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前些日子,跟一位朋友聊起來時,她突然問:“為啥孩子會對小帳篷情有獨鐘?”
原來她家3歲的女兒自從串門玩了小伙伴家的小帳篷后,一直心心念念要一頂。孩子念叨著不僅要把自己裝進(jìn)帳篷,還要把她那些寶貝玩偶統(tǒng)統(tǒng)請進(jìn)帳篷,儼然開始做起了打造小世界的夢想。
朋友有些猶豫,她的家里本來面積就不大,再放一頂小帳篷,實在是擁擠占地方。
看她發(fā)愁的樣子,我感同身受,回想當(dāng)年,我也是在糾結(jié)中,百般說服自己,終于為兒子添置了一頂帳篷。然而,我卻發(fā)覺這頂帳篷對孩子的意義遠(yuǎn)非一頂帳篷而已!
兒子欣喜若狂,那個占據(jù)了一平方的小角落似乎成為他的秘密基地,不經(jīng)過他的允許,我們甚至都不能往里瞧一眼。
想起朱永新教授在著作《讓孩子創(chuàng)造自己》一書中的一段話:
“每個人都有自己不想被別人知道的世界,都有自己需要保護(hù)的秘密。這個空間不應(yīng)該輕易被別人占領(lǐng)。許多孩子其實沒有什么秘密,他只是需要擁有自己的這樣一方神秘世界而已……”
每個孩子,都需要一個獨處空間。一頂帳篷,隔開距離,卻能帶給孩子擁有寧靜時光的心靈世界。
貳
有一次,和幾個媽媽組團(tuán)帶孩子去旅行,兩個家庭包一輛車。旅途有些漫長,時間坐久了,也就顯得無聊。
同車的媽媽一直努力在與自家兒子互動。
她雖坐在前排,卻一直扭身朝向坐在后排的兒子,問他:旅行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事?如果寫成作文應(yīng)該怎么寫?要不要玩一玩成語接龍,一起找一個話題辯一辯好不好……媽媽努力著,希望不讓旅途坐車的時光白白浪費。
然而,他的兒子卻把臉朝向窗外,只靜靜地看著外面的風(fēng)景,對媽媽說的很多話自動過濾。而看到路途中的一頭牛,一頭羊,孩子卻會興奮地指著大叫。
事實上,這個孩子一點都不屬于“安靜”類的孩子,相處的旅途時光里,我們見識了屬于男孩的“好動”,他甚至還有那么一點點“過度”。
看著車?yán)锏倪@一幕,我突然有些感觸,很多時候,我們總擔(dān)心孩子好動,但其實是父母用過密的愛和保護(hù),剝奪著孩子享受寧靜、練習(xí)安靜的機會。
孩子沉浸在自己游戲的時候,強行加入玩的行列;
孩子安靜看書作畫的時候,成人非要時不時讓孩子喝水、讓孩子吃水果……
一個被過度刺激的孩子,無法享受屬于自己的寧靜的時光,也不懂得如何與自己獨處。
孩子是需要獨處的。就像一幅畫,如果沒有留白,滿滿當(dāng)當(dāng)就會令人窒息;就像一首歌曲,如果沒有空間的旋律,激昂的唱詞只會令人生厭。
把孩子的生活安排的水泄不通,最終只會導(dǎo)致:孩子沒有機會學(xué)習(xí)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他們從小依賴他人來安排自己的起居,抗拒卻無力,不快樂卻無解。
因為從小沒有獨處,孩子從小害怕獨處,更無法安心度過與自己在一起的寧靜時刻。
叁
意大利著名導(dǎo)演費里尼說:“獨處是一種特別的能力,有這種能力的人并不多見。我向來羨慕那些擁有內(nèi)在資源、可以享受獨處的人,因為獨處能給人一個獨立空間,一份自由?!?/span>
有獨處能力的孩子,自帶高光。
想起紀(jì)錄片《零零后》中一個叫做“一一”的小朋友,在幼兒園的時候,她似乎顯得不合群,總喜歡獨自玩耍。
然而,孩子卻卻玩得自得其樂,面對鏡頭疑問,回答得令人驚訝:
“我喜歡獨自玩,我覺得一個人玩挺好的?!?/p>
“我有權(quán)利這樣?!?/p>
難能可貴的是孩子的父母,不急不躁,他們尊重孩子的選擇,保持理解的態(tài)度,讓孩子按著自己的節(jié)奏成長。
長大后的一一,并不孤獨,她不缺朋友,卻依然享受一個人獨處的時光。而她對獨處的理解顯得更為通透:
“如果說,朋友是接受來自這個世界的信息的話,那么,獨處就是整理來自這個世界的信息?!?/p>
讓孩子學(xué)會適當(dāng)獨處,是一份特別的滋養(yǎng),在紛擾的世界中,讓他們學(xué)會冷靜、淡然和從容。
這種潛移默化培養(yǎng)出來的能力,就是“獨處能力”、
一個人與自己融洽相處,即便沒有外界他人的存在,依然能夠很好地回應(yīng)內(nèi)心的沖動與需求。
孩子擁有“獨處能力”,更是他未來無形的“競爭力”。
肆
一頂小帳篷,對孩子意味著什么?
