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什么比打鹵面更適合懶人吃的了,肉、菜、湯、面一應(yīng)俱全,做起來還省事。稀里呼嚕吃完,刷碗都簡單,為什么?沒油啊!
一般來說,夏天吃炸醬面、芝麻醬面,因為可以將煮好的面過涼水,吃著爽口。天氣涼快了,就吃打鹵面。
打鹵面是北方地區(qū)的家常面食,一般用黃瓜、肉片、木耳和黃花菜加水淀粉勾芡為鹵,也有用牛羊肉的,有講究的用口蘑肉片,也有更高級的用火腿海參。講究人家還要放鹿角菜。最后現(xiàn)炸點花椒油一潑,撒上香菜,齊了!
家常豬肉片黃花木耳打鹵面南方人看不明白,這不就是淀粉羹嘛!和杭州的西湖牛肉羹很象嘛!那玩意兒能拌面吃嗎?象糨糊一樣?
哼哼!不光能吃,而且好吃,好吃極了!但要想好吃可不簡單,民國時期老北平美食家唐魯孫先生回憶京城最有名的打鹵面:和名伶言菊朋在東興樓吃飯,言點了個燴三鮮,并指明要海碗盛,再要一碗白坯兒(光面條),拿燴三鮮當(dāng)鹵澆在面上吃。
新文化運動先驅(qū)劉半農(nóng)先生喜歡搜奇訪勝,一次到宣武門外下斜街明代古剎長樁寺探幽,趕上午飯時間,主持壽全大師準(zhǔn)備了茄子素鹵面,茄子是附近菜園子現(xiàn)摘的,小磨香油是戒臺寺自己榨的,加上寺里的鋪派(伺候長老的雜役)手藝好,這頓茄子素鹵面比城里大飯莊子還高明的多。
普通人家的打鹵面其實就是黃瓜肉片雞蛋湯勾芡,煮好面,澆上鹵,就能一家子痛快吃上一頓,比起炸醬面來就不用準(zhǔn)備面碼了。
清真豆腐腦也是打鹵,用嫩羊肉片和張家口外的口蘑渣子熬湯,如果要吃素鹵,就不用羊肉片,而加入黑木耳和金針菜。
北京的澆鹵汁的豆腐腦兒打鹵面到了臺灣就變成了“大魯面”,想來是受到魯肉飯的影響吧。不過臺灣有一種“擔(dān)仔面”真的很好吃,一小撮剁碎的燉肉,用蔥花爆香,帶著濃濃的肉汁澆在黃色的油面上,灑上切碎的韭黃,再切上半顆鹵蛋,每碗面僅是兩口的份量,味道香濃,誘人食欲。
有時候家里做燉豬蹄或燒鳳爪,吃剩的湯汁放入冰箱,原料中大量的膠原蛋白使湯汁成為果凍狀,吃面時扣上一大勺,待融化后將花椒、大料揀出,再澆點老抽,拌而食之,一絕!
如今在上海,您要是想吃這口兒了,自己又懶得下廚,就直奔金匯路上“豐盛胡同”,跟伙計說來碗“刀削打鹵”,先吃半碗,然后再加醋,如果您趕得巧,柜上有剛泡好的臘八醋,那可真是地道極了!
上海“豐盛胡同北京菜”的“刀削打鹵面” 臘八蒜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