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分封歷史再現(xiàn)
出自菜九段集2017卷
再現(xiàn)項羽分封的歷史,是指對長達四五個月的從漢元年十二月到漢元年四月諸侯罷戲下歸封,這樣一個項羽主導的分封時段進行梳理。
項羽分封是滅秦之后的最重要歷史事件,現(xiàn)行記載有若干繞人的地方,所以需要梳理?!肚爻H月表》有關這個事件的瑣瑣碎碎記載,與其他記載對照,有不合處。之所以說月表的記載瑣瑣碎碎,是因為十二月、正月記方案,二月記各國歸屬,三月記各國都于何地(請記住這幾個內容)。難道這幾個事情不是一開始就定的,還要用幾個月時間來慢慢磨?所以這些瑣碎與不合要好好分析分析,讓我們來看這個分封里面到底有什么貓膩。
在菜九看來,實際上的分封是從鴻門宴結束甚至沒有結束就開始了。
本來諸侯聯(lián)軍對滅秦志在必得,分封應該是諸侯聯(lián)軍滅秦后開始,沒想到楚將沛公劉邦先行入關滅秦,這樣一來就打亂了諸侯聯(lián)軍的步驟,造成實際的分封較計劃稍稍有所提前。項羽對先行滅秦的劉邦要打要殺,實質就是要分封的主導權。
如果按楚懷王之約先入定關中者王之,劉邦都王了關中了,這個分封還有什么味道?所以才有了鴻門宴。鴻門宴的實質是,因項羽對劉邦王關中的前景堅決不接受,暴怒著要武力解決劉邦,劉邦情知不敵,便對到訪的項伯作了出讓王關中權利的承諾,并且提出了對自己的安置方案(去巴蜀)。項伯見劉邦做出了最大的讓步,便替項羽接受了這些條件。劉邦到項羽處會面,不過是落實敲實他與項伯的口頭約定。日后劉邦又通過張良運動項伯與項羽多要到漢中一郡一事,恰好證明最初的方案不包括漢中。具體考據(jù)過程可以參見拙作《千古不散鴻門宴》。
鴻門宴事件的結果是,項羽廢除了原有的入定關中者王之的反秦預案,這本身是冒天下之大不韙的。作為諸侯上將軍,項羽的實力無人能匹,但名義上他仍然是楚懷王治下的一員將領。他置楚懷王的定案于不顧,就是想主導分封。而劉邦表示愿意不王關中,就為項羽主導分封創(chuàng)造了條件。只是這樣的結果,是楚懷王治下的兩個將領的私下授受,完全沒有合法性,甚至不能放到臺面上。所以,縱然項羽是實力派,也還是要走程序。史料中出現(xiàn) “項羽使人還報懷王。懷王曰:如約”這樣的記載,其實質是項羽在向楚懷王匯報完成滅秦的時候,夾帶了他與劉邦的私下授受,想讓楚懷王認可他們的非法交易,但被楚懷王堅決地否定了。未能如愿的項羽肯定大為光火,所以才有接下來的記載:“乃曰:懷王者,吾家項梁所立耳。非有功伐。何以得主約?本定天下,諸將及籍也。乃佯尊懷王為義帝,實不用其命。”顯然項羽這是在胡說八道。項梁戰(zhàn)死,楚軍喪膽,如果沒有楚懷王出面主持反秦大業(yè),推翻秦王朝就是根本不可能的事。但項羽這時掌握了最雄厚的兵力,他要強行改變游戲規(guī)則,就必然要扭曲事實,貶低楚懷王的貢獻也是應有之義。項羽的這番連篇鬼話最終影響到楚懷王的歷史評價,這是中國人最不認真造成的。怎么能項羽怎么說,大家就怎么聽呢?
