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多朝臣和文人也開始公開與他劃清界限,對他進行肆意的攻擊和詆毀,連他的朋友和學生也跳出來罵他,把他說成是一個道德低下、貪污腐化、陰險歹毒、威福擅權(quán)的壞人……張居正生前的赫赫威焰與身后的凄清苦楚,不啻冰火兩重天。
文|王立宗,高級編輯
學人scholar受權(quán)發(fā)布
明代萬歷年間首輔張居正,是中國古代一個功勛卓著的政治家。他在輔弼幼帝神宗皇帝的十年中,開拓進取,勇于任事,雷厲風行地推行政治、經(jīng)濟和社會改革,取得了顯著成效,國家實力增強,人民生活安定,使這十年成為有明一朝最為清明強盛的時期。然而,由于他在輔佐年僅十歲的神宗皇帝推行“萬歷新政”時,動了太多豪門望族、勛戚親貴、達官貴人和巨紳富戶的“奶酪”,而且到后期又沒有完滿地處理好與小皇帝的關(guān)系,故一旦他去世,沒過多久,神宗就對他進行了徹底清算,不僅撤銷了給予他的各項榮譽,抄沒了他荊州老家的資產(chǎn),逼死其長子,并把其他子孫發(fā)配到煙瘴之地充軍。此間,眾多朝臣和文人也開始公開與他劃清界限,對他進行肆意的攻擊和詆毀,連他的朋友和學生也跳出來罵他,把他說成是一個道德低下、貪污腐化、陰險歹毒、威福擅權(quán)的壞人……張居正生前的赫赫威焰與身后的凄清苦楚,不啻冰火兩重天。
張居正去世幾十年后,明朝國勢的衰敗使人們開始懷念張居正,熹宗皇帝這才給他平了反,恢復(fù)了榮譽。晚明、清代、民國到當今,雖然有不少官員和文人學者也對他的改革成果和奉獻精神給予了高度評價,但幾百年間,其同時代一些人潑在他身上的污泥穢水并沒有洗刷干凈,他背負的惡名也沒有徹底清除,甚至到了21世紀的今天,還有人在傳播關(guān)于他的謠言。近期,由中國文史出版社推出的《張居正——大明首輔的生前身后》,以無可辨駁的史料和較為周詳?shù)目甲C,闡釋了這一歷史公案的萌發(fā)產(chǎn)生、演變推進、事件經(jīng)過,以及嚴重后果,進而從根本上暴露了封建專制體制下改革者試圖靠自身力量推進改革以求政治刷新的不確定性,同時從另一個方面也充分證實了中國古代皇權(quán)政治的極端腐朽性。
▲張居正(1525-1582)
《張居正——大明首輔的生前身后》一書的作者陳禮榮,系張居正故里荊州的桑梓后學。如果說此書尚有較為突出的優(yōu)長之處,或者說有什么特點,那就是作者有條件充分利用明清兩朝的地方志及其他鄉(xiāng)邦史乘,由此進入到歷史的深處,發(fā)掘出許多人所未知的珍貴史料,來證實張居正的清白與無辜。比如,前些年有一位作家、學者,為了鞭撻、貶斥當下有人超標準用車的不正之風和貪腐惡習,一再拿萬歷六年三月張居正回荊州為亡父治喪時乘坐“32抬大轎”的“劣跡”說事。為了澄清此事,本書作者先是用“公安三袁”之袁中道偕二兄袁宏道于萬歷三十八年由京城返回荊州時所寫日記《游居杮錄》為依據(jù),佐以考察沿途各地山川走向、河道津梁,來證實這一謊言根本站不住腳。在這個基礎(chǔ)上,書中又引述了清初吏部左侍郎、河北真定籍官員梁清遠在《雕丘隨錄》中的一段記敘,為張居正辯污,稱其先祖當年在真定親眼所見,張居正坐的轎子確實與普通轎子無異,由此戳穿了張居正“一二相知”之一的老友王世貞所謂“凡用卒三十二舁之”的謊言,讓人清楚地看到了明季士人在皇權(quán)政治的淫威下人格扭曲、心靈嚴重異化的丑惡形象。
