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豆瓣評分8.4分,66938人評價
每本書的封面之下都有一套自己的骨架,作為一個分析閱讀的讀者,責任就是要找出這個骨架。一本書出現(xiàn)在面前時,肌肉包著骨頭,衣服包裹著肌肉,可說是盛裝而來。讀者用不著揭開它的外衣或是撕去它的肌肉來得到在柔軟表皮下的那套骨架,但是一定要用一雙X光般的透視眼來看這本書,因為那是了解一本書、掌握其骨架的基礎。
《如何閱讀一本書》初版于1940年,1972年大幅增訂改寫為新版。不懂閱讀的人,初探閱讀的人,讀這本書可以少走冤枉路。對閱讀有所體會的人,讀這本書可以有更深的印證和領悟。
查爾斯·范多倫(1926-)先曾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后因故離任,和艾德勒一起工作。一方面襄助艾德勒編輯《大英百科全書》,一方面將本書1940年初版內(nèi)容大幅度增補改寫。
1.只有一種方式是真正地在閱讀。沒有任何外力的幫助,你就是要讀這本書。你什么都沒有,只憑著內(nèi)心的力量,玩味著眼前的字句,慢慢地提升自己,從只有模糊的概念到更清楚地理解為止。這樣的一種提升,是在閱讀時的一種腦力活動,也是更高的閱讀技巧。這種閱讀就是讓一本書向你既有的理解力做挑戰(zhàn)。
2.小說為什么不可或缺?因為小說觸及人潛意識的層面。在小說中,某個人受到獎勵或處罰我們會有強烈的反應,卻說不上來為什么。小說能滿足我們內(nèi)心的很多需要:認同與尊重、愛與自由、虐待或被虐、公理和正義。
3.簡單來說,我們只能從比我們“更高桿”的人身上學習。我們一定要知道他們是誰,如何跟他們學習。有這種想法的人,就是能認知閱讀藝術的人,就是我們這本書主要關心的對象。而任何一個可以閱讀的人,都有能力用這樣的方式來閱讀。只要我們努力運用這樣的技巧在有益的讀物上,每個人都能讀得更好,學得更多,毫無例外。
轉眼2021年就過去六分之一了,可怕不可怕?你年初定下來的書單計劃完成了多少?也許在花時間讀之前還需要一點方法。
弗蘭西斯·培根曾經(jīng)說過:“有些書可以淺嘗即止,有些書是要生吞活剝,只有少數(shù)的書是要咀嚼與消化的?!?/span>
那么如何進行分類?
每個人的情況不同,同一本書其實會被其歸入到不同的類別。
這本書被我定為需要咀嚼與消化的那一類,基本上每一年都會拿出來讀一下。
之前有介紹過讀書的四個層次,這里不再重復
這里只分享這次重溫時給自己啟發(fā)比較大的觀點之一:
太多的資訊和太少的資訊一樣,是對理解力的阻礙
太少的資訊不足以支持思考,這個大家都能理解,想想大家新華書店排隊買書的盛況,就是對知識的渴求
今天單說說資訊太多這個事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大家每天要應對很多的信息
現(xiàn)代人有一種感覺,那就是讀書這件事情好像已經(jīng)不再像以往那樣必要了
網(wǎng)絡將無窮無盡的資訊以圖文、音頻、視頻、動畫等多種形式推送到我們面前
但大家不妨靜下來問自己一個問題:
到底這些新媒體是否這能增進我們對世界的理解?
或許我們是知道了比以往的人更多得多的資訊
但是我們要進一步去懂得一件事,其實并不需要和這件事相關的所有事情
現(xiàn)代的媒體正以壓倒性的泛濫資訊阻礙了我們的理解力
為啥會這樣呢?在理財推薦新媒體化的今天,大家有類似的感覺嗎?
新媒體的資訊是如此精美如此簡單,以至于讓閱讀的用戶不需要開動腦筋,就直接可以把包裝后的觀點植入自己的大腦。
嗯,是的,現(xiàn)在流行很多存在的意義就是增加談資的資訊和圖書
你完全可以做到不用思考就能表現(xiàn)得宜
而且會有一種我真博學的錯覺
說到這里,我想到前幾天看到有人說電影和賀歲片的不同
他用了兩個不同的單詞
電影,那種值得思考的,需要思考的,被稱為FILM
賀歲片,那種只需要無腦享受的爆米花片,被稱為MOVIE
書里介紹了四個層次的閱讀:
1.基礎閱讀:認識書里的字,是小學生、中學生要解決的問題。
2.檢視閱讀:這本書在說什么,作者的觀點是啥,如何證明的。
3.分析閱讀:把書的觀點消化成自己的,需要很投入才能做到。
4.主題閱讀:創(chuàng)造性閱讀,融會貫通,讀出自己的觀點。
如果第一個層次沒有解決那么讀書就會成為一個難事,因為你不能很好地解碼文字本身。那么其實我們一般是說的后面三個層次。我將其理解為三步法:
第一步、略讀,以確認這本書是否值得自己精讀。
第二步、精讀,將書里的思想用自己的話說出來。
第三步、串讀,用自己的觀點和作者的觀點碰撞。
從看過到看懂有距離,這本書架起了一座橋。從看懂到做到也有距離,任何實用性的書都不能解決該書所關心的實際問題。2021年,一起讀書!五色圖書,五彩人生,周一藍色學習日快樂!
書,到底該怎么讀↓↓↓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