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音頻
歡迎來到豆爸讀書會,每周四在親子學(xué)樂公眾號首發(fā)更新。
《哈佛家訓(xùn)》中說:父母的嘴,是孩子攀爬的階梯。的確,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的語言太重要了。
短片《語言暴力的傷害》中,6名少年犯因為少年時期遭受父母的言語霸凌,最后轉(zhuǎn)化成暴力釋放出來,危害社會;而1歲時就被確診為腦癱的蘇州人李麟青,卻因為媽媽充滿愛的語言“我愛你,我以你為榮,你是我永遠的驕傲” “你一定會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喚回他的自信和堅強,取得了蘇州大學(xué)計算機科學(xué)與技術(shù)學(xué)院博士學(xué)位。
會說話的父母,總能養(yǎng)育出優(yōu)秀的孩子。
父母指導(dǎo)孩子,教育孩子,最終都要通過“話語”來實現(xiàn),那么。育兒路上的父母,怎樣說話,才能助力孩子健康成長呢?
《最溫柔的教養(yǎng)》一書,分享了日常130則與孩子相處的實用案例,讓父母們在面對不同的情景時,能夠使用恰當(dāng)?shù)恼Z言來表達,教會大家用溫和堅定的語言和孩子溝通,輕松應(yīng)對孩子成長路上的各種教養(yǎng)問題,把愛傳遞給孩子。
本書的作者吳恩瑛,是韓國兒童教育領(lǐng)域權(quán)威專家,著有《養(yǎng)孩子,我們可以不吵嗎?》《再也不當(dāng)吼爸吼媽》等書籍,被譽為“國民育兒導(dǎo)師”和“親子教養(yǎng)之神”。
接下來,我們就一起走進《最溫柔的教養(yǎng)》一書,讓作者手把手教給家長們怎么跟孩子說話。
父母的語言里,藏著孩子一生的幸福
有一句話說得好:“愛是一個口袋,往里裝產(chǎn)生的是滿足感,而往外掏產(chǎn)生的是成就感?!?/strong>
的確,如果讓孩子時刻都成長在父母濃濃的愛意中,那么,孩子就會生活的很快樂,能充滿信心迎接挑戰(zhàn)。
當(dāng)你陪孩子一起睡覺,撫摸著他,然后輕聲地跟孩子講:有你這樣的孩子,媽媽真的很幸福!
聽了這樣的話,每個孩子都會很感動,那一刻,孩子的安全感、歸屬感,一下子涌在心間。
然而,有時候,中國式的父愛與母愛卻總是很含蓄,通常都是默默付出,嘴上不說,行動上卻是步步到位。
其實,父母的語言是在孩子成長中,起著最重要的作用。
相關(guān)研究證明,父母經(jīng)常對孩子說“我愛你”,他們長大后更容易成為一個身心健康、精神樂觀的人,也會更會關(guān)心和愛護他人。
在本書中,作者告訴大家,要稱呼孩子為“我的寶貝”,并且真心告訴孩子:“每當(dāng)看著你,媽媽就會忍不住的想,哇,我怎么會有這樣得好寶貝呢?媽媽好幸福哇!”
當(dāng)孩子這樣的話聽多了,就會自然而然的相信,自己存在的本身就是很珍貴的,幸福感、價值感油然而生。
愛,就要有行動,做父母的,首先要動起自己的嘴,大聲說出對孩子的愛。不要等到孩子唱起“愛我你就陪陪我、愛我你就親親我,愛我你就抱抱我,愛我你就夸夸我”的時候,你還沒夸孩子一句話,沒表達一句對孩子的愛。
一個孩子,只有經(jīng)常聽到父母表達愛意的話,人生底色才是溫暖而光明的。
克制孩子的任性,要說的溫和而堅定
在親子相處的過程中,相對于不好意思向孩子表達愛的家長,另一部分家長是對孩子說“不可以”的時候,總是說不出口。他們擔(dān)心對孩子說“不”,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但是在作者看來,父母說“不可以”時候的猶豫不決,才會大大削弱孩子的自信。因為并不是無條件滿足孩子的要求,他們的自信心就會增加。
克制孩子的任性,家長一定要采取堅定而溫和地態(tài)度。所謂溫和,就是說話的語氣柔和、表情溫和。所謂堅定,是告訴孩子要遵守規(guī)則,不能越界。
比如, 要出門的時候,孩子非得坐在沙發(fā)上看動畫片,就是不穿衣服。在這個時候,家長可以指著墻上的鐘表告訴孩子:“當(dāng)時間走到這兒,我們就出發(fā),你最好在時間到來之前把衣服穿好,否則爸爸就會直接抱你出去!”
孩子問:“如果我穿不好衣服怎么辦呢?”
這時候,家長就回答:“那也得出門,到時候你只能拿著衣服走了!”
