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如海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那是文天祥的高尚和偉岸。刺客不怕死,也勇于去死,卻遠(yuǎn)沒有這樣的殊榮。要么殞命荒冢、埋骨青山,要么死無葬身之地。刺客的名字都無足重輕。
然古人更重道義,能為義而悲愴赴死,眼睛都不眨一下。有名或無名的刺客,都有很大一部分是這樣的人。司馬遷在史記中也不吝筆墨寫了五個刺客,分別是春秋時的曹沫,167年后的專諸,又70年后的豫讓,再40余年后的聶政,而后220年的荊軻。
曹沫是魯國人,勇猛有力,侍奉魯莊公,敗績累累。曹沫膽子大,把刀架在齊桓公脖子上,逼著齊桓公答應(yīng)歸還魯國的土地,然后丟下匕首而面不改色。齊桓公可以背棄盟約,管仲說會失信天下,于是魯莊公得到了土地。
曹沫其實就是膽子大,算不得標(biāo)準(zhǔn)的刺客,一個臣子的忠勇可嘉而已。所以,司馬遷著墨很少,輕描淡寫地寫了曹沫,作為第一個所謂的刺客。
167年后的專諸,有了更完整的刺客形象和風(fēng)范,也多了幾分悲壯。
伍子胥是刺客伯樂,發(fā)掘了專諸,見“專諸方與人斗,將就敵,其怒有萬人之氣,甚不可當(dāng)”,于是和專諸交往。伍子胥洞見專諸有死士的潛質(zhì),便推薦給了公子光。公子光優(yōu)待專諸,養(yǎng)他來對付勁敵吳王僚。
公元前515年,公子光設(shè)下鴻門宴,引來吳王僚。專諸把匕首放到烤魚的肚子里,進(jìn)獻(xiàn)上去。到吳王僚跟前,專諸掰開魚,趁勢用匕首迅速刺殺王僚,吳王僚當(dāng)場斃命。然侍衛(wèi)人員擊殺死了專諸。專諸的劍叫魚腸劍,也名魚藏劍。此后,公子光自立為國君,他就是吳王闔閭。
專諸完成了一次絕美的刺殺,目標(biāo)死掉,自己也英勇就義。食君之祿,當(dāng)報答君恩,專諸的命是伍子胥和公子光給的;他生命的唯一意義,也當(dāng)為公子光而死得其所。刺客和政客,專諸和公子光之間,正義和道義似乎都不沾邊。而刺客專諸,實現(xiàn)了一次完美的刺殺,稱得上真正的刺客。
在我看來,刺客的死是必然的,而能否殺掉目標(biāo),是衡量刺客實力和水平的標(biāo)準(zhǔn)。專諸和公子光精心策劃,縝密的刺殺計劃獲得成功,也證明了彼時豢養(yǎng)刺客的價值和意義。伍子胥的心機(jī)沒有白費,公子光的期望沒有辜負(fù),專諸也完成了人生唯一一次生命和存在的交換。
為報恩而當(dāng)刺客的,不僅有專諸一人。70年后的豫讓,刺客的執(zhí)念更令人嘆息。而他唯一的目的,也是為了報答主人智伯的知遇之恩。豫讓是智伯的家臣,但智伯很器重他,所以豫讓很感動、感恩。趙襄子滅掉了智伯,還把他的頭蓋骨漆成飲具。
逃到山里的豫讓開始了漫長的復(fù)仇和刺殺之路。豫讓偽裝成修廁所的人,欲刺殺趙襄子,卻被發(fā)現(xiàn)而被捕。趙襄子覺得家臣為主人復(fù)仇的人是閑士,于是放了豫讓。
豫讓的執(zhí)念不改。他把漆涂在身上,使皮膚爛得像癩瘡,然后吞下炭火,使自己的聲音變成嘶啞,喬裝打扮連他的妻子都不認(rèn)識他。豫讓精心算準(zhǔn)了趙襄子的出行時間和路線,埋伏于橋上,不料再次被抓,行刺失敗。趙襄子不解,豫讓說:“至于智伯,國士遇我,我故國士報之?!?/span>
刺殺無望,豫讓仰天長嘯,請求趙襄子脫下衣服一件,讓他象征性地完成刺殺。而后,豫讓悲戚萬分,伏劍自殺。豫讓的死,讓趙國人感動和悲泣。豫讓一生的刺客執(zhí)念,從未改變,不在乎生命,只求回報恩人。
