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人之間相處,通常會遇到以下問題 :
你向伴侶傾訴自己的感受時,他無法正確領會你的意思;
你想得到安慰時,他卻無情地潑你冷水,揭你傷疤;
你希望進一步拉進兩人的關系時,他總是不耐煩地擺擺手,“別來煩我”。
…… ……
愛情就是如此,你越是想得到什么,越是容易受挫,對方不經意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就會令你瞬間失望。
以上情況,相信不少情侶都遇到過,我們也經常因此陷入“自我懷疑”:他是不是不愛我了?我們的感情是不是到頭了?
并非如此,只是你們沒有達到“共情”,缺少基本的共情能力,才會造成你感受的偏差。
▼
共情(empathy),別稱“神入,同理心”,由人本主義創(chuàng)始人羅杰斯提出。
羅杰斯說,“共情是理解另一個人在這個世界上的經歷,就好像你是那個人一般。
但同時,你也時刻記得,你和他還是不同的;你只是理解了那個人,而不是成為了他、共情還意味著讓你所共情的人知道你理解了他?!?/span>
我們所遇到的,情侶之間總是互相抱怨“我根本沒有辦法和他溝通”,其實只是沒有找到正確的溝通方式,所以兩個人很難理解戀人的真實感受。
就像有句話說的那樣,我們總是把最壞的自己給最親密的人,把最好的自己陌生人。
我們可以參照資深心理咨詢師 Ed Neukrug提出的“共情回應方式”,培養(yǎng)自己的共情能力,做到更加有效地領會到伴侶的想法,以促成感情的升溫。
▼
1.對非言語行為的反饋(Reflecting nonverbal behavior)
此種行為較為容易,即對他人的言語行為之外的一種感同身受。
比如可以通過對一個人的表情,動作,眼神,理解到這個人的現(xiàn)實狀態(tài),對戀人的感受表示共情,
“通過你失落的表情,我能夠理解到你很難過,這段時間發(fā)生了不少事,讓你很受傷吧……”
“你看起來很沮喪,無精打采的,是不是最近遇到了什么事?”
對戀人非言語行為的理解以及反饋,可以讓對方感受到你的在乎,以及你的感同身受,便更容易達到一種情感上的“共鳴”。
2.對深層情感的反饋(Reflecting deeper feelings)
一個人在表達感受的時候,通常只是表達的最淺層次的想法,而我們理解領會到的也只是淺層次的“表象”。
而真正需要我們領會到的情感,正是對方隱藏下的感受,甚至表達的一方,都沒有意識到ta真正想要表達的東西,而這種感受是需要加以引導,伴侶才會向我們吐露。
比如“我真的沒有辦法,你的行為讓我感到無能為力,無論我怎么做都沒用?!?/span>
你可以這樣回應“我能明顯感受到你的感受,曾經你用了那么多方法,想讓我們的關系變得更親密,而我的懈怠讓你對感情慢慢失去信心,其實你是因為愛我,才更希望我們達到一致?!?/span>
一個人對伴侶表面的行為指指點點,背后其實隱藏了“ta對一段親密關系的渴望”。
3.指出有沖突性的感覺和想法(Pointing out conflictual feelings and thoughts)
表達感受的一方,通常會陷入混沌的選擇中,總是在幾個部分沖突中掙扎。
聆聽的一方,需要指出伴侶想法中存在沖突的部分,以便幫助對方做出更加睿智的選擇。
比如“我希望自己更加漂亮一些,那樣我就可以穿漂亮的衣服,搭配好看的裙子,只是運動減肥好難?!?/span>
做出回應的時候,聆聽者就需要指出沖突,明白對方更想要的是什么,而不是對于伴侶的行為進行否定或者批判。
每個人都會遇到沖突以及矛盾,當沖突困難指出后,就更容易理解,否則傾訴的一方只會在這兩個產生沖突的想法中來回徘徊。
4. 運用視覺意象(Using visual imagery)
運用視覺意象的意思,即是創(chuàng)造畫面感。
當伴侶向你傾訴一件事情的時候,我們可以在腦中創(chuàng)建一副畫面,然后以語言的形式表達出來,讓伴侶理解到,你是在感同身受地理解ta。
運用這些強大的意象,讓對方知道,你在盡全力地理解到Ta受到的壓力,以及細微的感受,同時可以幫助他以一種全新的視角看待自己的處境,從而找到方法。
愛情是件簡單又復雜的事情,只需要你細心體會,很容易達到精神共鳴,但若無心經營,再熾熱的情感都會變?yōu)橐惶端浪?/span>
感情是兩個人的事情,任何一方掉隊,都會對這段關系造成致命性的傷害。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