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們的慣常認知中,男人是大樹、是磐石,而女人是嬌花、蒲草。
殊不知,偉大的靈魂都是雌雄同體的。
有那么一種女人,她們在歲月的磨礪中漸漸成長為人生的擎天樹,以超越常人的堅韌和樂觀,頂天立地,活成一道人生畫卷的風景,一個人活成了一支隊伍!
昨天看到朋友圈一位單親媽媽發(fā)問:為什么他們都覺得單親媽媽好悲催?
我有時想,怎么不常聽見單親爸爸一詞?
中國目前離婚率升高,網(wǎng)上資料顯示2017年北京離婚率39%,上海38%,深圳36.25%,廣州35%......
就算大部分孩子都跟了母親,總有一部分孩子是跟隨父親生活的。
人口基數(shù)這么大,哪怕只有四分之一的孩子跟隨父親生活,其數(shù)也不可小覷。
常識里,人們聊天時很少提及單親爸爸。
單親媽媽則作為一種社會固化形象,深入人心。
然而單親媽媽這一社會群體的人設似乎并不美好,一提起隔壁XX家的表妹成了單親媽媽,人們腦子里立馬蹦出幾個詞來:哀愁,怨憤,辛苦,凄涼,無依無靠。
一副被拋棄后寒風中衣不蔽體的模樣。
仔細琢磨,社會對男人的偏見也不小嘛!
男人這一群體形象是有多敗壞,才讓大眾對單親媽媽產(chǎn)生如此強大的憐憫心?
許多家庭“為了孩子”湊合。。。
客觀地說,父母的分離多少都會對孩子造成傷害。。
所以就湊合了,所以出現(xiàn)了一種情況。
假性單親媽媽:老公=不存在!
什么是“假性單親媽媽”呢?
就是老公工作很忙、很晚回家、一天跟孩子說不到兩句話,或是根本早出晚歸、見不到孩子的面。
運氣好一點的,老公還有個星期天會待在家里,但所做的事情也只限于吃飯、睡覺、看電視、打計算機,通常兩只眼睛都不會擺在孩子或孩子的媽身上。
運氣差一點的,連假日也要去加班、應酬。
一年工作360天,跟同事相處、聊天的時間,都遠遠超過家里的老婆、小孩。
比起真正的單親媽媽,“假性單親媽媽”唯一的差別,只是在晚上有個人睡在旁邊,家里的賬單有人支付,還有,會有個人三不五時打電話回來說:“我今天晚上不回來吃飯?!?br>
其他,都沒有什么差別。
帶孩子去公園玩時,看著別人一家和樂融融,只有自己孤孤單單的母子倆;
去大賣場,別人的老公在扛東西,自己只好想辦法當女超人。
孩子生病了,自己想辦法坐車、送醫(yī);
天色暗了,永遠只有一個人面對煮飯、洗衣、洗小孩等做不完的家事,
連想上個大號,都得把老么抱上膝蓋一起進廁所。
家人聚餐,老公永遠都缺席。。。
離婚帶給人最大的傷害,或許不是離婚本身帶來的各種現(xiàn)實問題,而是那種挫敗感以及自信心的崩塌。
而多數(shù)女性在離異后,幾乎都會有一段時間的自我審視,或者說自我貶低
曾經(jīng)有過怨毒、有過憤恨、有過謾罵、有過內(nèi)疚和后悔、有過全盤的自我否定和懷疑,也曾無數(shù)次在夜里崩潰大哭。
甚至曾經(jīng)一度想不明白:
自己到底有多惡劣,到底做了什么,才會讓一個人對自己冷漠和嫌棄到那樣的程度?
我真的很差勁嗎?
在我們大眾的刻板印象中,離婚的女性是悲慘的,離開婚姻讓他們失去男人的支持和幫助,可能讓他們落入更加弱勢的地位。
這個弱勢、這個悲慘是誰給予的呢?
在離婚率逐年遞增,直逼60%的今天,再加上未婚先孕、中年喪偶等情況,單親媽媽越來越多。
而這些單親媽媽有什么難處呢?
難處一
放下工作養(yǎng)不起你,拿起工作陪不了你
很多單親媽媽的年齡沒有超過35歲,孩子還校這意味著她們既要當媽,照顧孩子的衣食住行,又要當?shù)?,努力工作賺錢養(yǎng)家。
“放下工作養(yǎng)不起你,拿起工作陪不了你。“
成了很多單親媽媽的無奈和痛。
難處二
再 婚 難
有人說,單親媽媽也可以再婚。
是的,她們當然可以再婚。
現(xiàn)實情況是很多單親媽媽,想要找一個條件理想的人再婚,非常難。
大部分男性不愿意娶一個單親媽媽。
某個電臺節(jié)目做了一次調(diào)查,采訪了10個男性,問他們是否愿意娶單親媽媽?
