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国产,午夜在线视频,新黄色网址,九九色综合,天天做夜夜做久久做狠狠,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久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以仁為核心的儒家修持思想內(nèi)涵

1.從神學向人學的重要過渡

在《周易》《尚書》《詩經(jīng)》等經(jīng)典中,提到的“仁”,主要是指人的一種美德,如云“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辯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2),“予仁若考,能多才多藝,能事鬼神”(3),“其人美且仁”(4)等,但尚未形成系統(tǒng)的仁學思想體系。西周末年,孔子才把“仁”上升到哲學高度,構(gòu)建了以“仁”為核心的仁學思想體系?!叭省笔强鬃铀枷胍约跋惹厝寮业闹匾枷敕懂?,是“義”“禮”“智”“信”等其他諸多范疇的核心和基礎?!叭省钡挠^念的提出,實際上是中國歷史發(fā)展到一定階段,在思想形態(tài)、主體意識上對“人”的發(fā)展和自覺,標志著從殷周的宗天神學向儒家倫理哲學的轉(zhuǎn)變,具有劃時代的歷史意義?!叭省钡木癫坏珶o形地滲透在以后不同歷史階段的思潮中,而且對社會文化思想起著主導和支配作用。

作為孔子思想的核心,“仁”在《論語》一書中頻繁出現(xiàn)(多達110處)?!叭省钡膬?nèi)涵有廣義、狹義之分,又有層、級之別。學術(shù)界圍繞“仁”的基本內(nèi)涵及其內(nèi)在實質(zhì)、“仁”在孔子以及先秦儒家思想中的地位以及“仁”對后世的影響及其實踐意義等方面發(fā)表了大量論著,也得出了許多富有價值的看法。

仁的基本內(nèi)涵是“愛人”(5),它強調(diào)的是對人的關心和愛護,是處理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最高原則(6),其實質(zhì)是指一種人生所應追求的最高精神境界。

孔子對“樊遲問仁”的回答是他對“仁”狹義的本質(zhì)規(guī)定:

樊遲問仁,子曰:“愛人?!?sup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7)

“愛人”有兩條重要原則:

一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子貢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8)

即承認并要求自己欲立、欲達的事,也要尊重別人有立、有達的權(quán)利和愿望。這是從積極方面而言??鬃又v“愛人”,切近簡易、平實無華。他認為要想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就必須“克己復禮”,即克制和約束自己,以做到視、聽、言、動莫不循禮,以禮約束自己。

二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sup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9)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sup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10)

即凡是自己不想做的事,也不要強加于別人?!叭缫姶筚e”“如承大祭”一樣,凡事皆要以禮自律,如此,才能“在邦無怨,在家無怨”。這是從消極方面而言。

孔子講的“愛人”,并非是不講原則、不分是非的“鄉(xiāng)愿”之愛,而是“鄉(xiāng)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拔ㄈ收吣芎茫ㄏ矏郏┤?,能惡(討厭、憎恨)人?!?sup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11)即認為欲愛善者就必憎惡者,如果只有愛而無惡,就不是真正的“仁”?!叭省笔菒凵普吲c憎惡者相統(tǒng)一的一種美德。

《禮記》作者發(fā)揮孔子的“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的思想,進一步把“愛人”分成兩種,指出:“君子之愛人也以德,細人(小人)之愛人也以姑息?!?sup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12)認為君子愛人只限于有德之人,對于無德之人是不愛的;而小人愛人是不分善惡、不分是非,無原則地寬容一切人,仁愛一切人。

孔子與曾參有一段關于“仁”的對話: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sup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13)

從這段對話中,我們可以把孔子說的“一以貫之”之道歸結(jié)為“忠恕”二字?!爸摇笔潜M己之愛心以助人,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恕”是不以己之所惡施于人,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忠恕之道即是“仁愛之道”,也就是“推己及人”、“將心比心”。這是孔子對“仁”狹義的進一步說明。

