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公元779~831年),字微之,別字威明,洛陽人,為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樂府”,與白居易齊名,世稱“元白”,詩作號“元和體”。元稹為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孫。元氏為虜姓大族,枝葉繁茂,但在唐代日漸衰落。遠(yuǎn)世的輝煌與近世的不屑,及父卒后家境的困窘,促使元稹勵志苦學(xué),并成就了他不朽的政治和文學(xué)生涯。有《元氏長慶集》60卷,補(bǔ)遺6卷,存詩830余首,收錄詩賦、詔冊、銘諫、論議等共100卷。
巫山縣城濱江路所立的元稹雕塑
元稹的創(chuàng)作,以詩成就最大。而他在散文和傳奇方面也有一定成就,其傳奇《鶯鶯傳》(又名《會真記》,實為元稹一段經(jīng)歷之自傳),記敘張生與崔鶯鶯的悲情故事,文筆優(yōu)美,刻畫細(xì)致,引人入勝,實為唐人傳奇中不可多得之名篇,被后世改編成《西廂記》。
在詩學(xué)上他十分推崇杜詩,但他師杜而不泥杜。其詩淺易明快,刻畫真切感人,富于情趣。他的樂府長篇敘事詩《連昌宮詞》,針砭時政,提出“圣君賢卿”的政治理想,為歷代詩評家所推崇,認(rèn)為“有監(jiān)戒規(guī)諷之意”,“有風(fēng)骨”,是“新樂府”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唐詩中的長詩名篇之一,與白居易《長恨歌》齊名。
而元詩中最具特色的還是情詩(有人亦稱之為艷詩)和悼亡詩,代表作有《兔絲》《和裴校書鷺鷥飛》《菊花》《離思五首》《遣悲懷三首》等。如他的《離思五首》,寫得可謂纏綿悱惻:
(一)
自愛殘妝曉鏡中,環(huán)釵謾篸綠絲叢。
須臾日射燕脂頰,一朵紅蘇旋欲融。
(二)
山泉散漫繞階流,萬樹桃花映小樓。
閑讀道書慵未起,水晶簾下看梳頭。
(三)
紅羅著壓逐時新,吉了花紗嫩麹塵。
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紕縵最宜人。
(四)
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五)
尋常百種花齊發(fā),偏摘梨花與白人。
今日江頭兩三樹,可憐和葉度殘春。
在這五首詩中的第四首尤為著名,可謂家喻戶曉,膾炙人口。
這首詩是元稹為悼念妻子韋叢寫的,在歷代描寫愛情題材的古典詩詞中,堪稱名篇佳作。唐德宗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太子少保韋夏卿的小女兒、年方二十的韋叢(字茂之,京兆杜陵人。身世顯赫,其上七世祖父封龍門公。龍門之后,世率相繼為顯官),下嫁給24歲僅為秘書省校書郎的詩人元稹?;楹笏麄?nèi)缒z似漆,過著溫馨甜蜜的生活。但好景不長,造化弄人,唐憲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年僅27歲溫柔賢惠韋叢被病魔奪去了生命。此時31歲的元稹已升任監(jiān)察御史,愛妻的去世無疑對他是一個沉重打擊,他悲痛萬分寫下了一系列的悼亡詩,而《離思》也正為此而作。
這首詩用世間至大至美的形象來表達(dá)對亡妻的無限懷念,感人至深,催人淚下。而在一首詩里同時以水、云、花三種物質(zhì)喻人,可謂匠心獨(dú)運(yùn),前無古人,起到了很好的藝術(shù)效果。詩說:經(jīng)歷過滄海之水的洶涌澎湃,就不會再為一些細(xì)小涓流所吸引;領(lǐng)略過如夢似幻的巫山云雨,那別處的景觀就根本不值一提!“我”雖然常在美女如云的花叢中穿行,卻視而不見,懶得去欣賞,這一半是因為修身養(yǎng)德,遵循自己處世的原則,一半則是因為心里只有你再容不下其他人。
這是一首非常著名的愛情詩,一二句詩皆化用典古,隱喻他們愛情之深廣篤厚。首句化用《孟子·盡心》篇“觀于海者難為水,游于圣人之門者難為言”句,用滄海的深闊無邊隱喻他們情深似海;第二句則運(yùn)用宋玉《高唐賦》《神女賦》中巫山朝云(或巫山神女)之美麗飄逸,隱喻愛妻柔美賢惠無與倫比,以此襯托愛人在自己心目中所具有的地位無法取代。
“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币驗槠湟饩硟?yōu)美,含義豐富,成為人們喜歡借用的一副聯(lián)語。而“曾經(jīng)滄?!薄俺齾s巫山”,不僅用來表達(dá)愛情深厚堅貞永固,還常被人們用來形容閱歷豐富而眼界極高。很顯然,這首詩也從客觀上進(jìn)一步提升了人們對滄海之水、巫山之云的認(rèn)識。
元稹曾多次行走三峽。有資料顯示,白居易刺忠州(元和十四年即公元819年)時,元稹除了在這年三月,與白居易相遇于峽州之夷陵,相話三宿而別外,尚有多次會晤。所以元稹對三峽的人文地理非常熟悉,我們可從他大量描寫巫山景觀和運(yùn)用巫山典故的詩中看出來:
巫峽連天水,章臺塞路荊。(《答姨兄胡靈之見寄五十韻》)
巴童唱巫峽,??驮捝駷{。(《泛江玩月十二韻》)
燭隨花艷來,騎送朝云去。(《酬樂天赴江州路上見寄三首》)
萬里寄書將出峽,卻憑巫峽寄江州。(《憑李忠州寄書樂天》)
陰山鳴雁曉斷行,巫峽哀猿夜呼伴。(《何滿子歌》)
巫峽隔波云,姑峰漏霞雪。(《月臨花〈臨檎花〉》)
主 編:劉慶芳
微信號:461269457
投 稿:cqwslqf@163.com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