注意,項羽向楚懷王報備的事,應該在鴻門宴一結束就進行,項羽取得劉邦的讓步,就到楚懷王處備案,而楚懷王遠在彭城,距關中幾千里,這樣的信息傳遞及回復一來一回怎么樣也需要一個月左右吧。這樣一來,《秦楚之際月表》及各種記載中的分封行為,應該是在沒有等到楚懷王批復的時候就進行了。兩個本紀把項羽報批、被否定、項羽的對策記錄成一時之事,是照顧事件的完整性,實際上不可能同時發(fā)生。不等楚懷王的答復就開始分封,表示項羽對分封一事是鐵了心要主持,且不論楚懷王持什么態(tài)度。這是項羽以為實力為王,就霸王硬上弓,在名不正言不順的情況下強行推行項記分封。也許項羽做了兩手準備,即楚懷王同意或不同意。如果楚懷王接受或默許項羽出面分封,就皆大歡喜;如果楚懷王不接受項羽與劉邦的私下授受,他也只好硬分了,管他難看不難看。所以瑣瑣碎碎的分封,應該含有邊分邊等楚懷王的回復的意思在內。而在當時,也只有分封一事是最有凝聚力與約束力的事,當這個最大興奮點在進行的時候,諸侯聯(lián)軍才會安安靜靜地等待這樣的程序走完。這大概就是《秦楚之際月表》記載得瑣瑣碎碎的原因,也表明事實上的分封就是這樣慢悠悠地進行的。而項羽對楚懷王功勞的終極貶低,也應該是在得知楚懷王答復后作出的。
實際過程月表與本紀有出入,《秦楚之際月表》十二月正月記分封方案,而《高祖本紀》里明確講了項羽的西楚霸王與劉邦的漢王是正月事。這個出入大概與《史記》的記事特點有關,《史記》有時會把事情記于事情的末尾,有時會記在開始時,所以不能一概而論。到分封的事情上,可能二月定名分是主流,但有部分先定了,比如劉邦。只是劉邦在正月還不會一開始就是漢王,因在鴻門宴的讓步計劃里只有巴蜀,這個漢中是日后通過張良的運作劃到劉邦名下的,只有分到漢中才有漢王。所以本紀里的劉邦正月為漢王需要甄別,是事后的追認而不是一開始就是漢王?!读艉钍兰摇酚涗浟诉@個過程:“漢元年正月,沛公為漢王。王巴、蜀。漢王賜良金百溢,珠二斗。良具以獻項伯。漢王亦因令良厚遺項伯,使請漢中地。項王乃許之。遂得漢中地。”過程有了,順序還不對,還是那個話——有漢中才有漢王?!读艉钍兰摇愤@個記錄應該修正為:“漢元年正月,沛公王巴、蜀。沛公賜良金百溢,珠二斗。良具以獻項伯。沛公亦因令良厚遺項伯,使請漢中地。項王乃許之。遂得漢中地。沛公為漢王。”
劉邦的事大致這樣了,項羽的記錄還要甄別,項羽的西楚霸王還不能因為月表與《高祖本紀》里明確講了是正月的事,我們就認這個賬。因為《項羽本紀》的記載又不一樣了,是先王諸侯才自王的,即后于諸侯而立??磥怼俄椨鸨炯o》對項羽的記載更準確,表面上大家挑剩下來的歸項羽,實際上是項羽把好的都留給自己了。本紀中有人建議項羽王關中而被拒絕采納一事,應該發(fā)生在分封正式開始之前或分封剛剛開始時。之所以未被采納,是因為項羽有更加穩(wěn)妥的處置辦法,本書的《沐猴而冠引發(fā)的血案與冤案》探討過這個問題,稍后會作簡述。
《張耳陳馀列傳》記錄到張耳得封的時間是漢元年二月,并且在此之前,給人的感覺是分封沒有張耳的事,或者至少張耳能不能得封還是一件懸而未決的事。張耳通過請人游說,說服說動了項羽,才最終落實。根據(jù)項羽立立張耳為常山王的結局來看,張耳心急了點,因為常山王就是替代趙王的,說明項羽不是應付式地對待張耳,而是公布了早先的預案。張耳為常山王,原趙王歇徙王代。并不是張耳不為常山王,趙王歇就不動,項羽分封的原則就是貴者賤之,賤者貴之,把原先的王削弱,給新王騰位子。月表十二月就有分趙為代的計劃,代就是為趙王歇預備的。所以張耳為常山王一事,無論其是否游說都不會有太多的變數(shù),絕對不會因為他不游說,項羽就把常山王封給其他人。但張耳不放心啊,所以才有運作之舉。估計可以游說項羽的人里面有劉邦,劉邦是張耳的門客學生,跟項羽能說得上話,正好項羽拿掉了劉邦王關中的權利,項羽也多少有點過意不去,加上本來就準備分給張耳,索性賣劉邦一個人情。張耳得封的原因應該是,他追隨項羽入關,他本來就是趙相,他有劉邦之類友好為其鼓吹。張耳如此,可能其他的王也有類似的動作。