“愛人”是孔子對“仁”狹義的說明,是他對“仁”的最本質(zhì)內(nèi)涵的規(guī)定?!叭省奔础皭廴恕?,作為人生追求的最高精神境界貫穿在孔子思想體系的各個方面。儒家最為重視宗法血緣關系,只有愛人,給人以愛,才能維系這樣一張復雜的關系網(wǎng)。正因為如此,孔子才直接以“愛人”釋仁。但是《論語》中的“仁”含義深廣,其意旨單憑一個“愛人”難以完全表達出來,愛人可以說只是仁的一個表現(xiàn)形式。

如果把“愛人”看成孔子對“仁”的本質(zhì)內(nèi)涵規(guī)定的話,那么在“仁”的外延上,孔子《論語》中蘊涵“自愛”“親親”“仁民”“愛物”四個層次,具有遠近和厚薄之分。這里不僅有人類之愛,也有宇宙之愛,既含有社會倫理,也含有生態(tài)倫理。它是一個由己及人,由人及物,由近及遠的推展過程。

在《論語》中,孔子雖然沒有明確地提出“自愛”這一概念,但是“自愛”的思想隨處可見??鬃诱J為,要“愛人”,首先就要“自愛”,“自愛”是“愛人”的前提。要想得到他人的愛,就要首先“自愛”,要想得到他人的尊敬首先就要“自尊”。在孔子看來,一個人“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喜歡賣弄小聰明)”,要想“成仁”并得到他人的敬愛“難矣哉”(14)!只有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把自己修養(yǎng)成“仁人”,真正做到“自尊”“自愛”,才能由“自愛”而“愛人”??鬃釉唬骸叭蔬h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sup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15)“自愛”“自尊”是建立在“我欲仁”的基礎之上?!叭收咭载敯l(fā)身,不仁者以身發(fā)財”(16)。即認為仁者以分財濟貧來獲取自身的好名聲,而不仁者則以身殉財。仁者愛人,首先要自愛其身。

漢代揚雄把孔子的“自愛”思想視為“仁之至”即是對“仁”的最高理想追求。他發(fā)揮孟子的“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的思想,認為要想得到他人的“愛之”“敬之”,必須以“自愛”“自敬”為前提。他指出:“人必其自愛也,然后人愛諸;人必其自敬也,然后人敬諸。自愛,仁之至也;自敬,禮之至也。未有不自愛、敬而人愛、敬之者也?!?sup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17)“自愛”“自敬”是“仁者愛人”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自愛”“自敬”的基礎上,進而要求由“自愛”推展到愛、敬自己的父母兄弟及其家族,這是“親親”之愛,因為這種“親親”之愛是建立在至純至真的血緣關系基礎上的??鬃釉唬骸靶┮舱?,其為仁之本與!”(18)又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19)在孔子看來,孝悌之道所以是“仁之本”,因為一個人如果對生養(yǎng)自己的父母,對與自己最親近的人都無仁愛之心,那么又怎能以仁愛之心去愛他人?認為“愛人”應從“孝悌”開始,再把這種對親人的愛,推廣到社會上,方可做到“泛愛眾”??鬃釉谥v完“弟子入則孝,出則第”之后,馬上就說:“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sup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20)又說:“君子篤(厚待)于親,則民興于仁。故舊不遺,則民不偷(人情淡?。??!?sup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21)“慎終(哀悼亡者)追遠(追祭先人)民德歸厚(民化其德,歸于厚重)矣?!?sup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22)一個在家不孝敬父母、不慈愛兄弟和親人者,在社會上是不可能尊敬師長、上級和朋友的。一個六親不認的人,是不會在社會上愛別人的。只有在家庭中真正做到孝悌之道,方可用自己的愛心去對待他人、尊愛他人;只有以愛齊家,方可以愛治國、平天下。

