)生了什么樣的物理和化學變化呢?讓我們先從見到毒蛇的那一刻說起。首先,在我們看到毒蛇時,從毒蛇身上反射過來的光波(電磁波)將在人的視網(wǎng)膜上產(chǎn)生出特定頻率的電脈沖,緊接著,該電脈沖將對大腦的記憶(信息)庫進行掃描。由于大腦中的每個信息子都有其特定的吸收頻率(如同每部手機都有其特定的電話號碼或特定的電波頻率),當“毒蛇”這個帶有高負電能的信息子在吸收了由外部毒蛇產(chǎn)生的特定電脈沖時,其能量就必定會增加,并使信息子達到放電的閾值而最終釋放其負電能。接下來,這些負電能將進一步刺激腦干處的懲罰中心或杏仁體,產(chǎn)生使人恐懼的心理,并促使主體逃跑。
由此可見,在整個過程當中,最關鍵的一環(huán)是大腦信息庫中負電性的“毒蛇”信息子。如果“毒蛇”信息子帶正電的話,那它所產(chǎn)生的結果則正好相反,因為,信息子上的正電能將會刺激腦干處的獎賞中心而非懲罰中心,這樣,主體在看到毒蛇時就不但不會害怕毒蛇,反而會變得高興起來。這就是為何一個以捕蛇為生的人在看到毒蛇時不但不逃避,反而會上前追捕毒蛇的緣故。因為,在捕蛇人的心中,由于“毒蛇”這一信息子更多地與“美味”、“金錢”等正效價(正電性)的信息發(fā)生組合,故具有較強的正電能。而在我們一般人心中,“毒蛇”這一信息子更多地與“死亡”這個強負效價(正電性)的信息發(fā)生組合,故帶有較強的負電能。
人為什么怕死?
兩千多年前,古希臘的快樂主義大師伊壁鳩魯就指出日常生活中,人們經(jīng)常會受到兩種負面心理的影響,(○)(1)、對神的恐懼;(○)(2)、對死亡的恐懼。為了消除人們對神的恐懼,伊壁鳩魯指出“神也是由原子構成的,而且神住在離人類很遠的地方,他們也同人一樣在追求自己的快樂和幸福,并不干涉人類的生活。至于人間時有禍福,那也不是由于神的原因,而是由于原子偏斜運動偶然造成的。為了消除人們對死亡的恐懼,他說道:“一切善惡兇吉都在人的感覺之中,而死亡不過是感覺的喪失。所以,死亡事實上與我們的感覺無關因而無需恐懼死亡,因為,在人活著的時候,死亡還沒有真正到來,而一旦死亡降臨時我們又感覺不到死亡了”。
隨著自然科學水平或人類認識自然世界水平的不斷提高,人類對神的恐懼越來越弱;然而,自然科學水平的提高對死亡恐懼的消除卻似乎沒有太大的幫助,而且隨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類對死亡的恐懼卻越發(fā)增強,為什么會這樣呢?筆者認為,其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對死亡恐懼發(fā)生的生理基礎及其產(chǎn)生的機制缺乏認識。因為,恐懼心理有一個很明顯的特點:對于那些神秘和恐懼的事物,越對它們陌生或不了解,恐懼感就會越強。
關于死亡以及死亡恐懼這個問題,自古以來就不乏探討和論述。但人們主要是從文學、藝術、倫理和哲學的角度泛泛談論死亡恐懼,卻不是從科學的觀點來探討死亡恐懼的生理原因。如XX的《死亡哲學》這部著作,洋洋幾十萬字,從頭到尾只字不提死亡恐懼發(fā)生的科學原理。當然,這并非是人們不想對其作科學的闡述,而的確是不知從何入手以及不知如何切入而已。
其實,在眾多種恐懼心理當中,“死亡恐懼”是最常見、也最具代表性的恐懼。不僅如此,死亡恐懼還是造成其它許多恐懼的直接或間接原因,如恐高癥、恐水癥、殯儀用品恐懼癥、動物恐懼癥等等。其實,每個人在很小的時候都會對外界的陌生環(huán)境或對某些事物有本能的恐懼感,如對老鼠、貓狗、閃電、打雷等,但卻沒有死亡恐懼。因為他們的大腦之中還沒有形成“死亡”這個概念,或不理解死亡意味著什么。不過,到了5、6歲左右,當他們看到成人對死亡者的哀傷、悲痛和恐懼時,其大腦就會把“死亡”信息與有害于自身存在的現(xiàn)象,如傷害身體及結束生命的事件聯(lián)系到了一起。從此,“死亡”這個信息子就成了大腦中眾多的恐懼之源。
強負電“死亡”信息子
我們在認識了恐懼產(chǎn)生的上述原理之后,就不難理解人為什么會怕死的的原因了。如前所述,任何恐懼的發(fā)生都是因為大腦相關信息子帶有很強負電所致,死亡恐懼也不例外。當一個5、6歲的兒童發(fā)現(xiàn),死亡事件往往與多種不快和痛苦的事情(負效價事件)聯(lián)系在一起時,其大腦中的“死亡”信息子就會與多個相關的負效價或負電性的信息子發(fā)生組合,這些信息子的負電能也將會在“死亡”信息子上匯聚起來,或者大腦的某種能量調節(jié)機制將會往死亡信息子中注入相應強度的負電能,結果使“死亡”這個信息子具有高強的負電能,并且在正常情況下成為一個負電能最強的信息子,即成為大腦信息王國中負電信息子陣營里的最高代表(“總司令”)。
死亡恐懼感的差異
由于大腦信息子十分微小,它們所具有的電能或電值也可能十分微弱,或許只有繆伏的水平。因此,我們先不妨用“µv(繆伏)”來表示信息子的電能單位。在每個心理正常的成年人的大腦中,盡管都有一個帶有較強負電的“死亡”信息子,但不同的人,由于其個人的經(jīng)歷、世界觀、社會地位、性別等方面的差異,其“死亡”信息子的電值水平可能是不一樣的。當張三的“死亡”(信息子)的電值為“—80µv”時,李四的“死亡”電值卻可能只有為“—60µv”, 當
“死亡”信息子的負化能力
不僅如此,“死亡”信息還具有強烈地使其他信息發(fā)生“負(電)化”的能力。如果一個電中性的信息與“死亡”信息發(fā)生聯(lián)系或組合,就會變成一個負電信息子,即被“死亡”信息強烈地“負(電)化”,就如一塊原本沒有磁性的鐵被磁化后會表現(xiàn)出磁性一樣,或者如一個中性的數(shù)字“0”這個數(shù)與負數(shù)相加之后將變成負數(shù)。例如,外界一塊普普通通的石頭是個中性效價的客體,但若把它與死亡的事件聯(lián)系到一起,如把它做成一塊墓碑或石棺,那么,它就會變成一個使人恐懼的物品。為什么會這樣呢?原來,外界一塊中性效價的普通石頭,其相應的信息(子)“石頭”在大腦中就是個電中性的信息。但當“石頭”與“死人”或“死亡”這樣的高強負電信息(子)發(fā)生組合之后,前者就會從后者得到部分的負電能,使它由原來的一個電中性信息變成一個負電性的信息。
現(xiàn)在我們假設中性效價的“石頭”信息子的電值為“0µv”或十分接近“0µv”,而“死人”或“尸體”的電值為“—40µv”, 當特殊用途的“石頭”(墓碑或石棺)與“死人”信息子發(fā)生組合之后,這些特殊的“石頭”將從“死人”部分地獲得它的負電能,比如,其電能就有可能從原來“0µv”變?yōu)?#8220;—25µv”,即由原來中性(零)效價的信息子變成為一個負效價的信息子,最終,它們同樣會使人恐懼或壓抑。