此書還有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在體例與結(jié)構(gòu)上與已經(jīng)出版的其他張居正傳記迥然不同。一般人物傳記,都是采取縱式結(jié)構(gòu),從傳主的生寫到死;而此書卻以四百多年來歷代政界名人、史家巨擘、文苑精英、社會賢達評述張居正的言論為經(jīng),以張居正的史傳記載、詩文雅趣、政論精華和傳承口碑為緯,用文史札記手法撰寫,由合則前后勾綰、分則各自成篇的文史隨筆綴連而成。全書超過四分之三的篇幅,都是用來介紹張居正身后人們對他的看法,作者分別選擇了三個歷史時期的代表性人物,來逐一闡述張居正的改革功績,以及其身后所遭受到“破家沉族”的慘痛遭遇:一是與張居正同時代的人,主要是他的同僚和親友,包括受張冷遇、一直未予起用的清官海瑞,與張漸漸疏遠的兒女親家劉一儒,受張重用的一代名將戚繼光,被神宗皇帝視為“異端”的杰出思想家李贄;二是明末清初的朝臣和民間學人,包括學者沈德符,明末遺民林璐,清順治年間吏部左侍郎梁清遠,著名思想家黃宗羲,江陵學者孔自來(明代遼藩后裔,清初為避殺戮而更名改姓),沙市學人胡在??;三是晚清、民國和當今的官員和文人學者,包括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梁啟超、熊十力、朱東潤,以及海外和港臺學人黃仁宇、戚宜君等。
作者在引用和介紹這些人對張居正的評價時,穿插了與評價內(nèi)容相關(guān)的大量史實,成為張居正生平的橫斷面,使得全書的結(jié)構(gòu)縱橫交錯,搖曳多姿,張居正的形象也更加豐滿,更加生動。比如,在介紹梁啟超盛贊張居正“委政受成”一節(jié)中,作者講述了張居正在與神宗討論要不要添制龍袍時,指出各地水災(zāi)嚴重,百姓困苦流離,希望皇上多為百姓著想,暫緩龍袍制作。在討論是否增織七萬三千匹綢緞時,通過算細賬的方式,反復(fù)申明江南織造業(yè)與地方稅負之間的利害關(guān)系,嚴肅地指出“民窮財盡,賦重役繁,將來隱憂誠有不可勝諱者”,這近乎于在威逼和嚇?;实?,最后神宗不得不再次做出讓步。這個橫斷面的描述,把一個一心為民,冒著身家性命危險勸阻和制止皇帝浪費國家財產(chǎn)的好官形象展示在讀者面前,讓人不能不為之深感信服,由衷敬佩。
《張居正——大明首輔的生前身后》的另一個特點,是資料豐富,史料翔實,作者旁征博引,信手拈來,可以極大地擴展讀者的知識面。書中凡是涉及臧否張居正的朝臣和文人學者,都要對其生平、性格、愛好、品行和業(yè)績做出或詳細或簡略的介紹,讓讀者了解他們臧否張居正的背景和原因,進而更深入地了解張居正。讀者從書中既可以看到一些朝廷重臣和文人名士的音容笑貌,感受到他們溫文儒雅的風采,也可以接觸到一些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吏和地方名流,看到他們?yōu)榛謴?fù)張居正名譽付出的努力。陶澍、胡在恪、梅曾亮、黃宗羲以及石應(yīng)嵩、林璐、孔自來、雷思霈,雖然身份地位各不相同,但都是有學問有教養(yǎng)有膽識的人,在對張居正的評價中展現(xiàn)出正直無私的高貴品格。
還有一點,由于此書寫的是古代的人和事,故書中常常會出現(xiàn)的一些生僻古奧的詞語。對于這些詞語,作者或按照自己的理解做出解釋,或引經(jīng)據(jù)典,詳述來龍去脈?!鞍坠纭?、“蓐薦”、“驂乘之禍”、“總己”、“皈依三寶”,這些令人感到陌生的詞語,經(jīng)作者一點撥,讀者就會豁然開朗,既加深對張居正的認識,又學到了新的知識。