孔子把這種“親親”的愛人思想,進一步貫徹于治國之中,提出了“為政以德”的治國理念。他說:“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拱)之”。又說:“道(導)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導)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sup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23)在“德治”與“刑治”的對比中,他雖不否認“刑治”,但他認為“德治”優(yōu)于“刑治”,“德治”是“仁民”的根本之道。所謂“德治”,主要有三方面內(nèi)容:在政治上,孔子雖不是一個非暴力主義者,但是他認為“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至期謂之賊”(24),極力反對濫施刑罰的暴虐統(tǒng)治;在經(jīng)濟上,他主張減輕徭役和賦稅,大力提倡“富民”“利民”“養(yǎng)民”“惠民”;在吏治上,他主張“舉賢才”,認為“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25),甚至設想以選舉制選拔賢才?!皥蛴刑煜拢x于眾,舉皋陶,不仁者遠矣;湯有天下,選于眾,舉伊尹,不仁者遠矣”(26)。孔子“德治”所包含的內(nèi)容,實際上是“仁愛”這一人道主義理性精神在政治層面的具體表現(xiàn)?!暗轮巍笔且浴叭蕫邸睘榍疤帷榛A的。

孔子“仁愛”所蘊涵的崇尚仁道、追求博愛的人道主義思想,并由它在中國歷史上所鑄造的“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的志士仁人,成為中華民族的脊梁。

在《論語》一書中,孔子并沒有從理論上系統(tǒng)地提出“愛物”的生態(tài)倫理思想,但是當他將“仁愛”思想由社會領域進一步拓展到宇宙萬物時,也提出了一些十分精辟的觀點??鬃犹岢觯骸拔∥『跷ㄌ鞛榇?,唯堯則(效法)之?!?sup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27)

認為天道無私唯德是與,這多么崇高??!在人間,只有像堯這樣的圣君才能效法天道,讓位于舜,亦唯德是與也。這是一種“天人合德”的模式。從這一模式出發(fā),孔子提出兩條“愛物”的原則:

一是“不時不食”(28)??鬃硬坏皭勖瘛?,而且也熱愛自然,熱愛生命。所以不到該吃的時候,不吃??鬃舆€把“孝”的內(nèi)涵作了區(qū)分,子女對父母之孝,為“小孝”;博施“仁愛”于宇宙,以成全天地萬物之發(fā)展,為“大孝”?!霸釉唬?#39;樹木以時伐焉,禽獸以時殺焉,夫子曰:'斷一樹,殺一獸,不以其時,非孝也?!?sup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29)在人類生態(tài)環(huán)境遭到嚴重破壞的今天,能將仁愛之孝推展到宇宙萬物,是一種可貴的生態(tài)倫理思想。孟子在“不時不食”的思想基礎上,根據(jù)動植物依“時(季節(jié))”變化而發(fā)育成長的生態(tài)規(guī)律,進一步明確地提出了“取物以順時”的生態(tài)道德觀念。他指出:“不違農(nóng)時,谷不可勝食也;數(shù)罟不入洿池,魚鰲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林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鰲不可勝食,林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養(yǎng)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sup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30)荀子也進一步豐富和發(fā)展了孔子的“不時不食”思想,他認為:

圣王之制也,草木榮華滋碩之時,則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絕其長也;黿鼉魚鱉鰍鳣孕別(產(chǎn)卵)之時,罔罟毒藥不入澤,不夭其生,不絕其長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時不失時,故五谷不絕,而百姓有余食也;污池淵沼川澤,謹其時禁,故魚鱉優(yōu)多,而百姓有余用也;斬伐養(yǎng)長不失其時,故山林不童(山無草木)而百姓有余財也。(31)

二是“釣而不綱,弋不射宿”(32)。意謂孔子只用漁竿釣魚,而不用大繩掛漁網(wǎng)橫欄在河道中捕魚;他雖用帶生絲的箭射鳥,但不用它射歸巢歇宿的鳥:以免殺傷過多,滅絕生靈。