不僅如此,即使是一個正電性的信息子如若與“死亡”發(fā)生組合,其正電性也將被削弱,甚至被“死亡”轉性或“負化”,即轉變成為一個負電信息子。比如某種美麗的黃菊花原先是一種使人愉悅的正效價客體,但在人們經(jīng)常用它來制作殯葬的花圈之后,或成為殯葬專用的鮮花之后,它就不但不會給人愉悅的感受,還有可能造成一定的壓抑和恐懼感,由原來的“愉快之花”變成為“恐懼之花”。假設在沒有用作殯葬花圈之前,在某女士的心中,“黃菊花”這個信息子的電值是“+8µv”,是個能給她一定愉悅感受的正效價信息子。在她把“黃菊花”與“尸體或殯葬(—30µv)”信息子聯(lián)系到一塊之后,假設前者從后者部分地得到了“—30µv”的電能,這樣,組合后的“黃菊花【—22µv=+8µv +(—30µv)】”也就可能變成了一朵使人壓抑甚至是恐懼之花。
人在什么情況下會自殺
“死亡”信息(子)雖然會給人帶來強烈的恐懼心理和痛苦,但它對于我們生命的存在而言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甚至是必不可少。因為,它能使主體遠離危險之地或避免對自己身體有害的行為,如自殺和冒險等行為。在大多數(shù)情況之下或在我們心理正常的情況下,“死亡”信息子將在負電信息子陣營中維持最高的負電值,這時,我們對死亡就會有一種很強的本能恐懼感,即怕死。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絕不會去自殺,并且會努力避免死亡。然而,“死亡”信息子不會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夠維持最高的負電值。如果一個癡情者因失戀遭受的痛苦、或者一個十分自負的考生因高考失敗遭受的痛苦、或者一個孝子因父母亡故遭受的痛苦或是其他原因造成的痛苦,超過了“死亡”恐懼的痛苦時,也就是說,當其他負電信息子的電值如果高于“死亡”信息子的負電值時,主體就有可能會采用自殺的方法來逃避更大的痛苦。因此,這就是人們之所以要自殺的生理或生電的原因。
假設有這么一位
因此,努力使“死亡”信息子上的負電值在整個信息王國中保持最高的狀態(tài),是阻止主體自殺的最基本的生電底線,也是避免主體自殺最有效的方法。的確,人類在目前要從外部提高“死亡”信息子的負電值還只是天方夜談而已,但人類未來科技的高度發(fā)展卻完全有可能輕易地做到這一點。屆時,我們只要從外部往“死亡”信息子注入負電能并使它始終保持最高的負電狀態(tài),這樣,一個人心中無論有多大的痛苦,他(她)也不會考慮自盡。
人在什么情況下會冒險
在另一方面,如果一個正電性信息子的電值(絕對值)大于“死亡”信息子的負電值時,主體同樣會不怕死,如輕視、甚至蔑視死亡而不珍惜生命,常常會為了某種強烈的追求或欲望(強正效價信息子)而輕易地拿生命去冒險,這同樣不利于主體的生存。例如,有人拿生命做賭,冒險貪污和挪用巨額公款,或到險境從生的海島和深山密林里去尋寶,又如中世紀的西方騎士們,為了得到自己的心上人毫不猶豫地與情敵決斗等等。所有這些都同樣是由于正電信息子的正電值(絕對值)高于“死亡”信息子之負電值的緣故。
現(xiàn)在,我們假設有這么一位政府官員,其大腦中“死亡”信息子的電值是個“—80µv(繆伏)”負(電)效價信息子,如果他冒死違法為某個犯罪集團辦一件事可獲得200萬元的好處,但“200萬元”在他的心中只是個“+50µv”正(電)效價信息子,凈電值(絕對值)比“死亡”信息子的電值還低,這時“死亡”信息子對他還會造成很強的恐懼感,并具有抑制或阻止其受賄的作用,因此,他還不會或不敢冒死接受賄賂。但常言道,“重賞之下有勇夫”。當犯罪集團的賄金增加到了“1500”萬元時,他卻很快就答應了他們的要求?,F(xiàn)在我們假設“1500萬元”這個信息子在他的大腦中產(chǎn)生了很強的正電能,成為一個電值為“+120µv”正(電)效價信息子,此時,凈電值比“死亡”信息子高出“40µv”。在這種心理的作用之下,這位官員就很容易拿生命做賭注,挺而走險接受賄賂。
又比如,假設西方中世紀有這么一位騎士,其大腦中“死亡”信息子的電值是“—50µv(繆伏)”。他十分迷戀一個貌若天仙的美貌女子,“美貌女子”在他的大腦中是一個電值為“+160µv”的高強正效價信息子。然而,該美女有很多個求婚者,當美女提出用決斗的方式選擇她的未婚夫時,盡管該騎士對決斗也并沒有十足的把握,但他還是毫不猶豫地答應了。因為“死亡”與“美貌女子”的凈電差(110µv)是如此之大,以致“死亡”信息子對他的恐懼、阻抑作用失效。
由此看來,“死亡”信息子上高強的負電值不僅可以有效地阻止主體在痛苦之極時自殺,而且也可以有效地阻止主體在某些美好欲望的驅使下輕易地拿生命來冒險。
以上的論述表明,無論是好(使人快樂)的、還是壞(使人痛苦)的事物,一旦其好、壞的程度大于死亡恐懼的強度,或者說,一旦其它信息子上的正、負電值高于“死亡”信息子的負電值時,都將不利于人生的存在和幸福??梢姡劳隹謶只蚺滤啦⒎嵌际菈氖?。因為,一個人凡事都無所畏懼或不怕死的話,那么,他離死亡也就不會太遠了。所以,我們應該把死亡的事實和“死亡恐懼”區(qū)別開來,死亡是我們應該極力避免的,而“死亡恐懼”對于生命存在是必要的,所以,我們平時所要努力消除的是“過度的死亡恐懼”而非“死亡恐懼”。
“生”與“死”的內(nèi)在關系
死亡信息子的電值似乎常常受“生存或生命”這個信息子的影響。比如那些越眷戀生命的人,往往越怕死。為此,筆者認為,人腦之中“生”與“死”這兩個信息子,它們的電能(絕對值)很可能大小相等,電性相反,就如電場或磁場的相反兩極一樣。至少它們的關系成正比,即“生”的正電值越高,“死”的負電值也會隨之水漲船高。
但為什么會這樣呢?其實,它們兩者的關系有點像果園與果園之圍墻的關系。我們知道,一個果園里的果實如果越多越值錢,為了防盜,我們往往會把圍墻建得越高越堅固。圍墻的作用是保護果園里的果實,同樣道理,“死亡”信息子之負電值(死亡恐懼)的作用是為了保護機體的生存。“生”、“死”信息子之間的這個規(guī)律和特點,能夠很好地解釋為什么有錢人通常要比窮人怕死這一事實,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歷代的造反者都能源源不斷地在窮苦人中找到革命的力量。
時間是良藥
精神分析學派的一個支柱觀點認為,早年的痛苦和恐懼的記憶(潛意識信息),會隨著年歲的增長而變得越來越強烈,最終導致心理疾病。然而,目前越來越多的事實表明,事情的發(fā)生與上述觀點正好相反。任何一件痛苦和恐懼往事的記憶,如果不再聯(lián)想到更多的壞處和更多的恐懼,它所產(chǎn)生的恐懼強度,都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逐漸減弱并最終趨于平淡。其實,快樂的往事也有相同的特點,即一件快樂的往事如果不再帶來更多的好處,其給人的快感強度也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逐漸趨于平靜。
