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看于榮光導(dǎo)演金庸先生的《天龍八部》,雖然該片自開播吐槽不斷,但由于喜愛《天龍八部》還是跟著看了看,以前沒去認真去研究過書中的人物,現(xiàn)在仔細一捋,書中的主人公居然都跟呼市有關(guān),“南慕容,北喬(蕭)峰”,姑蘇慕容是十六國燕國后人,書中有道:灰衣人恨鐵不成鋼地道:“你高祖有兒子,你曾祖、祖父、父親都有兒子,便是你沒有兒子!嘿嘿,大燕國當(dāng)年慕容皝、慕容恪、慕容垂、慕容德、慕容龍城何等英雄,卻不料都變成了斷種絕代的無后之人!”(《天龍八部》)灰衣人即慕容復(fù)的父親慕容博,提到到慕容皝、慕容恪、慕容垂、慕容德歷史上都有其人,慕容龍城是金庸虛構(gòu),龍城級現(xiàn)在的遼寧朝陽,是慕容建立第一個朝代前燕。下面咱們就捋一捋鮮卑三雄——慕容,拓跋,宇文的恩恩怨怨
漢初,匈奴盛極一時,東胡被匈奴冒頓單于打敗,遂分為兩部。居住在烏桓山的稱為烏桓,而居住在鮮卑山的便是鮮卑,二者均受匈奴奴役。
公元91年,竇憲在金微山大破北匈奴,從此北匈奴西遁,南匈奴內(nèi)附,南匈奴就是昭君和親的部落,建于東漢的昭君墓就在呼市南郊大黑河岸邊,千年青冢矗立千年,成為民族融合的象征。
公元207年,曹操北滅烏桓,觀滄海就是曹操滅完烏桓寫的,烏桓沒了,鮮卑一統(tǒng)今日的蒙古大草原。
西晉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匈奴人劉聰攻陷洛陽、擄走懷帝,史稱“永嘉之亂”,此后晉室南渡,北方成了五胡十六國相互征伐的戰(zhàn)場。鮮卑族就是在這個時期登上了逐鹿中原的歷史舞臺。
慕容氏前燕
一、慕容氏
十六國時期,慕容氏共建立了五個國家——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和西燕。公元337年,慕容皝稱燕王,以龍城(今遼寧朝陽)為國都,這便是前燕。后來前燕被前秦苻堅所滅,而前秦南征東晉失敗后,苻堅被殺,慕容垂建立后燕,慕容泓建立西燕。
隨后后燕滅西燕,統(tǒng)一慕容氏。
與此同時鮮卑拓跋氏崛起,建立北魏,北魏首先將后燕攔腰截為兩段,南為南燕,北稱北燕。
最終北燕被北魏所滅,南燕被劉裕所滅。至此慕容氏的燕國全部被滅。
金庸先生的《天龍八部》是我從小喜歡看的一部書,書中的“南慕容,北喬峰”都是古代少數(shù)民族,一個是鮮卑族,一個是契丹族,而且都是貴族。鮮卑慕容在十六國時期,建了那么多“燕”國,其中最厲害的當(dāng)屬建立后燕慕容垂,可謂一代名將,最終被犬子拖累,在今涼城岱海附近被位于和林盛樂的鮮卑拓跋氏的“參合陂”戰(zhàn)役中大傷元氣,后燕一蹶不振。天龍八部中姑蘇慕容的武功“參合指”即由此而來。
拓跋氏北魏
二、拓跋氏
鮮卑拓跋部起源于內(nèi)蒙古大興安嶺“嘎仙洞”。后遷居至今呼市和林盛樂,開始拓跋鮮卑的龍興。
公元398年六月,拓跋珪在盛樂改國號為“魏”,史稱“北魏”。
公元431年,拓跋燾滅胡夏,平山胡,西逐吐谷渾。
公元436年,拓跋燾滅北燕。
公元439年,拓跋燾滅北涼,至此,鮮卑拓跋部一統(tǒng)北方。
公元471年,孝文帝拓跋宏即位后,通過遷都洛陽和改易漢俗使鮮卑族逐漸漢化,從此拓拔改為“元”姓。拓跋鮮卑也被史學(xué)家認為中國歷史上最“可愛”的少數(shù)民族,在強勢政權(quán)的情況下,主動改漢姓,著漢服,娶漢女,說漢語。使拓跋鮮卑主動融入華夏族,并留下了許多燦爛的文化,現(xiàn)今的“云岡石窟”,“龍門石窟”皆于此。
北魏立國約150年,后被宇文泰和高歡瓜分,北魏也分裂為西魏和東魏。
宇文氏北周
三、宇文氏
鮮卑宇文部最初分布于今天的遼西西拉木倫河和老哈河一帶,與鮮卑慕容部一樣,是東部鮮卑的一支。宇文部曾與慕容部發(fā)生多次爭斗,宇文不敵慕容。終于在公元344年,宇文部受到慕容部毀滅性的打擊。后呼市的武川成了宇文氏的祖居地。
公元532年,高歡立魏孝武帝元修,掌控朝政大權(quán)。元修為擺脫高歡所控,從洛陽出逃至關(guān)中投奔宇文泰。此后北魏分裂。高歡立元善見為帝,遷都鄴城,史稱東魏,高歡是鮮卑化的漢人,祖籍包頭固陽,距武川不遠;宇文泰殺元修,立元寶炬為帝,都長安,史稱西魏。宇文泰是武川人,鮮卑宇文和鮮卑化的高氏開始廝殺。敕勒歌就是這時候誕生的。
公元550年,高歡之子高洋廢掉東魏傀儡,自立為帝,改國號為齊,史稱北齊。
公元557年,宇文泰的兒子宇文覺廢西魏恭帝,自立為帝,改國號為周,史稱北周。
北齊和北周一個是包頭固陽人所建,一個是呼市武川人所建,都是呼市及周邊人氏。
公元576年,北周武帝宇文邕發(fā)兵攻北齊,并于公元577年攻陷北齊都城鄴城,北齊后主高緯被擒,鮮卑宇文氏一統(tǒng)北方。
所以十六國的北魏,北齊,北周,后燕,胡夏等歷史都跟呼市及周邊有千絲萬縷的關(guān)系,鮮卑三雄有兩雄發(fā)跡于呼市,而其中一雄被居于呼市的霸主在呼市周邊一舉擊潰,成為鮮卑慕容的傷心地。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