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錢的藝術家(附照片)
[法]朱迪特·本哈姆·于埃
藝術家們都是落魄潦倒、視金錢為糞土、自恃清高的家伙?《藝術家也愛金錢》(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出版)通過講述歷史上十三位畫家的藝術生意軌跡,揭開藝術家作為商人的神秘面紗,揭示了他們不為人知的側(cè)面,同時也論證了金錢的誘惑并不是當代的特權。當然,也并不是人人都能扮演好藝術家和生意人的雙重角色。
丟勒:一位善于自我推銷的人
十六世紀,當意大利公國內(nèi)的藝術作品層出不窮的時候,在德國藝術領域中兩位天才嶄露頭角,他們的出現(xiàn)打破了人們?nèi)詫⑺囆g家看成是手工業(yè)者或樸素的手工繪畫者的看法。一位是盧卡斯·克拉納赫,他在商業(yè)頭腦的刺激下,顯示出無窮無盡的創(chuàng)造力。另一位叫做阿爾布雷特·丟勒(1471—1528),是一位非常出色的畫家,他的畫作纏繞著集體記憶并使人產(chǎn)生擁有其作品的炙熱欲望。丟勒通過自己對藝術體系的理解,創(chuàng)作出一個作品并對其加以改造。他不僅是一位偉大的藝術家,更是一位善于推銷自己藝術的大師。
木刻版畫起源于十五世紀初期,銅版畫誕生于十五世紀中期,蝕刻則在十五世紀末期才悄然興起。最初,這些技術被看做是一種相對不太貴的復制方式。丟勒則證明,雕刻本身就是一種藝術表現(xiàn)形式。
1943年,偉大的藝術史學家、德國籍猶太人歐文·潘諾夫斯基流亡在美國,為丟勒寫了一首懷舊的德國頌歌。潘諾夫斯基著重描繪出了丟勒雕刻藝術的影響程度:“正是通過圖形藝術,德國成為藝術領域的強國。這些都拜一人所賜,這個人就是著名畫家、享有國際聲譽的銅版畫師或者木刻版畫師阿爾布雷特·丟勒。在超過一個世紀的時間里,他的版畫停留在一個從未被企及的完美的水平,并將作為其他版畫、繪畫、雕塑、搪瓷、掛毯、裝飾板和陶器的典范,出現(xiàn)在不僅僅是德國,還有意大利、法國、荷蘭、俄羅斯、西班牙,甚至間接地影響著波斯?!?div style="height:15px;">
丟勒出生于1471年5月21日,家里八個孩子中排第三?;蛟S是受到家庭影響,他對畫畫表現(xiàn)出極大的天賦與興趣。丟勒在1486年成功說服老爸允許他學畫畫。從1490年起,他開始了為期四年的學習。他在去意大利首次旅行的回程中,開始瘋狂作畫。1495至1500年間,他除了夜以繼日地作畫之外,更重要的是他親自出版發(fā)行了自己的六十多幅木刻版畫和銅版畫作品。一時之間,他名聲大噪。
他有大量的作品問世。如今有限的版畫作品數(shù)量并不能展現(xiàn)它的傳播范圍。一幅銅版畫可以制作很多份:小紅衣主教銅版畫,丟勒畫了兩百份;更大的人物肖像,勃蘭登堡的阿爾布雷特,不少于五百份。
版畫是非常重要的意外之財。藝術家自己也承認:“自此以后我將投入到版畫中,如果我更早地開始此項創(chuàng)作,我將會有超過一千埃居的錢?!?div style="height:15px;">
我們大可不必動腦想象丟勒自己揮動刀具和鑿子的模樣。因為大部分時候,他只是概述自己的構思,由熟練的工匠幫他完成。這就是所謂的分工。丟勒作為版畫師從這項新的藝術活動中獲取了利益和榮譽,毫無疑問,他才是版畫的作者。
雕刻工匠們開始學習所謂的“丟勒風格”。在他的創(chuàng)作中,每一條暈線和每一個輪廓都有非常明確的作用。它們生動而靈活,使作品充滿生氣。墨黑用來表現(xiàn)陰暗的部分,相對地,白色用來表達光和明暗之間的重要性。這種新風格的靈感部分來自同時代流行的意大利藝術。
1498年,丟勒完成了一部了不起的杰作——《啟示錄》木刻組畫。這部作品包含十五幅不朽之作,正面是木雕,背面刻有經(jīng)文。這是一個藝術家在沒有外界幫助的情況下,首次自己融資并出版圖書。
為了確保他的作品能被立即認出,丟勒制作了一個在那個時代被人們稱為“花押字”的東西,也就是如今的商標。根據(jù)字體設計D被A緊緊包圍。隨著時間的推移,花押字被用在一些作品中。
從1497年起,這位具有商業(yè)天賦的畫家雇用了兩個代理人負責將他自己的雕刻作品銷售到紐倫堡以外的地方。他們開辟這條途徑以期用大師的肖像換取現(xiàn)款。他的行為是前衛(wèi)中的前衛(wèi),也可以說比前衛(wèi)更加前衛(wèi)。在版畫領域,最有實力的公司是由神圣羅馬帝國皇帝馬克西米連一世領導的。《馬克西米連一世的凱旋門》這幅作品是由一百九十二塊木板組成的巨大木刻版畫,其創(chuàng)作目的主要用于對皇帝的歌功頌德。在作品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丟勒的參與是有限的,但他提供了設計理念并參與協(xié)調(diào)工作。
1519年,馬克西米連一世去世,丟勒還沒有收到付款。1520年,他開始通過旅游尋找繼任者查爾斯五世來支付帝國債務。他在日記里詳細地記錄了一年的旅程經(jīng)歷。這位文藝復興時期德國偉大的藝術家,在關注藝術創(chuàng)作的同時,也在他的專欄中詳細記錄下旅行所產(chǎn)生的費用,“我的成本和費用:圣克里安之后的那個周四(1952年7月12日,星期四),我——阿爾布雷特·丟勒,和我的妻子啟程去了荷蘭。在埃爾蘭根度過一天后,我們在拜爾斯道夫作停留,花費了三磅差六芬尼。第二天,星期五,我們到達了福希海姆,我付了二十二芬尼交通費。然后從那里我去了班貝格,并贈予主教一幅圣女畫像——圣女的生活,一幅啟示錄和幾幅價值為一盾的版畫?!?div style="height:15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