但這種心理現(xiàn)象背后的物質(物理化學)基礎是什么呢?其實,這主要與相關帶電信息子的能量的消減有關,其原理就如一個在地面上運動或滾動的足球。當我們在草地上踢一個足球時,盡管其初始的速度很大,但如果不繼續(xù)給它增加能量,它就會因為與其它物體的相互作用(如碰撞、摩擦)而逐漸減弱,并最終停止下來。又比如一塊電池,放的日子長了即使不使用,它的電能也會隨著時間的流失而慢慢減弱。同樣道理,那些開始時使人狂喜的正電信息子或者使人極度恐懼的負電信息子,都是一些高電、高能態(tài)的信息載體分子。這些帶電信息子在大腦中也不是孤立存在的,其電場和磁場的能量及強度,也會因與周圍的電場和磁場發(fā)生的相互作用和影響而逐漸減弱。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信息分子將會由原來的高電、高能的不平衡狀態(tài),慢慢地回復到低電、低能的平衡穩(wěn)定狀態(tài)或相對穩(wěn)定的亞平衡狀態(tài)。難怪古今圣賢常說,“時間是醫(yī)治痛苦的良藥”。
這也就是為什么人越是上了年紀,內(nèi)心就越趨于平靜,不再如年輕時期那樣容易激動。不過,在決大多數(shù)情況下,信息子的電能盡管會逐漸降低,但一般不會完全降低到電中性的狀態(tài)。它們總是會保持一定強度的電值以幫助主體記住和分辨事物的好、壞,以便于主體在現(xiàn)實生活中“趨利避害”。這是心理學的一個十分重要規(guī)律和特點,當然,不僅對死亡的恐懼是如此,任何其他的恐懼心理或恐懼癥也概莫能外。在心理治療的過程中,若能讓恐懼癥患者認識上述原理,那么,對增強他們戰(zhàn)勝恐懼心理的信心無疑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夢中的恐懼
人們常常對夢中的情景倍感恐懼,尤其夢到一些亡故的人們以及與死亡相關的內(nèi)容時更是如此,甚至有些人因在夢中對某些恐怖情景的過度恐懼而需要住院接受心理治療。筆者認為,這主要有幾方面的原因:1、夢中的真實感使恐懼感加強。明明是虛假的東西,給人的恐懼是那樣的強烈,那樣地逼真;2、對夢發(fā)生之原理的不了解。對事物的不了解往往會使恐懼增加,因為,對于疑惑不解之事物,主體往往會把更多的能量注入相關的信息子,使之由低能態(tài)上升到高能態(tài),從而感應出更多電能刺激杏仁體,增加恐懼感;3、夢中恐懼的情景十分離奇,出人意料,增加人們的神秘感,使信息子的能態(tài)上升;4、對噩夢進行不吉祥的、不良的、負面的聯(lián)想,使負電能在信息子上不斷聚集并加強。
根據(jù)夢學家的統(tǒng)計,噩夢的內(nèi)容在夢中占多數(shù),這主要是由于恐懼的信息更加引人注意,主體往往會對噩夢信息子注入更多能量,以讓我們警惕對自己有害和危險的事物。在現(xiàn)實生活中,痛苦的、壞的往事常常比愉快的、好的往事更難忘記。出于相同的原因,在夢中,噩夢更容易被記住和回憶,相比之下,能夠讓我們回憶起來的好夢也卻要少一些。
人為什么會怕鬼
人類怕鬼的歷史幾乎與怕死一樣古老。盡管世界上沒有鬼(至少目前還無人能證實其存在)而只是一些想象的產(chǎn)物,但人類對它們的恐懼卻不亞于真實存在的事物。人之所以怕鬼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鬼(鬼魂)”是個使人不快的負面或負效價信息,因此從生電的角度上講,“鬼”是個負電性的信息。“鬼”可以定義為死者的靈魂,因此在大腦中,“鬼”與“死亡”信息子密切相關,并從后者獲得較強的負電能,但電能要比“死亡”的電值弱。此外,傳說中的鬼魂大多會傷害人,使人們把它與更多的負效價(負電)的信息相聯(lián),這樣在“鬼”這個信息子上會匯集更多的負電能。不僅如此,傳說中的鬼魂來無蹤去無影,有很大的神秘性,而對于神秘不解的事物,大腦會對其相關的信息子注入更多能量(能態(tài)能),這無疑會進一步增加人們的恐懼感。
然而,對于我們親愛、敬愛的人或者我們崇拜之英雄的鬼魂,為什么我們卻不會害怕,甚至還希望看見他們的亡魂出現(xiàn)呢?如孔子就因為長時間沒有在夢中看見周公的英靈而感到遺憾。這是因為,在我們的內(nèi)心深處,記載著上述這些親人和偉人之信息(形象、聲音、文字等消息)的信息子,都是一些使人快樂的強正效價信息子,即強正電值的信息子。“鬼魂”雖然會使人不快和恐懼,是個強度不低的負效價(負電)信息子,但在與電值(絕對值)更強的“親人”、“英雄”等正效價(正電)信息子組合成“親人或偉人的鬼魂”之后,“鬼魂”上的負電能就會被“親人”、“英雄”上的正電能削弱(中和),甚至可能成為一個使人快樂的正效價(正電性)信息子。假設在孔子的心中,“鬼魂”的電值是“—50µv”,而先賢“周公”的電值是“+130µv”,這樣,“周公的鬼魂(英靈)”之電值就是“+80µv(= —50µv +(+130µv))”,難怪孔子想夢見周公了。至親亡魂使人愉悅的原理與周公的相同。
但當一個陌生人或與我們關系很平常的人死亡之后,其亡魂大多會在我們心中造成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如壓抑和恐懼)。這其中的奧秘,也可以從相關信息子電值的變化表現(xiàn)出來。假設在我們的心中,“鬼魂”的電值是“—60µv”,“陌生或平常人”的電值本身是“0µv”或接近“0µv”,這樣,組合后的信息“平常人的鬼魂”的電值還將處于“—60µv(= —60µv +(0µv))”左右,這是個足于使人恐懼的強負效價的信息子。
恐懼與悲痛
看到平常的人死亡時,我們心中通常都有一股壓抑甚至是恐懼心理。然而,當我們十分敬愛的至親或師友等死亡時,很多時候所引發(fā)的是悲傷、悲痛,而不是壓抑和恐懼。但為什么會如此呢?雖然悲痛和恐懼都屬于負效價(負電)信息,但有些現(xiàn)象表明,悲痛可能是由強度比“死亡”信息子更強的負電能所造成的。因為悲傷者在極度悲痛時不但對至親的死不會感到恐懼,而且自己還會采用自殺的方法來結束悲傷帶來的痛苦。但為何一個原來帶強正電的“至親”信息子在至親死亡之后卻會變成一個高強的負電信息子呢?這主要是因為,“死亡”不僅是個帶有很強負電的信息。而且當它作為動詞或祁使動詞使用時,還具有代數(shù)運算中的減號(—)的作用,能夠把正電信息的電性轉性,即把原本的正電信息子變?yōu)橐粋€負電信息子,從而使組合后的負電值上升,就如一個負數(shù)減去一個正數(shù)(-5-(+7)=-12)時,負值必定會增大。
比如有一對青年男女經(jīng)過熱戀后結婚,恩愛無比,但婚后沒幾天,女方不幸在車禍中死去,男青年抱者著妻子的尸體痛哭一整夜之后,也自殺殉情了。假設男青年大腦中的“死亡”的電值約“—60µv”,“心愛的妻子”這個信息子的電值約“+180µv”,車禍發(fā)生后,他的大腦中將出現(xiàn)“妻子死亡”這個組合信息子,這樣,該信息子將導致一個組合或整和電能“—240µv(= —60µv-(+180µv))”。很顯然,在如此之高的負電值的刺激下,“死亡”信息子防止、避免人們自殺的功能和作用就已經(jīng)明顯地變得無能為力了。