豫讓這個刺客,把道義推到了極致。他最敬重的恩人,死掉且受到了侮辱,他發(fā)誓要用自己的一生去復(fù)仇。刺客的堅韌和專注如一,在豫讓這里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豫讓的故事,留下了“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的歷史典故,讓世人動容,也讓太史公欽佩萬分。
聶政是武功最高強的刺客。
聶政的出生年月都是謎。他曾是一個屠戶,年輕時也是一名俠客。和之前的刺客相比,聶政多了俠客的豪氣。行俠江湖的高手,總是令人敬仰和崇拜。他忘不了嚴(yán)仲子對自己的知遇之恩,聶政在母親死后守孝三年,然后開始了刺殺之路。
聶政的目標(biāo)很明確,也不喬裝打扮,更不玩套路。一人一劍,刺殺韓國國相俠累。沒有任何策劃,聶政是如何沖到國相面前的,如何做到的呢?這個畫面很難想象。一般意義上的刺客,比如專諸和豫讓,都費盡心思偽裝自己,才能給予敵人致命一擊??陕櫿1?,一把劍,沒有什么花里胡哨,全干貨地殺殺殺,就干掉了俠累;而后,勇猛的聶政,又殺掉了數(shù)十人。要知道,國相身邊的侍衛(wèi),也絕非泛泛之輩,起碼也是江湖高手網(wǎng)羅而來的。
聶政刺殺掉國相俠累的畫面,很難想象。但有一點可以肯定,聶政的本領(lǐng)高超,劍術(shù)一流,否則難以完成匪夷所思的不可能的任務(wù)。
更凄慘的是,刺殺成功后,聶政自己剝掉面皮,挖出眼睛,然后還挑出自己的肚腸,死掉。他的目的,是為了不連累他的家人。后來很久,都沒有人知道聶政是誰。
聶政是一個最寂寂無名的刺客,卻也是一個刺殺水平最高的刺客。他的刺殺,簡單直接,完成度100%;他刺殺的對象,是韓國國相。如果韓國后來強大起來,沒有秦國,我相信:聶政會成為歷史上最有名的刺客。而完全沒有荊軻的什么事。
但沒辦法,我們大多數(shù)人還是牢牢地記住了荊軻,千百年來吟唱著“風(fēng)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fù)還”,為荊軻而感懷萬分。刺秦的荊軻,以圖窮匕見的方式,以投名狀的心機(jī)站到了秦王的面前,完成的卻是一次非常失敗的刺殺。
我始終覺得,荊軻作為一名刺客,是相當(dāng)失敗和有失水準(zhǔn)的。其一,他有東施效顰之嫌,他抄襲專諸魚藏劍的方式,卻不得要領(lǐng)。其二,他沖到秦王殿上,心理素質(zhì)不過硬,緊張惶恐被看出端倪,完全沒有職業(yè)刺客的素養(yǎng)和水準(zhǔn)。其三,秦始皇繞圈幾下就躲過了他的伏擊,和聶政相比,荊軻的劍術(shù)被聶政甩幾條街。都不知道他平時怎么練的。
但司馬遷總共寫了五個刺客,最后還是傾注最多的筆墨在荊軻身上。后人也非常理解司馬遷,把荊軻奉為了刺客之神。刺秦的人遠(yuǎn)不止荊軻一個,還有秦舞陽、高漸離、倉海君、張良等。特別是高漸離,在荊軻死后進(jìn)宮,眼睛被弄瞎的情況下,還要為好友荊軻復(fù)仇,刺殺秦王失敗而慘死。
刺客都得死。幾乎所有的刺客都躲不過這樣的宿命。且許多刺客死后都無人能知。畢竟職業(yè)殺手的一生,就是完成心無旁騖的絕殺一擊。不管是為道義、為報恩,還是卷入政治刺殺之中,刺客都很難全身而退。刺客關(guān)心的,也非自己的性命,而是目標(biāo)的命。
我其實不太喜歡荊軻,這個被推上刺客神壇上的刺客。他牢牢地霸占了千年來刺客的霸主C位,就因為他刺殺的是最大的官,是一個皇帝?一個刺客,刺殺的結(jié)果不應(yīng)該是最重要的嗎?荊軻刺秦的失敗,如何演繹出了他的刺客網(wǎng)紅之路呢?實在是令人費解。
壯士一去兮不復(fù)還的悲壯,或許才是真正的原因。刺殺是血腥的,而荊軻刺殺前的前戲,有友誼高歌、有易水離別、有從此天各一方的命運無常。所以,成為了傳奇和不朽。原來,有時候,前戲才是更重要的。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