此書在為傳主洗白辯誣時,用大量的篇幅,敘述其治國方略和改革舉措,包括在《陳六事疏》中提出依法治國理念,通過整頓驛遞以取消特權(quán),頒布考成法以整飭吏治,續(xù)修《問刑條例》以加強法治,實施“一條鞭法”以推進經(jīng)濟發(fā)展,精選良將以鞏固邊防。與此同時,通過引述歷代高官、文人學者的文章和話語,介紹張居正的高潔品性,贊頌他執(zhí)政為民、依法治國的追求和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通過這兩個方面的敘述和描寫,還原了一個明代萬歷年間首輔的正面形象,勾勒出了一個“工于謀國”的政治家的光輝身影。
當然,一個政治家即使再偉大,也難免在人性上有不足之處。此書作者并沒有為賢者諱、為尊者諱的本意,在書中對張居正的性格瑕疵也有客觀的描述,主要是聽不進任何不同意見,不能團結(jié)人,喜聽奉承話。這也是他去世后,眾多官員包括他的朋友、學生對他口誅筆伐的重要原因??梢哉f,在個人修為方面,張居正遠不如曾國藩。曾氏胸懷寬闊,廣納人才,能容人之過,聽得進不同意見,從不打擊報復(fù),經(jīng)他培養(yǎng)提拔的文臣武將數(shù)以百計,不少人進入清政府高層,如李鴻章官居直隸總督、北洋大臣,遷文華殿大學士,成為晚清朝廷不可或缺的頭號重臣。曾國藩培養(yǎng)提拔的人,在他生前身后沒有一個人攻擊他,沒有一個人往他身上潑污水。而張居正對著名清官海瑞也懷有警戒之心,執(zhí)政十年居然將他投閑置散,未予擢用。至于其他與他意見不合,或稍有逆忤的人,更是睚眥必報,給予冷遇或懲罰。這就是張居正悲劇的個人原因。深入一層說,張居正的悲劇是他個人的悲劇,也是社會的悲劇,制度的悲劇。在皇權(quán)專制制度下,這樣的悲劇一定是難免的,即使沒有張居正,也會有李居正、劉居正上演同樣的悲劇。
不管怎么說,盡管張居正有其自身的弱點,但并不影響他作為一個杰出的政治家載入中國的史冊。他的功績肯定是第一位的,他對于明王朝的延續(xù),對于當時邊防的穩(wěn)定和經(jīng)濟的發(fā)展,固然是大有貢獻的;但終其一生最為突出的特點,是將中國儒家“修齊治平”的政治理念,通過身以率下、切實踐行而化為現(xiàn)實。從這個角度看,張居正可算是中國古代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代表性杰出人物。
讀畢《張居正——大明首輔的生前身后》,一個愛國愛民、厲行改革、廉潔自律的張居正已然端坐在歷史的深處,又仿佛出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他身上曾被沾染的污泥穢水業(yè)經(jīng)洗涮殆盡,只見他一襲大紅朝服,一把垂胸美髯,一身凜然正氣,其一代絕世風流的熠熠豐采愈加鮮明感人。那蘊含睿智的雙眼,深情地注視著當下這個他已經(jīng)離開四百多年的現(xiàn)實世界。一會兒,他嘴唇蠕動了一下,然后用帶荊州口音的明朝官話說道:“既已忘家殉國,遑恤其他?雖機阱滿前,眾鏃攢體,不之畏也。”語氣平緩,聲音渾厚,宛若天籟之音。
2019年3月26日于廣州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