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陳寅恪的學術精神和研究方法
王國維和陳寅恪的關系是非常密切的,陳寅恪在挽詞里講:“風義平生師友間”,既是與師長之間的關系,又是朋友之間的關系。當時王國維與陳寅恪都是清華國學研究院的導師,王國維在他的遺書中說,“書籍一項,請陳吳料理?!标惥褪顷愐。瑓鞘菂清?。吳宓是當時清華國學研究院的主任,與陳寅恪有極深的友情,也是近年來討論得比較熱的一個人物。吳宓的日記,三聯書店出版了10厚冊,基中有許多寶貴的歷史資料。王國維說請陳吳料理書籍,我覺得無疑是王國維向陳寅恪的文化托命。所以王國維的死對陳寅恪的震撼是非常大的,同時也只有陳寅恪真正理解他的死因。
王國維的蓋棺論定,也是由陳寅恪來作的。我剛才講了,王國維死后,他作了挽詞,還作了挽詩,另外還有挽聯。陳寅恪的挽聯寫的是:“十七年家國久消魂,猶余剩水殘山,留與累臣供一死;五千卷牙簽新觸手,待檢玄文奇字,謬承遺命倍傷神?!毕侣摰摹爸嚦羞z命”就是指整理書籍的事。王國維的遺著整理出版,也是陳寅恪寫的序。后來清華大學師生為王國維立紀念碑,碑銘也出自陳寅恪的手筆。這一系列文字都涉及到對王國維的評價,是迄今我們看到的最正確的評價。所以我說對王國維的整個生平學術的蓋棺論定,也是由陳寅恪來作的。這些相關的文字極端重要,如果是對上一個百年學術掌故感興趣的朋友,不可能不讀這些東西。
陳寅恪在《清華大學王觀堂先生紀念碑銘》中說:“士子讀書治學,蓋將以脫心志于俗諦之桎梏,真理因得以發(fā)揚。思想而不自由,毋寧死耳。斯古今仁圣所同殉之精義,夫豈庸鄙之敢望。先生以一死見其獨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論于一人之恩怨,一姓之興亡?!边@里又在探究王國維的死因,他把王國維的死,看作是一個學者追求和保持自己的“獨立自由之意志”。接下去又說:“來世不可知者也。先生之著述,或有時而不章。先生之學說,或有時而可商。惟此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歷千萬祀,與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這些評價,是評價王的著作,對陳寅恪自己完全適用。
陳寅恪特別強調學者的“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這也是陳寅恪一生所堅持的思想精神。陳寅恪早先曾留學日本、美國、德國等,回國后在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作導師。后來清華國學研究院不辦了,他就在清華大學文史兩系作教授。1937年抗日戰(zhàn)爭開始了,北京的幾個大學遷到云南昆明,成立聯合大學,北大、清華、南開三個學校合成西南聯合大學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