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腹瀉是一種胃腸功能紊亂綜合征。根據(jù)病因不同可分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兩大類。2歲以下兒童,消化功能尚不完備,抵抗疾病的能力差,尤其容易發(fā)生腹瀉。夏秋季節(jié)是疾病多發(fā)期,多種細菌、病毒、真菌或原蟲可隨食物或通過污染的手、玩具、用品等進入消化道,很容易引起腸道感染性腹瀉。表現(xiàn)為每日排便5~10次不等,大便稀薄,呈黃色或黃綠色稀水樣,似蛋黃湯,或夾雜未消化食物,或含少量黏液,有酸臭味,偶有嘔吐或溢乳,食欲減退?;純后w溫正?;蚺加械蜔?。重者血壓下降,心音低鈍,可發(fā)生休克或昏迷。
1.【組成】大蒜瓣若干。
【制配】將大蒜去皮放入文火中烤燒至黃色,味由辣變甜,1歲每次服2瓣,2歲每次服4瓣,以此類推,每日服2~3次。
【功效】治療小兒消化不良腹瀉。
2.【組成】黃丹5克,蔥白1段。
【制配】將黃丹、蔥白共搗泥拌勻,敷臍部,用紗布蓋好膠布固定,6小時可見效,24小時后腹瀉停取下。
【功效】治療小兒腹瀉。
3.【組成】雞蛋清1份,大蒜12克。
【制配】將大蒜去皮搗爛,調(diào)雞蛋清,敷涌泉穴。
【功效】治療小兒腹瀉。
4.【組成】胡椒2粒(黑白皆可,黑者去皮),生姜1克。
【制配】將胡椒研粉和生姜共搗爛如泥,貼臍中,用棉花和膠布固定,1次保留15天。
【功效】治療小兒滑泄。此方多在3天左右見效,7天可愈,見大便燥結(jié)則停用,對皮膚無損傷。
5.【組成】綠茶3克,白糖20克,食鹽1~2克,生姜1片。
【制配】將綠茶、白糖、食鹽、生姜入鍋加水共煎200毫升,當作飲料服。
【功效】治療小兒風(fēng)寒腹瀉。
6.【組成】生姜10克。
【制配】將生姜用微火焙焦,研細末,每天早晚各服1克,吞服或用水沖服。
【功效】治療小兒消化不良腹瀉。
7.【組成】綠茶200毫升,食醋20毫升。
【制配】將綠茶和醋混合每次飲服20毫升,每日3次。
【功效】治療小兒腹瀉。
8.【組成】大蒜2瓣,明礬(黃豆大?。?粒。
【制配】將明礬研細末,用蒜汁調(diào)勻,1次吞服,每日1次。
【功效】治療嬰兒腹瀉。
9.【組成】炮姜5克,大米30克,鹽、糖各適量。
【制配】將炮姜和大米入鍋共煮成粥,去姜加鹽或糖調(diào)味食用。
【功效】治療小兒腹瀉。
10.【組成】綠茶、干姜絲各3克,滾開水150毫升。
【制配】用150毫升的滾開水沖泡綠茶和干姜絲,然后加蓋溫浸10分鐘,代茶隨意飲服,可再用滾開水沖1次續(xù)飲。
【功效】治療小兒腹瀉。
11.【組成】大米250克,生姜、山楂各20克,紅糖、萊菔子各15克。
【制配】先將萊菔子、山楂、生姜加水煎40分鐘,棄渣留汁放入大米煮粥,臨熟時加紅糖調(diào)味。每日服3次,5日為1療程。
【功效】治療小兒秋季腹瀉。
12.【組成】蔥白6根,酒糟1小杯,食鹽少許。
【制配】將蔥白、酒糟、食鹽混合炒熱,用白布外包敷臍部,溫度要適宜,防止燙傷,冷則再炒再敷,連敷數(shù)次。
