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書法有“四大家”,即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這四人都頗有爭議,而他們的字呈現(xiàn)明顯“兩極化”評價的,當屬蘇軾和黃庭堅。有的人認為他們的書法屬于典型的“字因人貴”“名人書法”,盛名難副;也有的人對他們倍加推崇,甚至有“學書不懂蘇學士,書法只在半山坡”的說法。
蘇軾講究以書畫宣泄內(nèi)心,于繪畫上提出過“論畫以形似,見于兒童鄰”;于書法上直言“我書造意本無法”,扛起“尚意書風”的大旗。但蘇軾的“寫意”與當今不少書畫家功底不牢,故以“寫意”掩蓋有本質(zhì)的區(qū)別。蘇軾年幼時由其父蘇洵親授詩文書法,遍臨名帖,后來與其他文人的交往雅集也使得其書法不斷走向成熟。
蘇軾曾學二王、李邕、徐浩、顏真卿、楊凝式等人,他們皆是一代名家,這種“取法乎上”的學法使得蘇軾有較為扎實的書法功底,也為他能在日后“自出新意,不踐古人”奠定了基礎。蘇軾楷、行、草諸體皆能,不僅留下了“天下第二行書”《黃州寒食詩帖》,還多次書寫自己的千古名篇《赤壁賦》,好文配上好書法,其格調(diào)不言而喻,細細欣賞讓人拍案叫絕。
蘇軾有一件真跡《赤壁賦》傳世,作于宋元豐五年(1082年),此時的蘇軾被貶謫黃州(今湖北黃岡),當年曹操與孫權的赤壁之戰(zhàn),讓人感懷不已。據(jù)說此帖本是他為好友傅堯俞所書,后來流落民間。
《赤壁賦》用墨極為飽滿渾厚,頗有徐浩《書朱巨川告身卷》的韻味,在此卷中幾乎看不到枯筆與飛白,正如趙孟頫評價的那般“黑熊當?shù)?,森然可怖”。用墨的豐潤與筆畫、結字的豐腴穩(wěn)健相得益彰。其字向右上方傾斜,略帶幾分險奇;結體寬扁厚重,橫畫輕盈、豎畫厚重,撇畫出筆迅疾而捺凝絕有力。
《赤壁賦》字字舒展開闊,輕重錯落有致,特別是字形大小的對比,有較強的節(jié)奏感,如“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币痪淇梢钥闯觥4颂及缀侠?,章法較為和諧,上下字距緊實,左右間距疏曠,虛實相生,有種樸拙敦厚的美感。
黃庭堅與蘇軾亦師亦友,他曾稱贊蘇軾:“落筆如風雨,雖謔弄皆有義味,真神仙中人,此豈與今世翰墨之士爭衡哉!”書法史上臨摹過《赤壁賦》的名家不在少數(shù),諸如趙子昂、文徵明,不論他們的書藝是否在蘇軾之上,恐怕只有蘇軾親筆所書的《赤壁賦》,韻味才最“醇正”。
現(xiàn)在,我們將蘇軾這件藏于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的《赤壁賦》進行了超高清1:1復制,用市面最先進的技術,達到了與真跡相差無二,特向您推薦,期待您的喜歡!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