但如果是我們心中所討厭和害怕的人(負效價信息)死去,就不但不會悲傷,反而高興,這又是為什么呢?這同樣是由于信息子的電性和電能變化所造成的。古時候,吳越地區(qū)有一個孔武壯實的年輕人叫周處,平時喜歡打架斗毆,橫行鄉(xiāng)里,鄰里鄉(xiāng)親對他是敢怒而不敢言,結果他成為當?shù)氐囊缓ΑS幸惶?,周處在江河之中與一一條經(jīng)常傷害人的蛟龍打了起來,鄉(xiāng)民們幾天幾夜沒見他上岸,以為他和蛟龍都死了,都認為當?shù)匾幌伦油瑫r除去了兩個禍害,內(nèi)心十分興高,紛紛奔走相告。但當周處大難不死回來之后得知此事,心中十分愧疚,于是痛下決心改過自新,后來成為一個對國家做出很大貢獻的將軍。
現(xiàn)假設有其中一位鄉(xiāng)民的“死亡”信息子約“—50µv”,周處的電值約“—160µv”,這樣,“周處死亡”的組合電值就大約是“+110µv(= —50µv-(—160µv))”,顯然,這是個正電值很高的正電信息子,難怪鄉(xiāng)民們對周處的死會如此興高采烈。其實,在抗戰(zhàn)時期,抗日軍民在罪惡多端的日本鬼子被消滅時所表現(xiàn)出來的興高采烈的心情及原理,與周處的鄉(xiāng)民們的上述情況是一樣的。
有時候,對同樣一個死去的人,也會因為前后對其態(tài)度發(fā)生變化而使人的心情由哀轉樂。東晉時期,有一個十分忠于朝廷的官員叫郗愔,他有個兒子叫郗超。在郗愔的眼里,郗超是個好兒子、孝子,也是個朝廷的忠臣。但暗地里,郗超卻背著他父親與叛臣恒溫密謀推翻朝廷。后來,郗超得了重病,他把多年來與恒溫相互勾結的信件收集起來放到一個箱子里,死前對其家人說:“我死后如果我父親悲哀過度,就把箱子里的信件給他看”。郗超死后,郗愔果然極度悲傷以致不能控制自己。但在看到了郗超的那箱子信件之后,他開始狂笑起來,并且勃然大怒地說,“逆子,活該,可惜,你死得太晚了!”。于是,他馬上停止了悲哀,內(nèi)心很快平靜了下來。同樣是一個死去的郗超,郗愔的心情為什么前后會出現(xiàn)如此大的變化呢?因為在郗愔的心中,“郗超”這個信息子的電性發(fā)生了轉變,即由開始的正電信息變成了一個負電信息,帶正電的“郗超”死亡時使郗愔悲哀和痛苦,而帶負電的“郗超”死亡則使郗愔快樂。
知識分子為何易患恐懼癥
英國心理學家弗雷德曼曾經(jīng)說過,“恐懼癥是聰明人的愚蠢想法”。在恐懼癥患者當中,知識分子的比例的確很高,但為什么會這樣,卻沒有人能解釋清楚。筆者認為,這主要是由于大腦過度疲勞造成的。但問題的關鍵是知識分子(尤其高級知識分子)的大腦為什么要比一般人的大腦更容易疲勞呢?要回答這個問題,就得事先了解大腦之中那些與我們?nèi)祟愃季S密切相關的幾種信息子。
三種信息子的特點
在現(xiàn)實生活當中,對于每個客體我們都至少可以用三種方式來記錄或表達它(他),比如一個偉人,我們既可用蠟像(雕像)表現(xiàn)他,也可用畫像(圖畫)表示他,又可以用文字表達他。同樣道理,每個人的大腦也可以用以下三種信息子來記錄外界的客觀事物與事件,它們分別是:真實信息子;形象(虛假)信息子和抽象信息子。比如,當我們看到真實的偉人或事物時,出現(xiàn)在我們腦?;蛞庾R中的信息是來自真實信息子上的信息,或者說我們使用的是大腦中的真實信息子。當我們翻閱偉人的相片和圖畫時,到我們意識中活動的則是來自形象(虛假)信息子上的信息,即我們使用的是大腦中的形象信息子(想象和做夢主要也是這種信息子的活動)。而在閱讀偉人的傳記和書籍時,到我們意識中活動的偉人則是來自抽象信息子上的信息,我們使用的是大腦中的抽象信息子。
真實信息子的特點類似于外界的蠟像,它們個體最大,其包含的信息和內(nèi)容十分接近真實事物,而且能夠存儲較高的電能和能態(tài)能,能夠產(chǎn)生大量使人快樂和痛苦的激素。形象(虛假)信息子的特點和功能類似于外界的圖畫,其個體小于真實信息子,所儲存的能量和產(chǎn)生的快樂和痛苦激素也少于真實信息子。抽象信息子的特點和功能類似于外界的文字,其個體在三種信息子中最小,所儲存的能量和能夠產(chǎn)生的快樂和痛苦激素最少,有相當部分的抽象信息子可能根本就沒有產(chǎn)生快樂和痛苦激素。
在產(chǎn)生激素這一點上,三種信息子有點類似于社會中的三種社會成員。在我們?nèi)祟惿鐣?,最底層的社會成員(體力勞動者)產(chǎn)生最直接、最多的社會財富;中層的社會成員(一般政府職員)產(chǎn)生的財富則較間接、也較少;最上層的社會成員(最高統(tǒng)治成員)產(chǎn)生的社會財富最少,甚至根本沒有產(chǎn)生財富,而且還要大量消耗和占用社會財富。認識了大腦信息子的性質和特點之后,我們就不難理解知識分子為何易于患恐懼癥的原因了。
在患恐懼癥的知識分子當中,其實要數(shù)進行抽象(如哲學、數(shù)學、自然科學等)思維的知識分子最多,而文學、藝術類的知識分子次之。喜歡看書的人常常有這樣的體會,看一小時的哲學、數(shù)學的書籍比看二、三小時的文學(或電視節(jié)目)還要疲勞。這是因為在進行前一種活動時,大腦使用的是抽象信息,這種信息子的過多活動會消耗大量的能量和使人輕松快樂的正面激素,如多巴胺和啡肽類等激素。
在正常情況下,正面激素不僅可以產(chǎn)生愉悅的心情,還能幫助我們抵消大腦中使人不安、緊張和恐懼的負面激素,如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等,通常能夠使正、負激素水平維持一種平衡或大致平衡的狀態(tài),從而也使人體(尤其是大腦)的內(nèi)部環(huán)境整體處于平衡和穩(wěn)定的狀態(tài)。
如果人體和大腦中缺乏使人愉快的正面激素,就會削弱機體抵消負面激素的能力。這樣,一些在平時即使是很平常的不愉快或負面的事件,也會使主體不由自主和莫名其妙地恐懼起來,如同事、朋友的病故,目睹車禍、甚至是看一部恐懼影片等,其造成的恐懼會長時間揮之不去,給正常的日常生活帶來極大的痛苦和煩擾。但在正常情形下,以上的負面事件和情景則只會造成短時的不快,而不會長期纏繞在人的心頭。
除了恐懼心理之外,正面激素的缺乏還會加重其它的負面心理,如失眠、沮喪、抑郁、甚至自殺等。今年,頻頻報道一些高等院校的大學生、博士生甚至博士導師自殺身亡的消息,因為心理問題找醫(yī)生看病的更是不少。這些恐怕都與知識分子過度用腦(尤其是抽象思維用腦)有關。
為此,治療這種心理障礙的最好方法是先讓大腦得到充足的休息,再配合其他的心理治療方法。讓大腦休息的最好做法,就是盡量多使用大腦中的真實信息子和形象信息子進行思維,而盡少使用抽象信息子。因為,前兩種信息子(尤其真實信息子)能夠產(chǎn)生大量快樂激素,有利于消除大腦疲勞。雖然它們也將消耗部分快樂激素,但整體上看,它們所產(chǎn)生的激素要遠多于其消耗的部分。
要使大腦中的真實信息子活動起來產(chǎn)生快樂激素,就應該多到戶外參加活動,去親自觀看和感受真實客觀世界的客體。只有這樣,儲存在大腦深處信息庫中的真實信息子才有機會被調出到意識中活動或被主體使用,進而刺激獎賞中心并產(chǎn)生快樂激素,而真實信息子是三種信息子中能夠產(chǎn)生最多快樂激素的信息子。所以,如果條件許可的話,最好的戶外活動莫過于到外地旅游、學習或工作(出差)。此外,異地許多與日常生活不同的、新奇的事物的信息子,通常會被大腦賦予較高的正電能和能態(tài)能,結果,往往能引起我們很大的注意和興趣,因此,也常常能產(chǎn)生較多的正面激素,十分有利于恢復大腦的疲勞。