【功效】治療小兒腹瀉,尤宜新生兒腹瀉。
13.【組成】干姜、雞爪連、五味子各4份,紫油桂、吳茱萸各2份,瑞龍腦1份。
【制配】將上述材料共研細末。取1~2克填臍窩,再取五味子1粒置于臍窩正中,用傷濕止痛膏密封,并輕揉片刻。夏季2日換藥1次,冬季3日,每日按揉臍部3~5次,2日為1療程。
【功效】治療小兒腹瀉。
14.【組成】制白術(shù)、陳皮、川厚樸、姜汁各1.5克,甘草1克。
【制配】將制白術(shù)、陳皮、川厚樸、姜汁、甘草入水煎。每日1劑,早晚服用。
【功效】治療小兒腹瀉。
15.【組成】河子、烏梅、茴香、干姜、五倍子各等量。
【制配】將河子、烏梅、茴香、干姜、五倍子研末。每次適量撒藥于肚臍內(nèi),外貼暖臍膏,2日換1次,最多3次即愈。
【功效】治療嬰幼兒腹瀉。
16.【組成】白胡椒12克,炮干姜6克,炒雄黃3克,面粉適量。
【制配】將白胡椒、炮干姜、炒雄黃共研細末,調(diào)拌面粉做成面條。外敷貼肛門或肚臍。
【功效】治療小兒腹瀉。
17.【組成】艾葉10克,鮮荷葉(干者亦可)1張,生姜、石菖蒲各5克,酒餅藥3個,蔥白10根,大米飯適量。
【制配】將上述材料研成粉末或切碎,加適量水煮沸2~3分鐘,待水吸干,加入大米飯攪勻,做成大餅。趁熱以肚臍為中心敷于腹部,用紗布或白布縛緊,仰臥2小時左右即可。
【功效】治療嬰幼兒腹瀉。
18.【組成】五倍子、白胡椒、肉桂、吳茱萸、白術(shù)、干姜各6克,醋適量。
【制配】將上述材料共研細末,醋調(diào)如餅狀,裝入紗布袋內(nèi)。外敷神闊穴(臍部),每晚敷6~10小時,3日為1療程。不愈者,再行第2療程。
【功效】治療小兒腹瀉。
19.【組成】炮姜、黃連、甘草各3克,牡蠣、白芍各6克。
【制配】將炮姜、黃連、牡蠣、白芍、甘草入鍋水煎。趁熱服。
【功效】治療小兒因驚嚇引起的腹瀉。
20.【組成】干姜、吳茱萸各10克,蒼術(shù)、小茴香各5克。
【制配】將上述材料研細末備用。每次用1~2克以適量清水調(diào)勻后敷于患兒肚臍中,再用傷濕止痛膏封貼,每天換藥1次。
【功效】治療小兒腹瀉。
21.【組成】當歸5克,生姜10克,羊肉30克。
【制配】將當歸、生姜、羊肉均放入沙鍋內(nèi),加500毫升水煎煮,以羊肉熟爛為度。吃肉喝湯,每日1劑。
【功效】治療小兒腹瀉。
22.【組成】炮姜、肉桂、丁香各適量。
【制配】將炮姜、肉桂、丁香共研細末。用時取適量藥粉置于臍眼,用紗布及橡皮膏固定,每日換藥1次。
【功效】治療嬰幼兒腹瀉,大便稀溏如水樣。
23.【組成】干姜、車前子各10克,肉蔻20克,木香6克。
【制配】將上述材料入鍋加少量水煎熬后,用布包藥渣。趁熱暖敷肚臍處,外用熱水袋暖之。
【功效】治療寒濕型腹瀉。
24.【組成】焦山楂、炮姜炭各0.3克。
【制配】將焦山楂、炮姜炭共研細末。用水沖服。3個月以下嬰兒每次服1/2劑,3個月至3歲每次服1劑,3歲以上每次服2劑,每日3次,療程5~7天。
【功效】治療小兒腹瀉。
25.【組成】炒薏米仁500克,炒芡實、炒粳米各250克,干姜10克,糖或鹽適量。