從政治主張上看,孔子非常突出地強調(diào)了對人(主要是下層民眾)的關心愛護。堅持“為政以德”的綱領外,他還主張“道(導)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時”(33)。后兩項皆是直接對“人”和“民”而發(fā)。他認為:“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34)“寬”當然是對“民”而言??鬃臃Q贊子產(chǎn)有君子之道四,其中兩條是“其養(yǎng)民也惠,其使民也義”(35)

“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迂曉?'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sup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36)且不說把“足食”列為首位,所謂“民無信不立”,也不是講一般的“信”,而是講最重要的是取信于民。同篇又載:“哀公問政于有若曰:'年饑,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對曰:'盍徹乎?’曰:'二,吾猶不足,如之何其徹也?’對曰:'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于足?’”有若的觀點,當然代表了孔子的觀點。

《子路》篇載:“子適衛(wèi),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更典型地表明了孔子對百姓的態(tài)度。同篇還載有孔子的感嘆:“'善人為邦百年,亦可以勝殘去殺矣’。誠哉是言也!”另外,同篇所載孔子的話:“以不教民戰(zhàn),是謂棄之?!敝v的雖是戰(zhàn)爭的事,同樣體現(xiàn)了愛人的精神。相反,對于加重盤剝百姓的行為,他則表現(xiàn)了不能容忍的態(tài)度。如《先進》中所記:“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為之聚斂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泵献訉Υ松钣畜w會,所以在《離婁》上中引用孔子的話說:“仁不可為眾也(仁不可以人數(shù)眾多來對抗)。夫國君好仁,天下無敵?!?/p>

2.以“仁”的思想統(tǒng)率一切

仁在先秦儒家思想體系中處于統(tǒng)率地位,貫穿于各個方面,諸如義、禮、(知)智、信等均是仁的表現(xiàn)形式??鬃铀珜У母鞣N倫理道德品質(zhì)都與“仁”相聯(lián)系,或者說都要靠“仁”的精神來維系。

由“仁”的這一本質(zhì)內(nèi)涵向外拓展可以引申出人的許多美德。所以孔子認為,“仁”是一切美德的總稱,內(nèi)容極為豐富。他指出:“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37)又指出:“居處恭,執(zhí)事敬,與人忠。”(38)意謂子女對父母之“孝”與弟弟對兄長之“悌”,是“為仁”的根本。子張問仁于孔子??鬃釉唬骸澳苄形逭撸ü?、寬、信、敏、惠——引者)于天下為仁矣?!?sup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39)“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40)這里講的孝、悌、恭、敬、忠、寬、信、敏、惠等美德,是“仁”在人的道德行為上的表現(xiàn)??鬃舆€指出:“敬事而信,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時。”“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sup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41)“愛”“親”與“敬”“信”等美德,是“仁”在人的道德感情上的表現(xiàn)?!皠偂⒁?、木(質(zhì)樸)、訥(言語不輕易出口),近仁”?!叭收?,其言也讱”(42)。

“巧言(花言巧語)令色(偽善面色),鮮矣仁”(43)。剛、毅、木、訥、讱等美德,是仁在人的語言儀表上的表現(xiàn)。除此而外,人還有其他美德,如:

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44)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45)

……仁者不憂(46)。

……仁者樂山……仁者靜……仁者壽。(47)

當仁不讓于師。(48)

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49)

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50)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51)

……

在這里,“禮”“樂”“智”“勇”“不憂”“靜”“壽”“博學”“篤志”“切問”“近思”“殺身成仁”等德目,都是“仁”的從屬義。仁是全部德性的總稱,而不專指某一具體的德?!墩撜Z》中孔子列出的眾多德性,如孝、悌、忠、恭、寬、信、敏、惠、毅、剛、愛人、立人、好人等等,全是仁的表現(xiàn),其中任何一項都不能涵蓋仁的全體??梢?,孔子以“仁”為核心而建構(gòu)的道德范疇體系,既包括有人的認知心理、語言儀表、道德感情、行為動機等主觀因素,也包含有人的道德行為的客觀因素,從不同的側(cè)面反映著“仁”的豐富的社會內(nèi)容。這是孔子對“仁”的廣義性的說明。