而至于那些由于學習和工作需要或因為書習慣而不能停止抽象思維的人們,則可以多使用形象(虛假)信息子來調劑和緩解大腦疲勞,如閱讀輕松、趣味性的文學(如武俠小說)、幽默作品,看電視、電影、聽音樂等,在大腦之中,與上述活動相關的信息子主要是形象信息子。這種信息子產(chǎn)生的正面激素和快感雖然沒有真實信息子那么強烈,但要比抽象信息子強得多。此外,它們較少受外界真實世界的限制,可以更加自由地相互組合,能源源不斷地產(chǎn)生快樂激素,具有簡便、易操作等優(yōu)點,同樣能起到恢復大腦激素平衡、消除大腦疲勞的功效。
廣州一所綜合類的重點大學曾經(jīng)對2005年學校圖書館的借閱情況進行了一次統(tǒng)計,結果令人意外:日本漫畫故事《名偵探柯南》以超過第2位一倍多的優(yōu)勢穩(wěn)居榜首;《古龍作品全集》、《鹿鼎記》、《神雕俠侶》和《天龍八部》分列2~5位。一名醫(yī)學專業(yè)學生說,“我喜歡看一些不怎么用腦的書。平時學習已經(jīng)夠緊張了,如果再去看那些尖酸深刻的問題,腦袋會受不了的。”日本漫畫書看起來最輕松,情節(jié)又有吸引力,因此受歡迎很正常。
某個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的一位科學工作者也有類似的感受,他由于經(jīng)常從事抽象的邏輯思維和數(shù)學計算工作,用腦過度而經(jīng)常出現(xiàn)神經(jīng)衰弱、失眠和頭痛等癥狀,即使用了很多藥物治療,療效也不明顯。然而,他在子女的建議和影響之下,愛上了金墉的武俠小說,結果病癥很快得到緩解。
歷史上的一些以抽象思維著稱的思想家也有他們自己一套消除大腦疲勞的方法。如哲學家維特根斯坦在給學生上完抽象的哲學課之后,會立刻跑到電影院并坐到第一排看電影,讓電影豐富多彩的情節(jié)刺激和調出大腦中的形象信息子以驅趕意識中的抽象信息,并產(chǎn)生快樂激素。而愛因斯坦則經(jīng)常借助拉小提琴來激活大腦中的形象信息子以產(chǎn)生快樂激素,使大腦得到放松。
虛假條件為何不恐懼
據(jù)估計,美國有10%的人口患有飛行恐懼癥,一坐上飛機心里就產(chǎn)生莫名的恐懼感,不得以非得乘飛機不可時,他們只好以鎮(zhèn)定劑或酒精來安定自己。為了協(xié)助患懼飛癥者減輕恐懼感,美國亞特蘭大的艾莫里大學醫(yī)學院的芭芭拉羅特鮑姆(Barbara Rothbaum)及她領導的研究小組開發(fā)了虛擬治療法,結合復雜的電腦程序、特殊目鏡及立體聲耳機,加上特別椅座,摹擬乘飛機上天。
來到這里接受治療的哈彌頓也屬于這10%的恐懼癥患者之一。可是在這里他卻似乎不是很害怕,而且還覺得有點好玩,因為他雙腳還踏在地上,原來他“乘坐”的是虛擬飛機。難怪哈彌頓一點不害怕,還覺得有趣,因為是假的,假的東西誰會怕?
但問題的關鍵是:為何真的東西會害怕?而假的東西卻不會使人害怕?造成真假這兩種心理的生理基礎是什么呢?筆者認為主要有兩個原因:1、大腦中存在著真、假兩種信息子;2、顯示信息的意識屏幕的功能大小有差別。
如前所述,在大腦的三種信息子子當中,真實信息子的個體最大,能夠存儲較高的電能和能態(tài)能,能夠產(chǎn)生大量使人快樂和痛苦的激素。而形象(虛假)信息子的個體則小于真實信息子,所儲存的能量和產(chǎn)生的快樂和痛苦激素也少于真實信息子。由于大量的激素會產(chǎn)生強烈的樂和苦感覺,因而也就造成我們常說的真實感。相比之下,形象(虛假)信息子產(chǎn)生的激素卻要少一些,給人的樂、苦的感受自然就弱一些,這些較為微弱的樂、苦感受也就造成了我們常說的虛假感受。無論如何,苦、樂等感受的強弱程度是我們區(qū)別真假事物的一個十分重要的依據(jù)。
然而,為什么在某些情況下(如在做夢、酒精、大麻等藥物致幻時),明明是虛假的事物卻也會給人真實的強烈感受呢?要理解這點,我們就不能回避大腦中可能存在的另外一個重要的大腦部件(或組件)——意識屏幕(或信息屏幕),這是一個為大腦信息提供活動場所并讓人腦高級機能感知和意識信息內(nèi)容的組件。
意識屏幕的功能
其實,大腦要正常地運行和工作,不僅僅需要信息子,還需要與信息子配套使用的“意識屏幕”。事實上,人腦在許多方面與一部電腦的工作原理是相似的。在大腦中,意識屏幕的功能和特點相當于電腦中的顯示器。一部電腦若沒有顯示器,我們就不能使用其磁盤中的信息。同樣道理,我們的大腦中若沒有意識屏幕或屏幕受損,大腦信息(記憶)庫中信息子上的信息和內(nèi)容就不能被選用并為主體高級機能所意識和感知。為此,意識屏幕也可以看成是一個專門為大腦高級機能從信息庫中選取信息的大腦組件。由于這個原因,筆者有理由認定,“意識屏幕”這個組件很有可能就位于大腦中一個被稱作“前扣帶回”的地方。因為,生理科學家們目前發(fā)現(xiàn)“前扣帶回”這個地方具有為大腦意識選取信息的功能。不僅如此,筆者認為,意識屏幕可能至少有三個:即供真實信息子使用的大型屏幕;供形象(虛假)信息子使用的中型屏幕和供抽象信息子使用的小型屏幕。
意識屏幕之所以有大中小之分,主要是根據(jù)它們能夠增強或放大信息子之能量的功率而言的。就如擴音器能夠將進入其中的聲音加強擴大一樣,意識屏幕也可以將進入其中活動的正、負電信息的能量增強,進而刺激獎賞和懲罰中心,產(chǎn)生快樂或痛苦的激素。三個屏幕之中,大型屏幕的放大功能的功率最強;中型屏幕次之;小型屏幕最弱。
在人的高級意識之中,還有一個專門負責識別信息真假的組件,我們不妨稱之為“識別器”。當人的意識處于清醒狀態(tài)時,即人的高級意識組件處于正常工作運行狀態(tài)時,“識別器”只允許三種信息子到與它們相對應的屏幕中活動,也即是說,真實信息子到大型屏幕中活動;形象(虛假)信息子到中型屏幕中活動;抽象信息子到小型屏幕中活動。這就是為什么乘坐模擬飛機的恐飛癥患者不會真恐懼的原因之一。因為,當我們認為飛機是虛假的話,大腦就只是允許相關的信息(包括各種危險信息)到中型屏幕中活動,而中型屏幕輸出的電能和產(chǎn)生的負面激素要比大型屏幕少許多,所產(chǎn)生的恐懼感(的真實性)自然就弱得多。
但在人的高級意識被抑制或出現(xiàn)異常時,如在睡眠、醉酒、精神分裂癥、藥物致幻等情況下,負責辨別信息真假的大腦機制的“識別器”將失效。這時,形象(虛假)信息子和抽象信息子上的信息就有可能趁機混進大型屏幕中活動,而不是到它們在正常情況下應該去的中型和小型屏幕,結果,所產(chǎn)生的激素和感受都十分接近真實信息子的水平。這就是為何夢中明明是虛假的情景(包括恐懼內(nèi)容的夢境),卻總是能給人真實或接近真實的感受之緣故。醉酒、精神分裂癥、藥物致幻等異常心理感受的原理與做夢的上述原理是相同的,都是因為虛假信息子混入大型屏幕中活動所致。
宗教信仰與死亡恐懼
