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覺得,《萬歷十五年》講的不是歷史,而是現(xiàn)實。很多事情你想做,但偏偏事態(tài)的發(fā)展不受自己控制: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一,
我們對皇帝的印象是什么?奉天承運?一言九鼎?獨斷專行?
然而,皇帝,一登帝位,一言一行都要符合道德的規(guī)范,但是道德規(guī)范的解釋卻分屬于文官。所以,無論你做什么,總有一群文臣盯著你,隨時告訴你:這樣不行,那樣也不行!
萬歷皇帝可能真是奉天承運的,但絕對無法一言九鼎,更不能獨斷專行。他無法選擇自己的女人,無法按自己的意愿立儲,很多想要大展宏圖的想法也因文官集團的各種權利羈絆而無法施展,甚至連賞賜給宮女的銀兩,也要先記錄下來,等有了錢再兌現(xiàn)。
作為皇帝,萬歷還能做些什么?也許只有選擇消極抵抗了(這當然也是性格使然)。
萬歷皇帝是什么時候開始“消極”的?應該是從得知張居正富可敵國的那一刻。自己最敬重的老師竟如此之貪!這個國家,這些文官,還有誰值得信任呢?
這時候,萬歷甚至相信,文官的一道折子,亦或一次進諫,只是為了讓自己掙得“能臣”或“諫臣”之名,從而流芳百世,而不是真的為了天下百姓或者皇帝本人。
二,
萬歷皇帝,被黃仁宇先生稱為活著的祖宗。祖宗是什么?就是什么都不用做,只要坐在那里接受膜拜、供奉就可以了。
如果這樣定義,那萬歷可真是活著的祖宗。做為年輕的皇帝,他何曾不想大展宏圖,中興大明王朝?只不過很可惜,在盤根錯節(jié)的權力斗爭中,萬歷只能做為文官系統(tǒng)的“囚徒”,他的行動被限制在紫禁城,他的行為被限制到只能高坐廟堂之上,像個祖宗。
這樣的萬歷皇帝像是生活在一個囚籠里,看似擁有整個天下,卻連一個籠子也走不出去。
一個大好青年,有理想有抱負,最后卻活成了自己討厭的樣子。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