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母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知母的根莖。主產(chǎn)于河北、山西及東北等地。春秋兩季采挖,除去莖苗和須根,曬干為毛知母,剝?nèi)ネ馄窀烧咧溉?,潤軟切片,生用或鹽水炒用。
【處方用名】
知母、肥知母、鹽知母。
【性味歸經(jīng)】
苦、甘,寒。歸肺、胃、腎經(jīng)。
【功效主治】
本品苦寒能清熱瀉火,甘寒質(zhì)潤能滋陰潤燥,以清潤為專長。入肺胃腎三經(jīng),故能上清肺熱而瀉火,中清胃熱而除煩躁,下清腎燥而滋陰。
1、清熱瀉火:用于溫?zé)岵?,壯熱煩渴,脈洪大等證。常輔石膏以增強(qiáng)清熱瀉火之功。用于肺熱咳嗽,或陰虛肺熱,燥咳痰少,常與貝母同用,以增強(qiáng)清熱潤肺止咳之力。
2、滋陰退蒸:用于肺腎陰虧,陰虛火旺引起的骨蒸潮熱、盜汗、夢遺等證,常與黃柏養(yǎng)陰藥同用。
3、生津止渴、除治胃熱口渴外,多用于消渴。證見口渴多飲、尿多等證,常與天花粉、麥冬、葛根等同用。
【用量用法】
6~12克,煎服。一般多生用,瀉火力強(qiáng);鹽水炒知母,取其入腎以瀉相火,滋腎陰。
【使用注意】
本品性寒潤,能傷胃滑腸,故脾虛便溏者不宜用。
【藥效比較】
知母與石膏皆能清肺胃實(shí)熱而除煩止咳,二藥常相須為用,以治壯熱煩渴,肺熱咳嗽等證。然石膏辛甘大寒,重在清解,善解肌膚高熱;知母苦甘寒質(zhì)潤,重在清潤,善滋腎陰除骨蒸。所以,清宣肺熱治實(shí)喘多用石膏,清熱潤燥治燥咳者多用知母。氣分熱盛傷津之證,二藥常相須為用。
【參考資料】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主消渴熱中,除邪氣?!?/p>
《本草綱目》引李杲:“瀉無根之腎火,療有汗之骨蒸,止勞虛之熱,滋化源之陰。”
《本草綱目》:“知母之辛苦寒涼,下則潤腎燥而滋陰,上則清肺金而瀉火,乃二經(jīng)氣分藥也?!?/p>
藥物成分:含多種甾甙,通稱知母皂甙,多種粘液質(zhì)、菸酸、含氧雜酮、還原糖及膽堿等。
藥理:知母有解熱、抗菌、鎮(zhèn)靜、祛痰作用。
(內(nèi)容選自楊永良主編的《中藥學(xué)》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