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等宗教的教義中普遍存在天國或天堂,天國的理論是使人信教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因為它有助于消除教民對死亡的恐懼,解決了教民死后的去向問題。人們之所以怕死,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死亡會使人失去人間的種種快樂和幸福,而一個人如果相信死后在天國里能夠獲得人世間的各種幸福甚至獲得比人世間更多的幸福,那么,他對死亡也就沒有什么可怕的了。
在人的大腦之中,任何使人快樂和幸福的信息都是正效價(正電)的信息。由于天國總是與快樂、幸福的信息緊密相連,因此,“天國”在教民的心中也就成為一個電能高強的正電信息。當“死亡”這個高強負電能的信息與“天國”相連或組合時,就會被后者的正電能大幅度削弱,甚至有可能轉變?yōu)橐粋€正效價的信息。
強正電的“天國”信息子不僅能幫助教徒們在日常生活之中易于維護心靈平衡,有利于維護社會內(nèi)部的安定,而更重要的是,它在戰(zhàn)爭時期還能給士兵們造成一種“視死如歸”的心理,即戰(zhàn)死了能上“天國(天堂)”。這也就是宗教性質的戰(zhàn)爭往往具有“勢如破竹”之力量的原因所在,如歷史上的十字軍東征,阿拉伯帝國的建立,都極大地借助了宗教的力量。
佛教是最熱愛和平的宗教,不像其他一些宗教那樣搞正教合一,不參與世俗統(tǒng)治們熱衷的開疆拓土的事業(yè)。但它仍然有自己的天國或極樂世界。在中國,儒教、道教的教義主要是一些關注現(xiàn)世生活的理論,而忽視人死后歸宿的問題,至少與佛教相比,這方面的理論十分的膚淺和不成熟。這也是佛教在華夏大地上為何能夠后來居上,教徒數(shù)量遠大于道教和儒教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我國西南地區(qū)有一個少數(shù)民族的死亡觀與其他民族的死亡觀有很大的區(qū)別。當其親朋好友亡故時,他們不是悲哀哭泣,而是載歌載舞地歡送死者。因為他們相信人死后是到一個比現(xiàn)世更加快樂的極樂世界去享受生活,何悲之有?!這就好比一個在A地生活得不愉快的人有機會前往條件更好的B地生活,何樂而不為!當年美國的先民從英國乘坐“五月花”號前往美洲新大陸時不正是這種心情嗎?現(xiàn)今中國不少人熱衷于移民美歐等西方國家不也是因為類似的想法嗎?
恐水癥的發(fā)病原理
恐水癥的病因有兩種,一種是由于溺水幾乎死亡的經(jīng)歷所造成的。在正常情況之下,我們對水這一客體會有稍微的好感,為此,我們認為,一般人腦中的“水”是個接近中性但略呈正電性(正效價)的信息子。然而,當有些人有過幾乎溺水死亡的遭遇之后,其大腦中的“水”這一信息就會與高負電能的“死亡”信息子發(fā)生組合,或被“死亡”信息子負(電)化,由原來略呈正電的信息子變?yōu)橐粋€高負電的信息子,結果,它也會像“死亡”信息子一樣能使人感到恐懼。
而另一種恐水癥的病因則與狂犬病毒的侵害有關。當人體受狂犬病毒侵襲之后,咽喉肌肉會緊張收縮并疼痛,喝水時會使患者十分痛苦難受。而在人腦之中,任何與機體痛苦、難受相關的信息子都將被賦予負電性的能量,以幫助主體記住對主體不利的客體和情況。由于喝水時與劇烈的疼痛和難受發(fā)生關聯(lián),結果,“水”這一個信息子被注入很多的負電能,最終成為一個能使人恐懼的強負電信息子。
心理療法的科學原理
目前心理學領域采用有多種方法來治療各種心理疾?。喝缧袨榀煼ā⒄J知療法、精神分析、森田療法等等。雖然這些心理療法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恐懼、焦慮、憂郁和擔心等較強的負面心理,但目前心理學界對其發(fā)生的科學(物理、化學)原理卻不甚清楚,對這些療法的療效只是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為此,筆者打算從信息分子的角度來進行科學探討。
筆者認為,任何一種心理疾病都是由于正、負電信息子的能量(電值和能態(tài))過高或不平衡所造成的。當負電信息子的能量過于高強時,就會導致焦慮和恐懼癥。反之,若正電信息子的能量過于高強,就會導致癖好和上癮等心理心理疾病。因此,任何一種心理療法的科學原理從根本上講,都無非是如何直接或間接地降低帶電信息子上的能量,以恢復其能量的平衡狀態(tài)。目前心理治療的方法雖然很多,但從降低信息子能量的方法這個角度來看,歸納起來也只有以下幾種:
即根據(jù)外界的實際情況來矯正(調節(jié))和降低信息子電值的方法,如行為療法。在每個人的大腦中,都存在一個調節(jié)信息子電能和能態(tài)的機制和部件,我們不妨稱之為“能量調節(jié)器”。對有利于主體存在和發(fā)展的外界事物的信息子,“調節(jié)器”將注入正性的電能或使信息子帶正電,反之,對有害的外界事物的信息子,“調節(jié)器”將注入負性電能使它成為負電信息子。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幫助我們記住和識別有利或有害于我們的事物,以利于我們避害趨利,利于我們生存和發(fā)展。
但在很多時候,所注入的電能與外界的實際情況并不一致。若注入過高的正電能,就可能給主體造成不切實際的美好愿望和期盼。例如,當有人給你介紹對象時先給看一張女孩子的照片時,你可能會覺得很滿意,給你留下一個很美好的印象。又或者當旅游公司向你展示某些名勝的圖片時,你恨不得立刻前往一游為快,這都是由于“調節(jié)器”給相關信息子注入了較多正電能的緣故。但當你見到外界真實的女孩和名勝與原先的想象不相符時,“調節(jié)器”將對信息子上的電能重新進行調節(jié)或矯正,于是,信息子上過高的正電能和能態(tài)能就會被釋放出去或被削弱,自然,它們給你的快樂也就不再像原來的那般強烈了。
同樣道理,若給信息子注入的負電能高于實際情況時,就可能會給人造成過度和不必要的恐懼、焦慮和擔心等。但是,當人們發(fā)現(xiàn)真實的情況并不像我們想象中那樣糟糕和可怕時,大腦中的“調節(jié)器”將對相關信息子上的負電能進行調整并將其調低和削減,于是恐懼感也將隨之相應減弱。這就是為何行為療法之所以行之有效的緣故??傊袨榀煼ǖ年P鍵是讓患者用親身經(jīng)歷來否定其想象之中的問題的嚴重性,以達到消除內(nèi)心焦慮和恐懼的目的。
2、受激輻射法:
有一些恐懼心理是由于強烈的擔心所引發(fā)的。而擔心又總是與希望并存,比如一個考生在強烈希望能夠考上名牌大學的同時,內(nèi)心也必定十分擔心考不上心中理想的名牌大學。又如乘坐飛機遇上惡劣的天氣時,乘客們在十分擔心飛機出事的同時也必定很希望飛機不要出事。而一件不讓我們產(chǎn)生希望的信息(事物)也必定不會讓我們擔心,反之亦然。此外,希望和擔心的強度又總是大小相等,性質或給人的感受相反,而且它們又總是同時產(chǎn)生,同時消亡。