事實上,孩子迷戀的是被帳篷包圍的的感覺。這種依戀感,從孩子還在媽媽子宮的時候就建立了情感聯(lián)系。
出生后的襁褓期,孩子喜歡被緊緊擁抱;隨著慢慢成長,從媽媽的懷抱到爸爸的臂彎;隨著行動自如,孩子對所有狹小洞口和縫隙產(chǎn)生濃厚的好奇,他們喜歡鉆洞,喜歡被滾在軟軟的被單中,喜歡藏在窗簾后、桌子下,甚至是衣柜中……
這種緊緊被包圍的感覺讓孩子著迷,因為它能夠帶給孩子內(nèi)心最深處的安全感。而童年的安全感,是孩子未來面對世界的勇氣與底氣。
真正的安全感,不是依賴感。
心理學(xué)家阿德勒在《自卑與超越》中指出:內(nèi)心真正獲得安全感的孩子,即便父母不在身邊,即便父母在視線以外,他的內(nèi)心卻能感知到父母在守望著他。
打造一個專屬孩子的獨處空間,可以有不同的設(shè)計,可以安置在不同的位置,但一定有一個共同特質(zhì):隱秘的,溫暖的,舒適的。
它可以是一頂帳篷,也可以是父母為孩子收拾出來的一個小角落,只需要一塊軟軟的地毯,一個舒適的靠枕,一盞柔和的小燈,安置上孩子的書架,孩子的玩具箱,這個開辟出來的“一平米”世界,就會成為孩子身心得到暫時休憩的最佳場所。
記得兒子兩三歲的時候,那個不過一平米的帳篷承載了他童年時期眾多的寧靜歡愉。每天,總有數(shù)次,兒子總會鉆進(jìn)那個屬于他的空間,帶著他的寶貝玩具,有時候靜悄悄,有時候嘰嘰喳喳,這個小小的空間,藏著他的夢想和希望。
也自從有了這個帳篷,每逢我忙家務(wù)顧不過來的時候,孩子再不像之前那么纏著我要“媽媽陪”。似乎找到了與世隔絕的奧秘一般,他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做著自己喜歡的事。
有時候,我也會受邀參觀他的“房子”,他帶著滿滿的自豪感向我解釋他的布置。
有時候,孩子受委屈的時候,也會鉆進(jìn)屬于他的房子,休息片刻,重新出來的時候,儼然又換了一種心情。
這個小小的空間,讓他打發(fā)了寂寞,也成為他自我療愈的地方。
孩子雖然小,卻也一樣承受著屬于他們的壓力,當(dāng)他們與成人相互抵觸時,最好的辦法就是靜一靜,而那個專屬的空間,則可以讓他發(fā)泄完沒有發(fā)完的脾氣,擦干凈沒有擦干的眼淚,以及對著心愛的玩具訴說出不愿意讓誰知道的心聲。
別忘了,孩子也是個體,他也需要個人空間。
END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