史料中的不吻合處可以鉤沉者大致如此。說這些看似無關緊要的事,旨在說明歷史記載到的分封過程還是有可以推敲處的。
在沒有楚懷王授權的情況下,項羽以什么身份做這些事呢?《秦始皇本紀》稱“項籍為從長”,從長,即合縱長。史料中沒有項羽當選從長的記載,估計此稱號是從諸侯上將軍轉變而來。這樣的稱號也是項羽主持分封的法理依據(jù)吧。
有關分封這件事,如果從鴻門宴算起,基本史實應該是這樣的:
具體的史實應該是鴻門宴之后,項羽從劉邦手中接管了關中事務,所以才能進行殺子嬰及秦諸公子宗族,遂屠咸陽,燒其宮室,虜其子女,收其珍寶貨財,諸侯共分之。(西屠燒咸陽秦宮室,所過無不殘破。)
項羽此暴行結束了劉邦帶給秦人的短暫幸福。(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
與此同時,項羽向遠在彭城的楚懷王匯報滅秦之事,并夾帶他與劉邦的私下授受。
然后不等楚懷王的回復,項羽就開始著手分封。(分天下立諸將為侯王。)
大概有人為了討好項羽,主張他王關中,被項羽拒絕,并殺害了建議者。(人或說項王曰:“關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饒,可都以霸。”項王見秦宮室皆以燒殘破,又心懷思欲東歸。曰:“富貴不歸故鄉(xiāng),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說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項王聞之烹說者。)
項羽首先安置了劉邦,將巴蜀移花接木說成關中,以便表面上與原有的關中之約相銜接。(項王、范增疑沛公之有天下。業(yè)已講解,又惡負約,恐諸侯叛之,乃陰謀曰:巴、蜀道險。秦之遷人皆居蜀。乃曰:“巴、蜀亦關中地也。”)
然后項羽將關中切割一裁三,含巴蜀則為一裁四,將齊一裁三,從趙分出代國。從燕分出遼東。從魏分出殷國。從韓分出河南國。這些就是月表十二月的事。
劉邦的安置應該是最早進行的。只有劉邦安置好了,才方便進行其他步驟。所以劉邦的漢王是正月定的,是在原巴蜀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個漢中,其他諸侯不會有異議。將三秦將立為三秦王,本身就是將原來的雍王一裁為三。章邯原來的雍王就相當于關中王,至此只在關中據(jù)一角,并且承擔了封堵劉邦的重任。而將通往關外的門戶交給了與項羽家族有交情的司馬欣(塞王),也算是對能力超強的章邯起到一定的封堵作用。劉邦與章邯為鄰,對章邯也是有牽制作用的。
估計楚懷王的回復在正月里也會到達關中,惹火了項羽。正好也要把楚懷王攆出彭城,就有了遷移義帝方案。月表稱正月諸侯尊懷王為義帝。估計不實。因為尊義帝與安置應該是同一時的事,所以應該是二月的事。(項王使人致命懷王。懷王曰:“如約。”乃尊懷王為義帝。項王欲自王,先王諸將相。謂曰:“天下初發(fā)難時,假立諸侯后以伐秦。然被堅執(zhí)銳首事,暴露于野三年,滅秦定天下者,皆將相諸君與籍之力也。義帝雖無功,故當分其地而王之。”諸將皆曰:“善。”)