如果到了家長限定的時間,孩子還沒穿好衣服,那么爸爸就應(yīng)該拿起衣服抱起孩子就往外走,即使孩子因此哭鬧。
作者告訴我們,當(dāng)孩子的舉止不合適的時候,家長就要明確的加以制止,但要注意語氣,既不能太嚴(yán)肅,也不能太小心。只需心里想著,我這樣做是教孩子認(rèn)識到要遵守時間,更有利于他的成長,語氣就會恰到好處。
再比如:我們帶孩子去公共場所,有的孩子總喜歡在公共場所大喊大叫,或許是因為興奮,或許是因為跟父母耍賴,不論是什么原因,家長此時都應(yīng)該告訴孩子:“不可以這樣,這里是公共場所,不可以大喊大叫。你再大喊大叫,我們只能出去了?!?/span>
如果孩子不聽話,繼續(xù)大聲叫嚷,我們就要真的把他們帶走。邊帶走邊說:“即使你哭叫得再猛,媽媽也會把你帶走的?!?/span>
有的家長可能會覺得這樣有點不近人情,但是,家長要明白,告訴孩子道理后,父母馬上付諸行動,并不是為了彰顯父母的果斷。由于孩子們的語言概念還沒完全發(fā)展成熟,就算聽懂了道理,他們可能也無法直接過渡到行為上,所以接下來,離開公共場所這一行為,只能由家長來幫助完成。
無論什么時候,當(dāng)孩子任性的想沖破界限的時候,家長都要溫和地指出,堅定地執(zhí)行。但要注意,不要訓(xùn)斥孩子,我們是教育孩子,教育不等于訓(xùn)斥。
傾聽,幫孩子走出情緒的藩籬
前不久,一個當(dāng)老師的鄰居,在群里發(fā)表了一條信息,說他們班45個學(xué)生寫《我的媽媽》這篇作文時,有二十幾個孩子都寫了媽媽愛嘮叨。
的確,媽媽們對孩子說話時,就會變得很貪心,恨不得把對孩子有益的話一股腦全告訴他們,嘮叨起來沒完沒了,好像只有把想說的話說完了,才安心。
作者認(rèn)為,家長們這樣表達,并不是為了孩子好,而是為了自己的心安理得。其實,和孩子相處,靜靜地聽孩子說話,也是家長的一種表達。
父母們要想成為一個高明的傾聽者,需要掌握以下3點。
第一,給孩子訴說的機會。
舉個例子,你陪大寶玩玩具,不知為什么,大寶生氣了,把手里的玩具扔了出去,差點砸到還在熟睡的二寶頭上。
這時候,你會怎么做?你如果生氣地對大寶說:“哎呀,你往哪里扔玩具呢?你差點砸到妹妹的頭,你在做什么呀?太不應(yīng)該了!”
作者在書中告訴我們,父母們?nèi)绻@樣做,使得孩子情緒低落,切斷了孩子傾訴的欲望。
當(dāng)孩子不小心做了錯事時,比起發(fā)火,父母應(yīng)該先傾聽孩子這樣做的原因,可以對孩子說:“你怎么了?是不是心情不好呀?”這樣做,孩子覺得父母很體諒他們的情緒,會說出原因。
等孩子說清楚原因后,父母們可以跟孩子這樣解釋:“不能因為心情不好就亂扔?xùn)|西,你的不小心可能會讓別人受傷,所以不能因為心情不好就亂扔?xùn)|西啊,生氣是可以的,但扔?xùn)|西這個行為不好?!?/span>
傾聽是一個共情的過程,孩子做這個事情合理不合理,我們先不管這些,我們首先跟孩子要能達成一個情緒性的共鳴,越小的孩子越需要家長這樣做。
第二,不要輕易打斷孩子的傾訴。
孩子越小,他們的傾訴讓大人聽起來可能越覺得啰嗦,有時孩子還說不清楚自己要表達的意思,有些家長可能會打斷孩子。我們都知道,隨意打斷別人說話,是一種不尊重他人的行為,孩子雖然很小,但是心思卻很敏感。
比如:一年級的孩子正在玩折紙船,只見他把紙折成三角形又展開,接著又從另一邊折成三角,孩子可能因為和課堂上老師折出的紙船不一樣,開始跟坐在旁邊的家長嘟囔,說:“媽媽。是怎么回事呢?不對啊,應(yīng)該怎么折呢……”邊說邊生氣地把疊廢的紙丟到地上。
這時候,如果家長訓(xùn)斥孩子;“你看你,媽媽剛擦的地,又被你弄亂,你自己不會還亂嘟囔,吵死了……”。
家長這樣說,不僅會傷害孩子,還讓孩子覺得什么都學(xué)不會,產(chǎn)生挫敗感。
其實,孩子一直嘀嘀咕咕說些大人聽不清的話,是他們的一種表達,家長傾聽他們說的話,就是在安撫他們的心。
孩子和大人一樣,有些話語不是為了說出口,而是為了被傾聽。
第三,傾聽也需要簡短的回應(yīng)。
當(dāng)孩子向家長傾訴的時候,最忌諱置之不理、敷衍了事。這時候,家長要用心傾聽,表現(xiàn)出很在意孩子,還要時不時做簡短的回應(yīng),比如,家長們可以說“哦,是這樣啊”“媽媽知道你傷心了”“你可以再努力試試”等,讓孩子知道你很關(guān)心他。
父母去傾聽孩子,才能讓他們更愿意表達自我,這樣,我們就可以及時幫他們?nèi)コ榫w的藩籬,讓他們開心自信的成長。
總之 ,養(yǎng)育子女,是一個漫長的旅程,在這個旅程中,父母需要智慧,更需要掌握一些技能。對于孩子來說,父母的話可能影響孩子的一生。而學(xué)會說話之道的父母,一定能為孩子的未來鋪就幸福的暖色,帶來一生的滋養(yǎng)。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