【制配】將炒薏米仁、炒芡實、炒粳米、干姜混合后研末備用。每天服3次,每次取30~60克,加水調(diào)成糊狀煮熟,加少許糖或鹽調(diào)味服用。
【功效】治療小兒腹瀉。
26.【組成】白芷、干姜、蜂蜜各適量。
【制配】將白芷、干姜共研末,用適量蜂蜜調(diào)和為膏。貼臍上。
【功效】治療小兒寒濕腹瀉。
27.【組成】硫黃9克,母丁香3克,麝香0.3克,獨頭蒜2~3頭,朱砂適量。
【制配】將硫黃、母丁香、麝香同研為細末,加入搗爛的獨頭蒜,做成如黃豆大的藥丸,以細篩過的朱砂為藥衣。將藥丸填入患兒臍孔中,再用膠布貼緊。每天換藥1次,病愈方可停藥。
【功效】治療小兒水瀉、紅、白痢。
28.【組成】大蒜7瓣,西瓜1個。
【制配】將西瓜的頂部開一個孔,把大蒜放進去,然后用原西瓜蓋好紙包泥封,用木炭火烤干,取出大蒜研末。開水沖服。
【功效】治療小兒消化不良。
29.【組成】綠茶、干姜絲各3克。
【制配】將綠茶、干姜絲放在瓷杯中,以150毫升滾水沖泡,加蓋溫浸10分鐘。代茶隨意飲服,服完可再沖1次,繼續(xù)飲用。
【功效】治療小兒腹瀉。
30.【組成】云南綠茶1克。
【制配】將綠茶研為極細粉。每天用1克,分3次溫開水或乳汁調(diào)服。連服1~4天為1療程。
【功效】治療單純性嬰幼兒腹瀉。
31.【組成】炒車前子、炒米仁各9克,紅茶0.5~1克,葡萄或白糖適量。
【制配】一法:將炒車前子、炒米仁、紅茶共研細末,以白開水調(diào)服。二法:將炒車前子、炒米仁加一湯碗水,煎至半碗汁,去渣濾汁,加入少許葡萄糖或白糖作調(diào)味即可。
【功效】治療小兒腹泄、水瀉。
32.【組成】生姜、陳茶葉各10克。
【制配】生姜搗爛,同陳茶葉水煎。飲服。
【功效】治療嬰兒腹瀉。
33.【組成】炒麥芽30克,茶葉(炒焦)8克。
【制配】將炒麥芽、茶葉用沸水沖泡10分鐘即可。每日1劑,不拘時溫飲。
【功效】治療小兒腹瀉,糞便稀溏,雜有殘渣和乳塊,氣味酸臭如敗卵,噯氣,納呆。
34.【組成】石榴皮、五倍子、肉桂各12克,醋適量。
【制配】將石榴皮、五倍子、肉桂共搗為細末,用醋調(diào)勻。填臍中,用紗布覆蓋,膠布固定,每日換藥1次。
【功效】治療小兒腹瀉。
35.【組成】生巴豆、生半夏、白胡椒各等份,醋適量。
【制配】將生巴豆、生半夏、白胡椒共研細末,用醋調(diào)成糊狀,制成如綠豆大的餅。放入小兒臍中,用膠布固定,每日1次。
【功效】治療小兒腹瀉。
注意事項:
1.由感染引起腹瀉的患兒要進行隔離。
2.講究飲食衛(wèi)生,嬰兒食具要消毒,不吃存放過久的食物。
3.注意嬰幼兒腹部保暖,以免受涼。
4.提倡母乳喂養(yǎng),科學(xué)喂養(yǎng),輔食增添要合理,防止暴飲暴食。
5.腹瀉早期不可用止瀉藥,持續(xù)時間較長或反復(fù)發(fā)作,方可考慮使用止瀉藥。
6.腹瀉伴發(fā)熱或四肢發(fā)涼,大便有膿血時,不能用止瀉藥,應(yīng)速去醫(yī)院診治。
作者:段二虎編著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