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以來,小鎮(zhèn)的舊城區(qū),四條街道的車和人漸漸多了起來。街道像四條河涌,人流和車輛似河水,或急或緩,或滯停,或蠕動,或疾淌。
出城外新城區(qū),不走大街專鉆小巷。從家后面的小巷出到大街,橫跨過去進入對面的一條小巷,小巷曲徑通幽,在中間的一段,常常灑著紅色的三角梅花瓣,有落英繽紛的感覺。
每到這段巷子,都下車推著車慢行。三角梅的花瓣隨微風從身邊輕飄,小巷盡顯示其深幽的安寧。
小巷的最后一截,路邊有一棟八十年代的舊樓,方方正正的的兩層樓房,是當時最流行的洗石米外墻,微紅色的水洗石米,嵌著一些鮮綠色棱形圖案,特有時代感。
一樓門口的走廊外有矮墻,門口的右邊放著一張舊汽車椅子。有這張椅子,整個走廊都顯得閑悠。
這是某友的舊宅,現(xiàn)在是租給多戶人家居住。特喜歡那走廊,曾經在冬日里幾次帶著茶具到那走廊喝茶,去的時候是午后,有陽光灑身上很舒服。
?小鎮(zhèn)從省城回來了很多人,聽說出現(xiàn)幾只羊,這一來,什么地方都不去了,待在家里翻書。
這些天翻出兩本舊書,其中有《王張氏》,作者王犁犁。記得去年淘到這書時,以為是王犁老師的著述,誰知道收到書時,發(fā)現(xiàn)多了一“犁”。
近來看王犁老師和顧邨言老師朋友圈,常常提到一個人-賀友直先生。
到一樓翻一下,原來自己收集了賀友直老爺子很多書和連環(huán)畫。
賀老爺子最出名的連環(huán)畫是《山鄉(xiāng)巨變》,1961年由上海美術出版社的《山鄉(xiāng)巨變》連環(huán)畫共有四冊,是董子畏根據(jù)周立波的長篇小說《山鄉(xiāng)巨變》為作品原型進行改編創(chuàng)作、賀友直繪制。
《山鄉(xiāng)巨變》講述了1955年湖南省某個僻靜的山鄉(xiāng),在當時掀起的農業(yè)合作化運動,席卷和沖蕩了整個山鄉(xiāng),使山鄉(xiāng)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以及習俗、生活都起了巨大的變化。
據(jù)有關資料介紹,1963年文化部與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舉辦的第一屆全國連環(huán)畫評獎活動中,《山鄉(xiāng)巨變》榮獲一等獎,被譽為中國連環(huán)畫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
另外一冊張晨主編的《中華詩書畫三絕》。書是扉頁蓋有“首都圖書館藏書”章,還有二維碼。
這書是劉墨老師推薦,此書是1998年6月1版1印,印數(shù)為500冊。
顧問有王充閭、楊仁愷。主編張晨,副主編有:任惜時、劉墨、張國元、義友。
王充閭作序,此書收集了古今六十五位詩書畫兼工的藝術家的詩書畫代表作品,每位藝術家編成一個單元,每個單元分成“引述”“詩選”“書法選”“畫選”“集評”五小節(jié)加以評述。
如王充閭在序言所說:整體看來,可見中華“三絕”藝術史之概貌;傾心靜讀,猶如欣賞一部部詩情、畫意、書韻交融互滲的生命交響曲。作為一項開創(chuàng)性的研究成果,評傳雖篇幅不長,卻凝結了大量的鉆研之功,更不乏獨得之精見。編著者力求在總結、評述每位名家的“三絕”成就的同時,探索其間的文化堂奧。且不說這種探索所獲得的寶貴價值,單就其拓荒的勇氣、求索的精神而言,也是非常值得稱道的。
自己也有些書,普通書多,像書友們所說的珍本孤本基本沒有。自己讀數(shù)也不夠認真也不精讀,大多是囫圇吞棗。
清人張潮的《幽夢影》聊到藏書和讀書如是說 :藏書不難,能看為難;看書不難,能讀為難;讀書不難,能用為難;用書不難,能記為難。
常常對自己說,人,不用太復雜,有茶有書便是自己的生活。不羨慕別人,各人的精彩背后都有辛酸。皇帝有皇帝的苦惱,乞丐有乞丐的快樂,很多東西是不可復制的。
壬寅年冬月十二,整理于靜心齋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