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科學家們在喀拉拉邦南部的伊杜克基區(qū)發(fā)現(xiàn)了一種奇異的青蛙,這種奇怪的兩棲動物被描述為新物種——Nasikabatrachus sahyadrensis,并被歸入它自己的蛙科“Nasikabatrachidae” 。由于它奇特的外表,這種蛙很快就成了西高止山的標志性動物。
雌性看起來很古老
一個有大鼻孔,看起來像鱉類的尖鼻子;還有兩只小眼睛;紫褐色至紫黑色的身體,看起來既臃腫又有皺紋,仿佛裝滿了脂肪。這樣的外表當然不符合普通蛙類愛好者的口味。但如果你關(guān)注 '內(nèi)在價值',即壯觀的行為和生殖生物學,你會大吃一驚。
地下兩棲動物
這物種有個瑣碎的德國名字——“紫色豬頭蛙”(Der Violette Schweinsfrosch),我們可以叫它“紫豬蛙”或者“豬蛙”
這是一種較原始的兩棲動物,長期以來一直被科學界所忽視。因為它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地下度過。但它們并不像一些高度特化的沙漠蛙類:在一米深的地方蟄伏、等待下雨,每年挑幾天/幾周的時間活躍。其實豬蛙在其南印度家園的森林土壤中是非?;顫姾透叨然钴S的。在這里,它像兩棲鼴鼠一樣在土壤中挖掘,獵取白蟻、蠕蟲和其他小動物。在修建水井的挖掘施工中,甚至在近8米深的地方發(fā)現(xiàn)了它的蹤跡!這也是為什么它被認為是特別活躍的。
但每年有兩個星期的時間很難在地表觀察到豬蛙,即交配和產(chǎn)卵的期間。一旦4月或5月的第一場雨宣布雨季開始,雄性就會在小河附近鳴叫。而這些小河很快就會隨著夏季風降雨而變成洪流。
交配時,雄性難以用其前肢圍住大得多的雌性
起初,這些動物是看不到的,盡管在烈日正午也能聽到它們的聲音。在此期間,它們在地面的落葉層下的坑和小空洞中冬眠。在地下的鳴叫可能是為了保護自己,因為它們似乎知道自己的叫聲會引來天敵。
“我為了親眼看到這個過程,最重要的是能拍下它——我特意來到了原產(chǎn)地。
但對于從外地來的長途旅行者來說,這種機會實在是太罕見了,他們的爆炸性的產(chǎn)卵期被藏在一個短暫的、幾乎無法確定的繁殖期中。2019年6月,我到達了目的地:當時雨季的開始被推遲了,在出租車司機的帶領(lǐng)下,我踏上了喀拉拉邦內(nèi)利揚帕蒂山的觀光之旅。這種游覽的必看景點之一實際上是個瀑布,但正如出租車司機遺憾地承認的那樣:在季風陣雨來臨之前,這只是一條可悲的涓涓細流。
盡管如此,我還是讓出租車停了下來,因為在蛇形路線上的相關(guān)站點還可以看到樹林中的山坡,并能拍攝風景。當我還在架設三腳架時,我聽到了附近的蛙聲。
那豬蛙特有的叫聲! 至少有四個雄性坐在巖石或陡峭的、大部分仍干燥的河床旁邊的樹林斜坡上。我欣喜若狂,急忙跑到出租車上拿了堆錄音設備進行錄制。我把話筒直接舉到落葉上,發(fā)聲的雄性一定就坐在下面幾厘米處,因為其中一個叫聲來源聽起來是離我非常近的。
當然,我并不滿足于良好的聲音記錄,并立即開始在現(xiàn)場進行挖掘。但這是徒勞的——它們在溝里的速度簡直快極了!不幸的是,我終究是錯付了”
——Ole Dost
上文提到的 雄性豬蛙發(fā)聲時的溪流
令人激動的生物學 和高度瀕危的生物
長時間的雨后,當雌性從地下出來時,雄性也會離開他們的藏身處。迄今為止,只有在大雨中觀察到過它們抱對的樣子。之后,共有3000多枚卵子,在季風的滋潤下,在未來的溪流巖床的各種充滿水的凹陷或空洞中分出幾叢漂落。孵化的蝌蚪在大約一百天的發(fā)育期內(nèi),生活在被湍急的水流沖刷過的溪流石壁上。如何在這強勁的水流中滑行?——用它們的大嘴吸住,并從巖石表面刮食藻類。
蝌蚪擁有不尋常的構(gòu)造。
自1916年以來,研究人員已經(jīng)知道了這種蝌蚪;相應的論文發(fā)表于1922年、1938年和1944年。雖然科學界以及更廣泛的公眾從2003年才知道這種兩棲動物的成年形象,這并不意味著人類以前從未遇到過它們。
生活在該物種范圍內(nèi)的原住民成員長期以來一直了解并使用這些青蛙。特別是蝌蚪,也包括成年蛙,它們被當作美食來食用,在一些地方還被當作藥物,據(jù)說有治療作用或增加性能力;青蛙的骨頭被用來制作護身符,據(jù)說能減輕小孩子對雷電的恐懼。
雄性也是一道奇特的風景線
2008年至2012年期間,一個工作組在一個典型的豬頭蛙分布點內(nèi)調(diào)查了附近原住民捕撈蝌蚪是否對種群發(fā)展有影響。結(jié)果令人震驚:一頓標準的”蝌蚪餐“導致大約300只動物被吃掉;相關(guān)研究地區(qū)預估的被吃掉的蝌蚪占總種群的高峰值可高達70%!
此外,這種蛙還受到其棲息地被破壞的影響:雖然豬蛙可以在森林或灌木種植區(qū)生存,例如在豆蔻、咖啡或橡膠種植園下,但它不會出現(xiàn)在完全被砍伐的地區(qū)。最重要的是,幼蟲階段的需求使它很脆弱。當快速流動的溪流和河流被大壩攔上時,豬蛙便失去了它的育嬰室--因此也失去了繁殖場所。這就是為什么它在國際紅色名錄上被列為 “瀕危”。
特寫可看出豬蛙蝌蚪的圓形、強烈發(fā)育的吸嘴
一項新發(fā)現(xiàn)表明,對這類鉆地蛙還有很多研究要做,因為2017年在西高止山南部相對干燥的東坡發(fā)現(xiàn)了一個新的、密切相關(guān)的物種:Nasikabatrachus bhuphati。兩種已知的豬蛙的生活方式非常相似,但N.bhuphati的地面活動則出現(xiàn)在東北季風的初期,即在10-11月。因此,從地理和天氣上看,這兩種豬蛙的繁殖季節(jié)呈'鏡像'關(guān)系。
Nasikabatrachus bhupathi
原文出處:
OLE DOST(2020):Schweinsfr?sche-die Manlwürfe unter den Froschlurchen - ELAPHE 2/2020:3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