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型是紫砂壺的美感基礎,猶如美女姿態(tài)之美,令人第一眼望去就能對壺的品級格調有所體會,感受中國傳統(tǒng)藝術之美感,領悟紫砂器的古樸靈動之美。
紫砂壺是極美的,它的每個部位都引人欣賞研究,但有一個地方卻容易被人忽略,那就是——紫砂壺壺底。
紫砂壺底,簡單卻不平凡。紫砂壺底的樣式有很多,但萬變不離其宗。大體分為平底,加底,一捺底,釘足,托榫底五種;而且這些壺底并不是隨便加的,應是與全壺一氣貫通的。經過歷代陶藝大師的精煉推敲,使一些經典茗壺的壺底有了“定律”。如石瓢壺底立三足,傳爐壺底并立四腳,線圓壺常為一捺底,等等。
一捺底
一捺底也叫羅漢底,就像在球面上按捺癟陷成的凹窩一般。這個“捺”字很有意思,既表示壺底是身筒向下的弧形向內里延展,又表明此底是按捺而成。有點像小孩子玩泥巴一樣,有種說不出的童趣和天然。
一捺底是紫砂造型所特有的一種式樣,原因在于,紫砂一般不上釉,沒有燒成時粘黏到棚板或者匣缽上的憂慮。
在處理圓形器紫砂壺上,一捺底十分貼切,顯示出干凈、利落、洗練、靈巧的紫砂壺底部形態(tài)。
釘足
釘足也是一大類常見的壺底形式。適合在上小下大紫砂壺造型中使用。來源于青銅器的鼎足,釘足講究穩(wěn)而不滯,要有靈氣,不死板。
釘足的形狀,以及尺寸的高、矮,粗、細,要與壺體相和諧。大致圓器一般用三釘足,方器一般用四釘足。
平底
平底也稱“自身底”,也叫“截底”,是紫砂壺中最簡單的一種壺底,這種壺底形制樸素,手法簡單,茶壺安置也最穩(wěn)妥,看似簡單樸素,工藝卻難。在燒制后要不變形,不起翹,方能修得正果,是比較少見的壺底造型。
加底
加底是一種常見的壺底。也有種叫法:假底。從制作手法上,分為圈足和挖足兩種。制作壺坯時候,如果是在底面上附一層泥片,然后挖去中間留下周邊之一圈為壺足的,這種叫挖足。如果不是直接貼泥片,是直接另做的圈形貼附到壺底作為壺足的則叫圈足。
托榫足
也稱作“挖犴門”,“連角足”。在方器的各個面開挖,形成扁梯形托榫足。紫砂方器的底部,開挖矮而寬的敞口,形成扁梯形托榫壺足,其形似“犴門”,故俗稱“挖犴門”。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