他們的回答非常一致:
如果是離婚女性還可以考慮一下,但是如果帶了個小孩,那就算了吧。
還記得電影《我不是藥神》里的那位單親媽媽么?
為了給女兒看病,只能去酒吧表演,甚至被夜店的老板和客戶羞辱。。。。
男人為什么不愿意娶單親媽媽?
并不是她們不夠魅力,或者沒有滿足男人的幻想。
只是社會現(xiàn)實太殘酷。
樂嘉曾經(jīng)說過這樣一句話:很多很多男人恐懼單親媽媽,其實是恐懼做別人的爹。
難處三
世俗壓力、輿論偏見
通常情況下,人們會同情弱者,但即使這同情,也依然是帶著偏見。
認為單親媽媽是被人拋棄的,遺忘的,無論她們其他方面多優(yōu)秀,僅僅單親一點,她們就已經(jīng)成了弱勢群體的代名詞。
善意的同情倒也罷了,更可怕的是,因為沒有男人的保護,沒有人可以撐腰,單親媽媽更容易遭受各種白眼,冷嘲熱諷刺,落井下石,甚至遇到被騷擾、被侵犯的事情。
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單身母親的自尊水平下降到極限,她們有種前所未有的自卑感和挫敗感。
近一兩年關于中國女性的婚姻狀況:
當媽式擇偶、保姆式妻子、喪偶式育兒、守寡式婚姻,盛囂塵上。
這都不是重點,重點在于這樣的女性還認為自己無能,無法獨立生存,不能離開這樣的家庭。
中國女性的裹腳布已經(jīng)被拆除了百年了,可是心理上的裹腳布還一直沒有拆掉。
這個裹腳布是無形的,許多人甚至都沒有意識到,而且這個裹腳布的拆除不能靠別人,只能靠自己。
女性的力量一次又一次地重塑著世界,并為緊隨其后的獨立女性,創(chuàng)造不限于選舉權,公平的勞工政策等機會;
大城市也為女性提供了更為安全的庇護所,這里有著無限多的工作機會,讓她們在生活和情感上也能擁有更加深刻和多樣化的體驗。
有一則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2010年,中國25-34歲之間的有孩子且孩子年齡小于六歲的女性中,就業(yè)比重超過72%。
2016年,中國婦女就業(yè)比重為63.3%,而同期男性就業(yè)比重為77.9%。
當然,極有可能城市里女性就業(yè)比重高得多。
也就是說,帶娃婦女們遇到婚姻問題時,選擇獨立的底氣大了許多。另外,女性外遇婚變的可能性也節(jié)節(jié)攀升。
總是想要追求新鮮的事,想要結交更多的人,想要成就一番事業(yè),想要趕上遠方的火車,想要痛快喝酒,想要參加馬拉松長跑,想要參加各種培訓課程……
這就像是一位女作家所說的:“我們不清楚我們要什么,我們想要探尋這世界的一點一滴,一直一直地探索下去?!?/p>
無論出于何種原因搖身一變成為單親媽媽,現(xiàn)代單親媽媽畢竟不再是童養(yǎng)媳出身,怨天尤人以淚洗面的類型恐怕很難見到了。
我認識的單親媽媽們,大多活潑開朗,生活能力爆表。
一邊是忙不完的工作與孩子,一邊是輕松的人際關系與快樂自由的精神世界。
單親媽媽選擇單身的理由也各有千秋,有主動單身的,也有被動單身的,不見得是誰辜負了誰。
單親母親如何教育孩子?
單親家庭有時候脆弱的,也是動蕩不安的,單親家庭最大的受害者,當然是失去完整家庭的子女。
弱小的他們,除了父母和家庭,他們一無所有。
父母離異,往往讓孩子感到孤立無助,對家庭失去信任,轉而投身社會,尋覓知音,極易誤入歧途。
有些孩子甚至和煒煒一樣對家庭產(chǎn)生了抵觸情緒,出現(xiàn)說謊、攻擊性強等不良行為。
單親又缺乏溝通的家庭,孩子心中難免感到苦悶、彷徨,在一片混亂中迷茫無助,甚至悲觀失望。
此外,父母任何一方不在身邊,無疑會給孩子帶來心理上的缺失,讓孩子缺乏安全感,可能出現(xiàn)逆反、自閉、憂郁等癥狀,他會感覺自己被拋棄了,與眾不同、低人一等,自卑心理嚴重,不愿與人交往,自我保護意識強,無法對他人敞開心扉,顯得孤僻不合群,易與他人產(chǎn)生矛盾
其實孩子是不應該被培養(yǎng)的,如果想要要求孩子做什么,一定要先自己做到,如果想要孩子有禮貌,自己卻不禮貌,孩子心理會不平衡,也不會真心誠意地去改變,父母應該要坦誠地對待孩子,蹲到一樣的高度以孩子的視角來看問題。
過去,父母認為自己是家長,為孩子付出很多,所以孩子就應該聽我的,但這些權威式的管教只能讓孩子失去自主選擇的能力。
董潔自離婚事件后,便淡出人們的視線
董潔與潘粵明離婚的時候,上演了羅生門。
女方先公開指責男方好賭、不負責任,正當輿論準備手撕潘粵明,董潔與王大治激吻被風行工作室拍到,坐實了婚內(nèi)出軌。
任何婚姻的破裂,都是雙方合力的結果。
如今再說誰對誰錯,都沒有意義,兩人原本應該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放下過去的恩恩怨怨,然而并沒有。
問題究竟出在哪里?