鑒于擔心與希望的上述特點,筆者認為它們兩者很可能是帶電信息子上南北兩極的磁場所造成的。因為,磁場的兩極也總是強度大小相等,性質相反,而且它們又總是同時產(chǎn)生、同時消亡。在人腦之中,我們很難想象還有什么事物的特點要比磁場的兩極更像“擔心與希望”的上述特點的了。
而且希望和擔心發(fā)生的機理可能是這樣的,即每當外界發(fā)生的情況與“希望”相一致時,相關信息子就會受到激發(fā)并釋放能量(就如激光的受激輻射一樣)。但其能量(能態(tài)能和電能)并非是從南北兩極同時釋放出去的,而是從其中“正極”(設其為“南極”)的一頭釋放。釋放出來的電能將刺激大腦中的獎賞中心,產(chǎn)生快樂激素使人快樂。反之,若外界發(fā)生的情況與擔心的相一致,信息子上的電能將從“負極”(設其為“北極”)的一頭釋放能態(tài)能和電能。不過,這時釋放出來的電能將刺激大腦中的懲罰中心,產(chǎn)生痛苦激素使人痛苦??梢?,外界的情況無論積極還是消極,或無論是我們希望的還是我們擔心的,一旦它們真實發(fā)生,都將使腦內(nèi)相關信息子上過高的、擾人的能量釋放出來,使信息子趨于平衡或完全恢復平衡。
弗洛伊德在使用精神分析方法給病人治病時,常常會采用一種做法十分簡單、但療效特別顯著的療法——精神分析療法,即鼓勵病人去聯(lián)想、回憶并對心理醫(yī)生說出他們內(nèi)心那些使自己不快而且總是擔心他人知道的往事和秘密。但至于為什么會這樣,弗洛伊德卻不能給出科學的解釋。事實上,這是弗洛伊德在無意之中運用了“負電信息子受激釋放電能”的原理。
從帶電信息子的觀點看,病人心中那些使他們不快、痛苦而且難于啟齒的記憶和秘密,都是一些高負效價(或高負電值)的信息,其信息子上的負電能因各種原因不能被及時消除而造成不同強度的擔心和恐懼,長期給患者帶來煩惱和壓力。但當病人終于對弗洛伊德(或心理醫(yī)師)講出自己的秘密時,也就意味著病人以往一直擔心發(fā)生的事情終于真實地發(fā)生了,即秘密已被他人知道,不再成為秘密。這時,不管患者是否愿意,其相關信息子上的負電能都會情不自禁地發(fā)生去激發(fā)放電而被削減,甚至被完全消除。因為我們前面說過,任何希望或擔心的事情一旦真實地發(fā)生,相關信息子都會發(fā)生去激發(fā)而釋放能量。結果,內(nèi)心長期存在的壓力和煩惱也就隨之消失,病情于是得到緩解,甚至完全治愈。
與精神分析療法相似的還有基督教的懺悔行為。當一個進行懺悔的基督徒把擔心被他人知道的內(nèi)心秘密(如過錯或罪行)對上帝述說之后,心理上就能獲得輕松、卸負和解脫的快樂。這是因為在懺悔者的內(nèi)心深處,那些關于自己的過錯和罪行并擔心他人知道的信息,都是一些負效價或負電值比較高強的信息,這些信息子上的負電能因不能及時被消除而造成了不同強度的擔心。當懺悔者對上帝進行懺悔時,也就無異于把內(nèi)心擔心他人知道的秘密向他人述說,或者有意使內(nèi)心擔心的事情真實地發(fā)生。結果,與過錯和罪行相關的信息子上的負電能發(fā)生了去激發(fā)放電,電能減弱。不過,與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療法不同的是,傾聽懺悔者述說的人不是一般的“心理醫(yī)師”,而是他們相信真正存在的、擬人的“上帝”??梢姡瑹o論是精神病人,還是基督教的懺悔者或其他方面的懺悔者(如日本的一些戰(zhàn)爭罪犯),他們都在有意或無意地運用了“負電信息子受激釋放電能”的原理,使心靈不同程度地恢復了平衡。
由于上述療法能夠一次性地免去負電值和高能態(tài)長期造成的壓抑、煩擾、緊張等方面的不快和痛苦(包括激素痛苦),因此,這是一種長痛不如短痛的療法,一種簡單、廉價并能很好地恢復內(nèi)心平衡的心理療法。
2.正負電中和法:
除了以上兩種療法之外,還有正負電的中和法。此法的科學原理就是利用正、負電信息子電能的相互抵消作用來消減和消除信息子的負電能,以減輕各種擾人的負面心理。此療法若能運用得好,能夠簡單、快速、高效地消除內(nèi)心的恐懼。比如,許多讓人害怕和恐懼的事情若與金錢、財富聯(lián)系到一塊,就會使恐懼感大為減弱,甚至完全消除。
對大多數(shù)人而言,“墳墓”、“棺材”、“骷髏頭”都是一些讓人壓抑和恐懼的信息,若讓一般人在漆黑的夜晚深入到墳墓底下,打開棺材并翻弄骷髏頭的話,那更是一件毛骨悚然的差事。但對那些以盜墓為生的職業(yè)盜墓者來說,這是一件使他們快樂、興奮并充滿刺激的工作。因為在他們的大腦中,“墳墓”、“棺材”、“骷髏頭”等信息子上的高強負電能,早已被“金銀”、“珠寶”、“玉石”等財富信息子上高強的正電能削弱或中和,甚至被后者正電化,業(yè)已成為正效價的信息子。
又比如,有一對生活在偏遠山村的農(nóng)民老夫婦要到大城市里看望兒孫,城里的兒子給他們寄來飛機票讓他們乘飛機前往。但老婦人卻因最近經(jīng)常在電視上看到飛機出事的報道,不敢乘坐飛機。他的老伴于是對她說,“飛機出事的可能性是很小的,萬一真的出事,保險公司也會給我們的子孫賠償四、五十萬元人民幣,這么大的一筆錢咱倆即使干幾輩子的活也掙不來”。老婦人是個十分疼愛兒孫的人,聽到老漢這么一說,內(nèi)心的恐懼(強烈的擔心)立刻被打消,滿心歡喜地跟老伴一起去坐飛機。因為,“飛機出事(強負效價信息)”的負電能已被“四、五十萬元人民幣(強正效價信息)”上的正電能給中和了。以上兩個例子說明,只要善于使正、負電信息相互組合的原理,就能用十分簡單的方法消除恐懼感。
以上探討的是由于負電信息子造成負面心理的治療方法。然而,在心理治療中,人們也會經(jīng)常使用中和療法來醫(yī)治由正電信息子電能過高造成的心理疾病,如強烈的上癮、癖好。比如,電擊療法、厭惡療法等都是利用負面心理感受與使人上癮、癖好的信息(即使人強烈快樂的正電信息)發(fā)生組合,以達到中和或削弱過高的正電能的目的。而相比之下,使用中和法來治療恐懼、焦慮、擔憂等負面心理的情況卻很少。這或許是因為對于負面的事物,要發(fā)現(xiàn)其優(yōu)點會更困難一些。
然而,在現(xiàn)實世界中,事物往往是一分為二的,負面(負效價)的事物也總是有其積極(正效價)的一面,只要我們努力去發(fā)現(xiàn)其積極的一面并使它們巧妙地與負面心理聯(lián)系到一塊,就能達到有效削減負面(包括使我們恐懼的)心理的效果。而且,這種療法比一些行為療法更加簡單有效。或者與其它療法結合使用,效果更加顯著。
例如,有一位對狗屎有恐懼癥的患者,心理醫(yī)生對他采用灌滿療法,具體方法是叫患者想象自己如何到處被狗屎包圍、埋沒,自己如何在狗屎堆中打滾、掙扎。這種療法不僅不雅,常常讓患者難于忍受,而且效果也不見得很好。但這個病例如果采用“正、負電信息中和療法”,效果會更加顯著。比如,我們可以對患者闡述狗的種種優(yōu)點以及狗屎的無害,甚至有益,具體一點說,我們可以向他作以下說明:A、狗是人類最友好、最通人性、最機靈、最可愛的動物;B、狗屎并不比其它動物的糞便更臟,許多人經(jīng)常讓那些裝滿一肚子狗屎的寵物狗跟他們一起睡覺也并沒有什么不妥;C、從物理化學的角度而言,狗屎最終不過是一些碳、氫、氧、氮、銅、鐵、硫等化學元素而已,或從更深一層來講,不過是一堆電子、質子和中子而已;D、狗屎是優(yōu)質肥料,用它可以栽培出艷麗的花朵;用它來肥田,可轉變成為營養(yǎng)美味的瓜果蔬菜和糧食;……在種種事實和優(yōu)點面前,任何對狗屎的恐懼心理都會大大減弱,甚至完全消除。