從“仁”與“禮”的關系來看,“禮”既有政治內(nèi)涵,又有倫理內(nèi)涵,具有維護宗法等級制度的習慣法性質(zhì),構(gòu)成人際關系的行為準則。在孔子看來,這種行為準則的執(zhí)行和維護,必須以“仁”的精神境界作保證。他對顏淵說:“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笨雌饋怼皬投Y”是“天下歸仁”的前提,但“復禮”又必須以“克己”為前提?!翱思骸本褪且浴叭省钡木駚韲栏褚笞约骸K浴岸Y”仍然被涵蓋在“仁”的范圍之中,以“仁”作保證。這一點,他在《八佾》中講得很明確:“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與此相呼應,在《陽貨》篇中,他又講:“禮云禮云,玉帛云乎哉?樂云樂云,鐘鼓云乎哉?”這說明,不具備“仁”的精神,“禮”“樂”的形式就會喪失意義。

“智”是與“仁”幾乎相等的品質(zhì),但它卻是以“仁”為前提。樊遲問仁,子曰:“愛人?!眴栔ㄖ牵?子曰:“知人?!?sup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52)從二者的邏輯關系看,“愛人”必須“知人”,而“知人”才能做到“愛人”,“愛人”是根本,也是目的。所以在《里仁》中他強調(diào):“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在《衛(wèi)靈公》中他又說:“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至于其他方面,如在《學而》中他說:“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睅醉楇m然并列,卻說明與“仁”都有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同篇有子所說的:“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歟!”

“知”(智)所體現(xiàn)出的理性精神是認識和把握“仁”所不可或缺的??鬃映3ⅰ叭省焙汀爸保ㄖ牵┻B用?!叭收摺边_到了最高的思想境界,因此不會有任何擔憂,能像山一樣偉岸、恒久?!爸钦摺崩硇缘貙姺睆碗s的事物進行衡量、判斷,因此不會感到迷惑,而且擁有像水那樣流動不息、只爭朝夕的品質(zhì)(53)

仁者關心的問題是人類的生存處境、人類命運、人類社會發(fā)展的終極目標等根本性的、總體性的問題,他們始終密切注視著社會上的一切行為是否違背人類的終極目標,背離了大方向。智者更傾向于竭盡才智,完成社會的具體使命,解決人類面臨的現(xiàn)實難題,推動社會不斷進步?!叭省迸c“知”構(gòu)成了一種互補關系。

“義”是君子素質(zhì)的重要內(nèi)涵。所謂“義”,就是指道義、正義。春秋時期,戰(zhàn)爭頻繁,正所謂“春秋無義戰(zhàn)”,在這個時候,孔子強調(diào)道義、正義也是有感而發(fā)、應時而生的。孔子指出,君子重視的是道義、正義,小人重視的是利益(54),君子在獲得利益時,應該想一想是否是通過正當方式取得的應得之物,即“見得思義”(55)。對于通過不正當手段取得的財富、地位,孔子是不會接受的。他還指出,國家政治黑暗時,個人的富貴是一件可恥的事情(56)。對于君子,道義是根本的,君子永遠把道義擺在重要位置(57)。“義”的另一個表現(xiàn)就是普救天下,正所謂“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58),君子不僅自己要“見得思義”,還要將“義”這種品質(zhì)在百姓中加以推廣(59)。(徐兆仁)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仁愛
《<論語>選讀》基本思想、觀點梳理
自覺與平等:孔子釋“仁”之精義
韓星:儒家仁愛的五個層次和四個方面|儒家|仁愛
論語中的孝悌思想——仁義
【孔子學說的網(wǎng)絡世界連載】“仁”與“禮”“樂”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