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中有這樣一句話:“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那么何為“大智若愚”呢?
其實就是真正有智慧、聰明的人表面上看上去比較愚笨,因為他們的想法思維往往會超出人們的正常的范疇,所以不會別理解。
因此,在人生中行走的時候,千萬不要小看那些看上去“愚笨”的人,或許他們才是擁有大智慧的人。
鄭板橋在年過半百回憶過往歲月的時候,寫下來一句值得深思的話語:“聰明難,糊涂尤難,由聰明而轉(zhuǎn)入糊涂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心安,非圖后來福報也。”
每個人都在努力地成為聰明的人,身邊的聰明人太多了,自然就常見到“聰明反被聰明誤”的現(xiàn)狀。
事實上,也有一部分人從來不去爭什么,始終守著一片靜心,哪怕面對人們爭先恐后想要得到的事物,他們也不會為之所動。
于是在大多數(shù)人的心中,他們變成了不聰明的一群人,難道他們真的不聰明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為他們是 “難得糊涂”。
讓自己變得糊涂一些,既是一種大智慧,更是一種非常深奧的學問。
《漢書》中這樣說道:“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span>
水太清澈了就會沒有魚,人太苛求就會沒有伙伴。有時候?qū)ψ约?、對別人不太苛刻了,適當?shù)难b糊涂,才會讓自己更受歡迎。
人生很漫長,若是將人情世故看得非常重要,那么就會讓自己活得比較累,不會適當?shù)暮恳恍畔滦闹械膱?zhí)念,放低心態(tài),那么整個人的心境都將得到大幅度提升。
知世故而不世故,歷圓滑而留天真,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人生難得糊涂,看透不說透,看明不挑明,方為一種大智慧。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但是卻又與外在的事物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誰也無法脫離這個世界而獨自生存。
那么如何才能讓自己更受歡迎,盡最大可能擴展朋友圈,成為了人生中的必修課。
在現(xiàn)實生活中,究竟什么樣的人更受歡迎呢?有人覺得是能言善語者,因為他們能夠與別人進行很好溝通,但是言多必有失,說得越多,越會因為某句話而得罪別人。
其實,那些表面上一副愚鈍狀態(tài)的人,最受歡迎,因為他們能夠給人一種親近友善的感覺,使人不自覺地放下防備之心。
縱觀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可以找出很多“大智若愚”的人,比如司馬懿、索尼、李鴻章等等。
司馬懿是三國時期僅次于諸葛亮的謀略家,雖然他事事都不如諸葛亮,但是最后卻取得了成功,究其原因,就是司馬懿懂得裝糊涂。
在五丈原與諸葛亮對峙的時候,一方面他知道自己不能得到魏王的絕對信任,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不是諸葛亮的對手,于是便采取了“堅壁拒守,以逸待勞”的方法。
無論諸葛亮怎么叫陣,哪怕給司馬懿送來了婦人的衣服,司馬懿依然故作糊涂,毫不在乎,最后司馬懿獲得了勝利,還得到了很多封賞。
其實,早在司馬懿歸順曹操的時候,曹操便對司馬懿心存戒備,后來司馬懿為了自保而想方設法成為了曹丕的心腹,為其鞍前馬后,而在曹操面前則裝作一副愚鈍的樣子,最終得以存活。
其實,“糊涂”的最高層次就是明明什么都知道,卻什么又都不知道。
生活中有很多繁雜瑣事的事情,令人煩惱的事情也是一樁接著一樁的到來,若是每一件事都想要搞清楚前因后果,那么整個都將變得疲憊不堪。
想要跳出世俗的瑣碎之事,最好的方法就是看透不說透,明明能夠看懂事情的本質(zhì),卻故作一副毫不知情的樣子。
就像較真給生活帶來了什么好處?
若是在學習方面較真,那么可以有助于學習的進步,但是在生活太較真了,便會讓自己陷入煩惱、困擾之中。
總有一些人喜歡鉆牛角尖,遇到問題就要想要一探究竟,而人生也隨著這種性格走進了沒有出口的胡同里,若是懂得讓自己糊涂一些,那么所有的疑惑將會不復存在,而心也會變得敞亮許多。
《紅樓夢》里的王熙鳳就是一個“太聰明”,而結(jié)果不好的例子。
王熙鳳是一位非常精明能干的角色,看過原著的人可以感受到她是一位“脂粉堆里的英雄”。
她為人非常的果斷,做事也比較強硬,不會有任何的心軟,但是她將機關(guān)算盡,最后卻讓自己落了一副身心俱疲的結(jié)局,可謂是機關(guān)算盡,最后卻害了自己。
因此,想要讓自己獲得成功,獲得真正的幸福,那么便要讓自己成為一位大智若愚的人,看透不說透,以不變應對事物的變化。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