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
遍身羅綺者,不是養(yǎng)蠶人。”
咱不去探討那“遍身羅綺者”,可“養(yǎng)蠶人”如今也開始恨那讓自己養(yǎng)家糊口的蠶寶寶了。
于是就有了當今的“精神離職”心理現象。
"精神離職"指的是即使在職位上仍然工作,但內心已經失去了對工作的興趣、動力和投入。這種狀態(tài)下的員工可能表現出工作效率低下、缺乏積極性、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有時可能表現出不滿或抵觸情緒。
精神離職通常是職業(yè)倦怠的一種表現,反映出員工對工作環(huán)境、任務或公司文化感到不滿意或無法與之產生共鳴,導致他們在工作中失去了樂趣和動力。
國慶假期結束后有許多上海人都盟生了提前退休的想法,假日玩到爽爆,躺平,可一想到又要早出晚歸,時間不自由,就開始了幻想中的迷你退休法。
果不其然,最近,「精神離職」在互聯網又掀起了一波熱潮,網友們熱心安利起了各種「精神離職指南」。 其實早在2022年底這個詞就曾沖上小紅書熱搜第一,可見工作對打工人造成了多大的傷害。
在高強度、高負荷的工作之下,據國內最知名的心理學平臺《壹心理》報道,”如今近9成職場人感慨上班像在“玩命”—— 每天都在內卷焦慮,擔心下一個被優(yōu)化的人就是自己;壓力大到窒息,總被各種KPI追著跑,連夜里睡覺都會被嚇醒;每天上班,都感覺自己“像是一個機器人”,行尸走肉,麻木且疲憊......996、內卷、加班文化、KPI、績效考核、晉升焦慮、向上管理......
工作就像一個巨大的吸盤,把每個人都卷進巨大的焦慮、疲倦和麻木里?!?nbsp;
曾經一位就職上海醫(yī)院的白領女士也逃不過被職場負面情緒裹挾的命運。她說自己 入睡焦慮到極點,害怕早上起床困難,六點鐘鬧鐘一響,整個人都要崩潰,走進地鐵,眼睛還半睜半開,人磕沖懵懂,旁邊有張椅子就像救命稻草一樣。最后她被上海市精衛(wèi)中心診斷為中度抑郁癥。
用AI來分析一下“精神離職”產生的外部原因有:
1、內卷 (Overwork)內卷文化是指人們過度工作,超出正常工作時間,導致生活與工作的平衡失調。這會增加工作壓力,導致情緒失調。
2、自我認同與自我實現 (Self-Identity and Self-Actualization)工作與個體的自我認同和自我實現緊密相關。當工作變成機械、重復和無趣時,個體可能感到失去了自己的身份感,這可能會導致麻木和疲倦。
3、社會比較 (Social Comparison)社會中的晉升焦慮和向上管理的競爭可能導致人們與同事進行社會比較。這種比較可能引發(fā)自我懷疑和焦慮,因為人們擔心自己不如他人。
4、工作滿足度 (Job Satisfaction)低工作滿足度的負面效應,當員工感到工作沒有挑戰(zhàn)、不具有意義,或者沒有得到適當的回報時,他們更容易陷入職業(yè)倦怠和負面情緒。
那么關鍵點還有,為什么有人會扛過這些壓力,而某些人比如前面提到的那位女士就容易產生“精神離職”?
其實心理學還分析到神經質(Neuroticism):那些具有高神經質特質的人更容易在面對工作壓力時感到焦慮和情緒不穩(wěn)定。他們可能更容易陷入職業(yè)倦怠,并對工作中的負面情境更為敏感。
外傾性(Extraversion):外向的個體可能更善于社交和團隊合作,但他們在需要獨立工作或在安靜的環(huán)境中工作時可能感到不適,這也會導致工作中的疲倦感。
開放性(Openness to Experience):開放性的人通常對新想法和創(chuàng)新性工作感興趣,但當工作環(huán)境缺乏挑戰(zhàn)性或創(chuàng)造性時,他們可能感到沮喪。
同情性(Agreeableness):同情心強的人傾向于合作和關心他人,但這也可能導致他們在工作中難以拒絕上司給的額外工作任務,導致過度工作。
盡責性(Conscientiousness):高度盡責的人可能會更容易陷入過度工作,追求完美,以至于產生工作中的焦慮和疲倦。(這些人格分析來自于AI)
這說明精神離職也是會有個體差異現象,不僅僅發(fā)生在國內,《哈佛商業(yè)評論》參與的一項調查顯示,職業(yè)倦怠是全球性的工作問題,89%的人表示自己的工作生活越來越糟糕。
一位美國人類學家大衛(wèi)·格雷柏曾專門寫過一本《毫無意義的工作》(此書直譯是“狗屁工作”),斷言37%~40% 的工作者覺得他們的工作對世界毫無貢獻即毫無意義感。
據《彭拜新聞》一篇熱文寫道:”像羅翔老師說的——只有神圣的意義感,才能帶領我們走出虛無的泥淖。然后,要用正直美好之類的品格,成為彼此的榜樣,相互安慰。
羅老師用意義加持工作的終極大法,是毫無疑問正確且高尚的辦法。但在一個工作高度細分的社會,要找意義感可能需要向外延長推導很多步,才能達到“意義”這個彼岸?!?/span>
“向外延長推導很多步”意味著需要從當前的工作或任務出發(fā),尋找它與其他事物或價值的聯系。在一個高度細分的社會,每個工作領域都有其特定的目標和任務,因此要找到每個工作或任務的意義可能需要將其與更廣泛的社會、文化、歷史等背景聯系起來,推導出其更深層次的意義和價值。
例如,對于一個程序員來說,他可以通過思考自己的代碼如何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便利、如何推動技術發(fā)展和社會進步等來找到自己工作的意義。對于一個清潔工人來說,他可以通過理解自己的工作如何保持社區(qū)的衛(wèi)生和安全、如何為居民提供一個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等來找到自己工作的價值。
因此,要找意義感,需要不斷向外延伸推導,思考自己的工作或任務與更廣泛的社會、文化、歷史等背景的聯系,以及它對其他人和社會的價值和影響從而獲得內在的滿足愉悅。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相信未來的你我都可能做到“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作者:青璇小憩
簡介:精神科主治醫(yī)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催眠師、《中國心理人才庫》人才專員、上海市心理學會臨床心理與心理咨詢專業(yè)委員會會員、中國青年作家學會會員、中國作協《子曰詩刊社》詩人、呼蘭作協會員、中國詩歌網藍V認證詩人、農工民主黨人士。
微信號:chenqing870002
金V認證視頻號:情感博主《小青雜談》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