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徐
高效陪伴
很多父母說每天都有花大量時間陪孩子,但孩子還是動不動就發(fā)脾氣,不和父母親近,問原因,孩子也不說,他們也很無奈。
如果孩子心理感覺和父母貼近,就敢在父母面前表現出各種情緒,分享他的各種想法,遇到任何問題也愿意第一時間找你幫忙。
如果孩子在父母面前表現的情緒很少,或者只表現某一類情緒,也不愿和父母有更多的語言交流,就預示著親子關系有些問題了。
只有孩子感覺與父母相處有絕對安全和感信任感時,才會在父母面前撒嬌,暢所欲言。
當你在陪孩子時,是否僅僅只是陪著,孩子玩他自己的,你在看手機;
孩子尋求你幫助時,你在看手機;孩子想和你說話時,你還在看手機;孩子做錯事時,你只會斥責。
久而久之,孩子會不再親近你,不再需要你的幫助,甚至會慢慢疏遠你。
高效陪伴才是一段健康親子關系的前提,陪孩子一起做各種他想做的事,聽孩子分享他的各種想法,并給到合理的建議;
站在孩子的角度,以朋友的身份和孩子平等的交流溝通,才會拉近與孩子的心理距離。
正面評價
有些父母給孩子的反饋完全不客觀,甚至給孩子貼上很多標簽。
我曾聽一個媽媽說,孩子很挑食,不愛吃蔬菜和魚。
這本來沒什么,但她很快得出一個結論:所以孩子不聰明。
唯一的關系可能是,這個媽媽既擔心孩子不愛吃蔬菜和魚,又擔心孩子不夠聰明。
還有些父母在訴說了孩子行為以后,總要給孩子貼上一個標簽——比如懶、笨、內向、急躁等等。
這些負面標簽和評判并不能讓孩子變得更好,只會讓他們禁錮到這個負面角色里,變得越來越像“標簽”那樣。
孩子的生命充滿無限可能,對孩子來說,任何時候都有成長的空間和改變的潛力。
孩子優(yōu)秀與否,取決于父母教育的態(tài)度。美國著名兒童學家阿黛爾·法伯說:
“永遠都不要低估了你的話對一個孩子一生的影響力?!?/p>
強化孩子的正面行為,多給孩子正面評價,幫助孩子從不同的角度去認識自己,讓孩子另眼看待自己。
鼓勵興趣
讓孩子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可以幫助孩子發(fā)展出成就感。
有些父母則不允許孩子發(fā)展自己的興趣領域。比如孩子愛好體育運動,父母會說這很累身體;
比如孩子愛好畫畫,父母說顏料和水彩筆會弄臟你的手和衣服。
也有些父母會強加給孩子他們認為好的興趣。比如強迫女孩子學跳舞,認為跳舞很提升女孩子氣質;
強迫男孩子會樂高,認為樂高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和縝密的思維。
他們讓孩子發(fā)展的“興趣”,大多是自己為孩子的興趣作主,憑自己的主觀臆斷選擇。
如果孩子對于父母選擇的事情不感興趣,就會轉變成父母逼迫孩子發(fā)展某個特長。
孩子在學習過程中也會感受到很大的壓力,甚至產生反彈心理,興趣化為了反抗,適得其反。
孩子的學習是一個從不熟練到掌握的過程,興趣的培養(yǎng)也并非一蹴而就。
當孩子對某一事物表示持續(xù)的熱情,并愿意花費時間在上面時,家長要給予肯定和贊賞。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父母要遵循規(guī)律,循序漸進,安排適當,耐心陪伴,不斷鼓勵。
設置規(guī)則
臺灣蒙特梭利教師協會前任理事長吳玢提醒,規(guī)則不是自然而然就有的,對于孩子在自由成長中出現的一些違反規(guī)則的行為,大人必須明確指出“你這么做不對”。
給孩子充分自由的同時,一定要讓孩子從小懂得規(guī)則,完全被放任的孩子,未來會遇到很多麻煩。
恰當的規(guī)則名括:
每天什么時間做什么事,比如吃飯、睡覺,學習,看電視;
生活習慣規(guī)劃,飯前便后洗手,睡前刷牙,自己整理書包衣物,幫父母做家務;
使用禮貌用語,公共場合的禮儀社交,過馬路乘車要注意什么等等。
一個負責任的父母不僅僅會制定規(guī)則和界限,更會以身作則,給孩子做榜樣,共同來遵守,相互監(jiān)督,適當激勵。
在制定規(guī)則的同時,也要提前告知孩子行為后果,就可能使得孩子冷靜思考自己的行為。
比如,孩子不好好吃飯,家長不端著碗追著孩子喂飯吃,也不勸說孩子多吃點,而是收起家里的零食,告訴孩子:“不好好吃飯,就會挨餓。”
讓孩子親身體驗一下,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會導致什么樣的后果,才能控制自己的壞行為,建立良好的行為。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