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被限制了報道,但這兩天柯潔大戰(zhàn)AlphaGo的消息還是占據(jù)了各大媒體的頭條。特別是在社交媒體上,兩局之后柯潔完敗,類似于人工智能就要代替人類,今后多少年內(nèi)50%人就要失業(yè)等等的月經(jīng)貼又開始流行開來了。
1、
其實我想大部分人和我一樣,既對AI不怎么了解,又對圍棋沒什么興趣。對這件事情的進展這么感興趣,完全是出于對科幻片的那點小興趣。
可是有些論者就是閑不住,你又不是大資本、大基金的管理者,用不著對新科技這么敏感,“對人類未來發(fā)展的擔憂”也就更是笑話中的笑話了。拿著一個月幾千塊的工資,房子都買不起你倒是先考慮起人類的未來了。
我真是很不理解他們的想法。你既不是站在科技樹頂端的研發(fā)人員,又不是“天之驕子”的互聯(lián)網(wǎng)從業(yè)者,頂多就是和我一樣,怕被落下而匆匆擠上了互聯(lián)網(wǎng)發(fā)展的便車(而且并不是搭普通車,是搭印度的那種火車)。然而你們的情況就跟坐了一趟新干線回頭就覺得非洲都得換上這樣的火車了。
*我們只是掛在火車上的這些人,甚至連乘客都不是。
咱們的新聞記者,社會科學家們難道除了搖旗吶喊和杞人憂天,就真的什么也不會了嗎?
2、
簡單一點,歷史的看,這樣恐懼機器的事情過去都沒有發(fā)生過嗎?
從小經(jīng)過“工人運動史”教育洗禮的我們肯定都還記得“盧德運動”。當年在英國,不就是有這樣一股思潮嗎,認為紡織機器要搶了大部分紡織工人的飯碗,換了現(xiàn)在的社會學家們肯定就要分析了,這樣下去必然大家全部要失業(yè)。
所以以盧德為首的一幫人就去砸機器,結(jié)果呢?1787年根據(jù)英國議會一項調(diào)查,英國從事紡織業(yè)的工人從幾千人暴漲到32萬。
當然了,抵制的故事還有另一個版本。偉大的印度政治家甘地,為了抵制英國的機器織布進入印度,防止印度本地紡織業(yè)的奔潰,他以身作則,只穿土布衣服,每天還紡紗織布。他想以這樣淳樸的精神來抵抗西方的機械文明,結(jié)果他發(fā)現(xiàn),他的著力點都搞錯了(在這點上,他被刺殺能充分說明)。
*圖為甘地正在紡紗
還是中國人滑頭啊,知道“師夷長技以制夷”。
李鴻章張之洞們心里都清楚:技術(shù),那是奇淫技巧,絕對不是關鍵點,體制才是他們要守護的最后歸宿。
扯遠了,還說機器代替人的事吧。機器成為日常之后,人對機器的恐懼感就慢慢消減下去了,直到另一個大IP的興起,這股熱潮則又回到了媒體和輿論的中心地帶。那就是機器人的發(fā)展。
下面這張圖是1980年《時代周刊》刊登的一篇名為《機械革命》的文章,它向讀者展示了一個機器人正在用雙手扼殺人類勞動力的景象??上У氖牵@個美國快四十年前的預言到今天還是沒有完全實現(xiàn),美國的那些科技業(yè)、制造業(yè)的巨頭們,還是選擇了在中國的富士康來給他們輸出勞力(當然,現(xiàn)在逐漸搬到越南、印度去了)。
既然機器人那么好,效率又高,為什么不去用呢?
太簡單了,因為人比機器還便宜啊,可恨的資本家們本來是想要尖端的科技來改進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從而達到掙更多錢的目的??墒撬麄儼l(fā)現(xiàn),喲,世界上還有一些其他地方的人,比咱們用機器還省錢,那我干嘛還要去投入巨資研發(fā)新科技呢?直接用人不就完了嗎。
3、
時間又來到了現(xiàn)在。
不過這回好像不一樣了,這回有各路大牛、科技博客作者、主流社會科學家們來加持,似乎人工智能必定要取代人類了,甚至連一些雞湯號都做好了準備,“要隨時提高自己的能力,免得等著被人工智能淘汰?!?/span>
真的是這樣嗎?這樣,我們先來比較一下兩部科幻電影。
第一部是爛大街的《美國隊長2》,里面的巨大陰謀是神盾局開發(fā)的一個人工智能系統(tǒng)被九頭蛇竊取了,這個系統(tǒng)就是現(xiàn)在最典型的一種人工智能恐懼模式,通過大數(shù)據(jù)的搜集,進而可以測算出每一個人的成長路徑,到底是不是值得消滅。
包括我以前最喜歡的一部美劇《疑犯追蹤》,采用的也是這個套路。
可是大家知道嘛,這并不是什么新鮮玩意,早在十八十九世紀,像愛爾維修這樣的極端科學決定論者就已經(jīng)在宣傳這樣的思維模式了。他們認為,只要具備關于普遍人性和社會行為規(guī)律的足夠知識,再加上關于特定時間里人的狀態(tài)的足夠知識,就能科學的推算出這些人在特定行為條件下的行為。
然而,二十世紀的歷史證明了什么,理性的過度發(fā)展造就了人類歷史上殺戮最大,破壞力最大的一個世紀。而一個一個的事件都是超出當事人估計的。
另一部科幻片比較小眾,名叫《機械姬》,電影具體的內(nèi)容我忘了講的是什么,但是主題我卻印象深刻,那就是人工智能(機器人)應不應該有性別意識呢?
當時我就覺得這個編劇不簡單啊,能想到這樣的問題。人類社會的發(fā)展首當其沖就是男女兩性之間的沖突與合作。這樣的張力是人類社會很多關鍵部分的基礎。如果人工智能不具有性別意識,那它怎么替代人類完成那些需要性別差異的工作。
性別只是人類特性的其中一種,那其他方面呢?情緒、怪異思維、藝術(shù)等等,事實上,人工智能僅占了人類特性中的一樣——理性。(因為它們都需要特殊的算法嘛,算法其實就是思維邏輯,簡單說就是理性。)
4、
所以啊,以賽亞·伯林講過一段話,我覺得特別透徹:
“受過科學訓練的人好像經(jīng)常持有不切實際的政治觀點,正因為他們相信在自己的專門領域里行得通的某些方法或模型可以應用于一切人類行為,即便不是這種方法與模型,也會是另一種多少有些類似的方法或模型?!?/span>
科技宅男們總覺得世界會像他們想象的這么簡單,美好。新聞記者、社科學者又總是認為這些人都是偏執(zhí)狂、瘋子,將來一定會給社會造成極大的危害。
可惜啊,你們都自我感覺良好了。誰在真正掌控這個世界,不是科學、也不是藝術(shù),是金錢和權(quán)力!斯大林為什么說要塑造“靈魂的工程師”,因為他覺得工程師這個行業(yè)的人太好管理啦,有用,直腸子,做事循規(guī)蹈矩,絕對不會給他惹麻煩,而人文學者想的就是太多,還是要把他們往工程師的路子上引。
再想想,谷歌為什么要到中國來使勁宣傳,而咱們這邊又為什么不讓報道。這一來一回才是真正的較量。那些為了技術(shù)的明天而狂歡或者憂慮的人們,你們真的太天真了。
— 講完了 —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