估計各諸侯的公布主要是二月的事,有張耳運動的史料為證。估計公布之后,各路諸侯就要著手經(jīng)營自己的地盤了,尤其是有變更者,如魏豹。魏豹原在東郡碭郡一帶稱王,項羽看中那個地盤,就將魏豹遷到黃河以東今山西太原一帶。魏豹在那里沒有一點根基,估計應該提前去布局。
三月確立了全部各國都城。其實多數(shù)都城此前就定了,至此全部確定。因為義帝還在彭城沒有遷走,項羽估計在江都建立了臨時建都機構。
項羽在分封事件中主要精力就是用來處理楚懷王之約與對義帝的安置,其余的事都依附于此二事,或由此二事衍生而來。如果有沒有兼顧到的事,大概就是沒有封齊相田榮。正是因為沒封田榮,才造成日后田榮鼓動同樣沒有被分封的陽光普照的彭越挑頭鬧事,造成項記太平頃刻之間土崩瓦解。
題外話是,好像現(xiàn)在流行的觀點是項羽分封是開了歷史倒車。實際上,天下并力滅秦,并沒有延續(xù)秦大一統(tǒng)的意愿,以為項羽開倒車的人難道能提出在什么人的名義下統(tǒng)一的方案嗎?估計根本提不出來。既然提不出來,還要說這樣的話,不是廢話嗎?歷史研究時,需要追究的不是項羽開倒車,而是項羽在分封期間如何上下其手,最終成為這樣一個局面。本來準備將十多年前要寫沒有寫成撂下的《秦楚牧笛————獻給義帝的詩》作為集子的收尾之作。寫到一半多的時候,發(fā)現(xiàn)可能完成不了,因為錘煉需要花大量時間。正好2017有計劃成為鴻門宴年,所以就以義帝在分封的作為為入手,寫了此作。
《秦楚之際月表》分封四月的記載如下:
(漢元年十二月)分楚為四。 (項羽)至關中。誅秦王子嬰,屠燒咸陽。分天下,立諸侯。 分趙為代國。 項羽怨(田)榮殺之,分齊為三國。 (沛公)與項羽有郄,見之戲下講解。羽倍約,分關中為四國。 臧荼從入,分燕為二國。 分魏為殷國。 分韓為河南國。。
(漢元年正月)義帝元年,諸侯尊懷王為義帝。 項籍自立為西楚霸王。分(楚)為衡山。分(楚)為臨江。分(楚)為九江。(趙)更名為常山。分(趙)為代。(齊)更名為臨葘。分(齊)為濟北。分(齊)為膠東。(漢)正月 分關中為雍。分關中為塞。分關中為翟。燕。分(燕)為遼東。(魏)更為西魏。分(魏)為殷。韓。分(韓)為河南。
(漢元年二月 義帝)徙都江南郴 。西楚王伯項籍始,為天下主命,立十八王(考證王伯當作霸王)。 (衡山)王吳芮始,故番君。 (臨江)王共敖始,故楚柱國。 (九江)王英布始,故楚將。 (常山)王張耳始,故楚將。(索隱故趙相。) (代)王趙歇始,故趙王。 (齊)王田都始,故齊將。 (濟北)王田安始,故齊將。 (膠東)王田市始,故齊王。 漢王始,故沛公。 (雍)王章邯始,故秦將。 (塞)王司馬欣始,故秦將。(索隱故秦長史。) (翟)王董翳始,故秦將。(索隱故秦都尉。) (燕)王臧荼始,故燕將。 (遼東)王韓廣始,故燕王。 (西魏)王魏豹始,故魏王。 (殷)王司馬卬始,故趙將。 (韓)王韓成始,故韓將。(索隱故韓王。) (河南)王申陽始,故楚將?!肚爻H月表》。
(漢元年三月 義帝)都彭城。 (衡山王吳芮)都邾。(西楚霸王項羽)都江都。 (臨江王共敖)都江陵。 (九江王英布)都六。 (常山王張耳)都襄國。 (代王趙歇)都代。 (齊王田都)都臨淄。 (濟北王田安)都博陽。 (膠東王田市)都即墨。 (漢王劉邦)都南鄭。 (雍王章邯)都廢丘。 (塞王司馬欣)都櫟陽。 (翟王董翳)都高奴。 (燕王臧荼)都薊。 (遼東王韓廣)都無終。 (西魏王魏豹)都平陽。 (殷王司馬卬)都朝歌。 (韓王韓成)都陽翟。 (河南王申陽)都洛陽。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