來自潘粵明的消息是,董潔不讓他看孩子。
而董潔,對此沒有正面回應,在真人秀節(jié)目中,她只是一再暗示,她與頂頂要接受現(xiàn)實,可是,頂頂?shù)默F(xiàn)實與她的現(xiàn)實明明就不是同一個現(xiàn)實好嘛。
離婚,意味著她失去了丈夫,但不意味著頂頂失去父親。
多年前,王菲離婚,陶晶瑩在采訪中問,你有沒有想過再為童童找一個爸爸。
王菲的回答是:我給她找什么爸?
她自己有爸。
離婚,既不應該讓孩子失去媽媽,也不會讓他失去爸爸,只是爸爸媽媽換了一種方式與他相處。
這一點,董潔好像從沒想明白過。
現(xiàn)代獨立女性已經(jīng)不同于過去,以前大部分女性是做不到獨立的,她們通過家族和男性的肯定來認可自己的付出;
同時又通過對孩子的付出,來體現(xiàn)自己的價值。
而現(xiàn)代獨立女性已經(jīng)有了一些變化,她們在職場中找到了自己的價值,在親子關系中可以為孩子遮起一片天。
作為一名單親母親,會比非單親母親遇到更多的困難,所以保持平靜安詳?shù)男膽B(tài)特別重要。
真正地把離婚的那一頁翻過去,不怨天尤人,讓日子在積極、正面的態(tài)度中流淌,兩口之家同樣是幸福之家。
我想說的是:受害者心態(tài),幾乎是所有不幸的根源。
它會使人習慣性地拒絕反省自身的責任,總感覺自身很無辜,然后理直氣壯地要求別人為自己的命運負責。
每個人都該對自己的命運負起全責。
所以,放下,是一個讓你停止自我虐待的途徑。
一個有受害者心態(tài)的人,必定也會成為迫害者,綁架別人為自己的選擇買單。
平安銀行張柏芝吃飯睡著lucas貼心守候
也許你看過《哈利·波特》,被它打動很多年。
但當你了解這個女人,才會明白,我們這一代人最幸運的事之一,是擁有J.K.羅琳。
從一個靠失業(yè)金度日的單親媽媽,到擁有10億美元身家的億萬富婆,她用了5年。
從一個缺愛的小女孩,到長成擁有堅強自我的女性,她用了30年。
現(xiàn)在50多歲的羅琳,用了半生教會我們,一個人應該如何生活。
人啊,只有在絕境中才能發(fā)現(xiàn)——當你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才會迎來生活的自由。
羅琳決定破釜沉舟。
她去看心理醫(yī)生,積極治療抑郁癥;
她做好母親的角色,悉心照顧襁褓中的女兒。
去咖啡館寫作,也是因為發(fā)現(xiàn)女兒在那里更容易睡著。
還找到了一份教書工作,盡管收入微薄,也要撐起這個家。
這以后,皆是令人動容的勵志歲月。
1995年,在連續(xù)被12家出版社拒絕后,Bloomsbury出版社忽然聯(lián)系了羅琳,買下了書。
1997年,這個寫了7年的故事終于出版,最初只有1000本。
2008年,《哈利·波特》系列7本小說被翻譯成67種文字,在全球發(fā)行4億冊。
全世界的孩子,開始和哈利·波特一起長大。
經(jīng)歷毀滅又重獲新生的羅琳,在名利誘惑中獨善其身。
她將賺來的錢用于慈善。
因為母親死于硬化病,她捐出1億美元用于硬化病研究治療。
因為自己曾靠救濟金度日,她創(chuàng)立慈善機構Lumos,幫助東歐國家兒童的醫(yī)療與保健,致力為單親家庭尋找更多就業(yè)機會。
她說:“當賺的錢遠超所需,就多一份社會責任,把金錢用得其所。”
我們當然希望能收獲婚姻的幸福,但婚姻幸福是共同創(chuàng)造的,它沒有多少邏輯常態(tài)可循,要的只是“一物降一物”的絕對性。
遠方不是終點,風景在路上。
與所有單親媽媽共勉!
如果你身邊有單親家庭的女性,可以分享給她
版權聲明:未經(jīng)授權謝絕轉載,如需轉載請私信聯(lián)系我們!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