結束語
當今心理學的落后狀態(tài)、弗洛伊德心理學的誤導、馬斯洛心理學與美國實用主義、物理化學領域的因子——“原子”、生物領域的因子——“遺傳因子(基因)”、電子學領域的因子——“電子”、熱學領域的因子——“運動分子”、心理學領域的因子——“信息子”、當我們明白了“死亡恐懼”的發(fā)生原理和生電基礎及其好處之后,我們平時對死亡的“過度”恐懼也就必定會有所減弱,而不至于讓“死亡問題”平時過多地干擾我們的正常生活。
雖然在兩千多年前,心理學就和數(shù)學、物理、生物、邏輯、醫(yī)學等學科一起被亞里士多德列為重要的學科。而如今當其它眾多學科早已開花結果并碩果累累之時,心理學還只是處于萌芽階段而已?;蛟S有人會說,這是由于大腦或心理世界太復雜的緣故,以致我們永遠也不能揭開心理世界的奧秘。其實不然,當年孟德爾在生物領域所面臨的困難要比我們今天在心理學領域遇到的困難要大得多,但他在完全不知道核糖核酸分子、染色體(甚至可能不知道細胞核)的情況下,照樣作出“遺傳因子(基因)自由組合和分離規(guī)律”的重大發(fā)現(xiàn)。然而,心理學領域卻為何沒有出現(xiàn)自己的“孟德爾”呢?心理學為何沒有象別的學科一樣發(fā)現(xiàn)自己的科學規(guī)律和定律呢?筆者認為,這主要歸咎于以下兩方面的原因:A、被精神分析學引入歧途;B、缺乏大膽的科學假設。
A、被精神分析學引入歧途;
自從十九世紀末至今,弗洛伊德及其門徒建立起來的精神分析學占據(jù)了心理學領域的大半壁江山。這很大程度上歸功于弗洛伊德創(chuàng)建起來的龐大理論體系,以及該理論涉及的人們和社會最敏感的性問題,并使用這套膚淺的、甚至是荒謬的理論,來解釋種種長期困擾人們的心理現(xiàn)象,如夢幻、催眠、欲望、恐懼、快樂及多種精神和心理疾病。弗洛伊德的理論體系雖然是龐大的,而且看上去也比有史以來的任何心理學理論都要深刻和完善,但它卻也像黑格爾的龐大哲學體系一樣,是個松散地堆疊在一堆空洞概念之上的理論體系,因為,這些概念絲毫沒有現(xiàn)代科學的內(nèi)容和定義。如“本我”、“伊我”、“超我”、“潛意識”、“性意識”、“夢的解釋”等都絲毫沒有科學(物理化學)的基礎。而且弗洛伊德及其門徒終其一生似乎也只是滿足和停留于擺弄這些心理概念,自始至終也沒有表現(xiàn)出一種努力,以為他們所擺弄的這些概念尋找其對應的物質基礎。不僅如此,這些落伍的理論還使眾多的心理學科的精英人物沉迷并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最終使整個心理學領域偏離了科學的發(fā)展之路。
與古希臘的德謨克利特開創(chuàng)的唯物主義心理學道路相比,精神分析學不能不說是心理科學的一種倒退。早在兩千多年前,德謨克利特就認為,“人的靈魂(心理或精神)也是由一種圓形、光滑、生動活潑的原子構成的,這種原子集合時形成靈魂,分離后靈魂隨之消滅”。此外,“宇宙中充滿了各種由原子構成的幽靈,這些幽靈有善的,也有惡的,當他們流射入人的心靈中之后,就使人出現(xiàn)善的靈魂或惡的靈魂”。德謨克利特關于精神和心理現(xiàn)象的這種解釋雖然十分原始樸素,但從科學發(fā)展的觀點來看,這要比“本我”、“伊我”、“超我”、“潛意識”以及“戀父”、“戀母”、“嘴唇欲”、“肛門欲”、“性器官欲”等等概念更有價值,因為弗洛伊德的這些概念雖然具有創(chuàng)意,而且形象生動并容易理解,但它們與現(xiàn)代實證科學的方法相去甚遠,永遠也無法用科學的方法來進行驗證。
而如果我們把德謨克利特的“靈魂原子”換成現(xiàn)代意義的“信息子”—— “信息載體分子”,并把“善的幽靈(原子)”,“惡的幽靈(原子)”這兩種性質相反的幽靈也看成是電性相反的“正電信息子”和“負電信息子”,那么,他的心理學就能夠用現(xiàn)代科學術語來進行解釋,并比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更容易納入現(xiàn)代科學的軌道,而這與我們前面對多個心理奧秘的解釋和觀點也十分接近。
B、缺乏大膽假說
除了被精神分析學派理論的誤導之外,心理學領域落伍的另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心理學沒有像其他學科那樣進行大膽的科學假說,以致使心理學長期原地踏步,徘徊不前,結果,整個心理學不能確定一個可供探索、驗證和前進的方向(哪怕是個大致的方向)。
現(xiàn)代科學的進步與成就主要是在超越感官感覺的宏觀和微觀領域,如宏觀的天文力學,但更多的是得益于微觀方面的學科,如現(xiàn)代物理、化學、生物、醫(yī)學等等。這些學科所研究的對象(如原子、電子)的本質及其活動規(guī)律和特點,往往要超出人類感官感受能力的范圍。在這種情況之下,科學假說或人的現(xiàn)象力及抽象的理性推理等往往成為科學發(fā)現(xiàn)的開路先鋒?,F(xiàn)代科學發(fā)展史主要是一部圍繞多個科學假說而展開的歷史,若抽去了科學假說,整部科學史則不過是個空殼而已。
重大和成功的科學假說,都必定會涉及到一些相關的物質因子,如物理化學領域的物質因子是“原子”、“分子”,醫(yī)學領域的物質因子或致病因子是“細菌”、“病毒”,電學領域的物質因子是“電子”,光學領域的物質因子是“光子”,熱學領域的物質因子是“運動分子”,生物領域的物質因子是“遺傳因子(基因)”。那么,心理學領域的物質因子或心理和精神因子又是什么呢?筆者相信,它們就是大腦中用以記載我們進行思維的信息的分子載體——“信息子”。
為此,筆者在此借助本文向全中國乃至全世界的心理學家大聲疾呼,心理科學領域應盡早從精神分析學的泥潭走出來,把研究的重點放在尋找“心理(精神)因子”的工作之上。當然,這是一個巨大和艱巨的工程,但也是很有價值的工作。一旦我們證實“心理因子”的存在并掌握它們的規(guī)律和特點,那么,心理學也將能夠真正納入科學軌道,并與其他學科一道成為一門真正意義上的現(xiàn)代科學。屆時,除了恐懼心理之外,其他眾多的心理奧秘都將得到科學、合理解說,如做夢、上癮(毒品、賭博、上網(wǎng)、購物等上癮)、嫉妒、懺悔、幽默等等。同時,“信息子”的理論也必然將引發(fā)一場心理學的革命,進而對其他與心理科學密切相關的人文學科(如政治、經(jīng)濟、法律、倫理、宗教、文學、藝術、美學等)都將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
(完)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