鲯鰍。圖片:marinecreations.homestead.com
少年P(guān)i將鲯鰍殺死的那一剎那,它那鮮艷奪目的身軀一下子黯淡了下去,讓人真真實實地感受到一個生命的逝去。一部深沉的電影讓這種外表絢麗而長相清奇的魚走進了更多人的視線,它就是鲯鰍[qí qiū]。
鲯鰍(Coryphaena hippurus)又叫鬼頭刀,是一種廣泛分布于各大洋溫暖水域的鱸形目鱰科魚類,西班牙語中稱其為“dorado”,是金色的意思,夏威夷語中管它叫“Mahi mahi”,被賦予了強健有力的含義。
長相驚奇的鲯鰍。圖片:revistapesca.provisorio.ws
它的英文俗名叫dolphin fish,于是在很多文學(xué)作品中常被粗心的譯者翻譯成了海豚。鲯鰍的外形極有存在感,茫茫魚海中只多看了它一眼就難以將它忘懷。成魚的頭部寬大,而背側(cè)很窄,尾部修長末端呈燕尾形,額部有一個骨質(zhì)隆起。和眾多外表浮夸、喜愛炫耀的雄性物種相似,雄鲯鰍的頭頂部隆起呈方形,也就不奇怪為何它被稱“鬼頭刀”了。
青藍(lán)色的鲯鰍。圖片:petethomasoutdoors.com
從鲯鰍的身上,我們仿佛能看到自然之手追求極致表現(xiàn)主義的野獸派的一面。鲯鰍周身被細(xì)小的圓鱗覆蓋,背部呈熒光質(zhì)感的綠褐色,腹部為淡黃色,體側(cè)散布有許多青紫色小斑,如同跳躍在金色畫布上的點點星辰。雌魚多為鮮亮的青藍(lán)色,伴有深淺不一的條紋,色彩濃烈卻又無比通透。
美麗的鲯鰍。圖片:fish-on.com.au
鲯鰍游動敏捷,色彩絢麗,自然成為許多游釣愛好者爭相追逐的目標(biāo)。多數(shù)海水魚也有很美麗的體色,但和鲯鰍這份咄咄逼人的艷麗相比似乎顯得相形見絀。尤其在繁殖季節(jié),被捕后想要掙脫魚線的鲯鰍不停掙扎和扭動,透過清澈的海水,渾身散發(fā)著金屬質(zhì)感的幻彩光芒。
游釣愛好者的理想目標(biāo)。圖片:fish-on.com.au
出水后的鲯鰍,隨著生命漸漸的流逝,這種絢爛的色彩也會很快褪去,最終只剩下了黯淡無光的一片灰白。鲯鰍的體色并不來自于體表的色素細(xì)胞,而是源于能夠反射光線的魚鱗,這些立體的交織的小鱗片受神經(jīng)系統(tǒng)控制,能根據(jù)機體的興奮程度進行調(diào)節(jié),捕捉和反射來自不同角度的光線,就像一面面小棱鏡一樣,所以鲯鰍能閃爍著彩虹般的光芒。鲯鰍死后,這些鱗片不受控制,就顯露出了原本的銀灰體色。
死亡后的鲯鰍。圖片:i.ytimg.com
鲯鰍最大可以長到兩米左右,它們常喜歡成群地在清澈浩瀚的海水表層巡游,這也使得擁有鮮艷體色的鲯鰍很容易暴露自己。在漫長的自然選擇中,鲯鰍演化出了利用環(huán)境藏身避體的本領(lǐng),并依靠高速游動的獵食方法來生存。之前介紹過游泳速度同樣很快的,還有劍旗魚。<復(fù)習(xí)戳這里>
躲在船舷旁的鲯鰍。圖片:kirkslam.ky
索餌洄游的鲯鰍喜歡在晴朗的天氣下,成群出動追逐獵物。它們也有躲藏在漂浮物下伺機獵食的習(xí)性,比如大片的馬尾藻、漂浮的芭蕉葉或是船只下方。但正因為如此,在船只附近活動的鲯鰍,卻常被水手利用簡易的釣鉤、原始的魚叉或漁網(wǎng)俘獲,就和少年P(guān)i徒手網(wǎng)魚的場景相似。雖然鲯鰍捕獵時有“水中狐貍”之稱,但此時儼然是一副“水中二哈”的氣質(zhì)。
常被人類收割。圖片:southpawfishingkeywest.com
鲯鰍喜歡捕食諸如飛魚、鯖魚<戳這里>或沙丁魚<戳這里>等小型魚類。獵捕這些小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們能仰仗著龐大魚群協(xié)同游動來抵御敵害。鲯鰍不得不演化成為了海洋中游速極快的那一類魚。
追捕飛魚的鲯鰍。圖片:pinterest.com
像刺鲅和金槍魚<復(fù)習(xí)戳這里>等大型魚類一樣,鲯鰍捕食時也以速度和力量取勝。肌肉跑車般的身形讓它們在水中能以50千米/小時的速度劈波斬浪,成群出動圍捕獵物,甚至可以躍出水面捕食,常把四散潰逃的飛魚逼上天,于是鲯鰍又有了“飛魚虎”的別稱。
飛魚是飛魚科(Exocoetidae)約40種海洋魚類的統(tǒng)稱,它們能夠借助翼狀鰭,貼近水面進行滑行。遭遇敵害時,它們會加速沖向水面,沖破水面后即將魚鰭展開,尾部快速拍擊水面,從而獲得更大推力騰空滑翔。某些飛魚能夠連續(xù)滑翔好幾百米,但它們常常得面對來自鲯鰍和海鳥的雙重夾擊。
飛魚。圖片:pinterest.com
鲯鰍這樣的狠角色,也逃脫不了成為別人獵物的命運。除了貪婪的人類,鲯鰍還在很多海洋哺乳動物以及大型肉食魚類的食譜上,如海豹、鯨魚和鯊魚等等。
我靠,我魚呢?圖片來源見水印
鲯鰍在我國的越冬場處于黃海南部外海至東海北部,春季魚群向西向北生殖洄游,游向沿岸水域產(chǎn)卵。鲯鰍生長十分迅速,一般四五個月就能達到完全的性成熟,體長20厘米左右就能交配產(chǎn)卵,在世界的很多地方已被人工養(yǎng)殖。
鲯鰍小時候萌萌噠。圖片:wideopenspaces.com
美國和一些加勒比國家是這種魚類的主要消費國,在澳洲和日本它常作為捕撈金槍魚和劍魚的兼捕產(chǎn)物。以鲯鰍和劍魚為代表的這類魚,經(jīng)常會突然加速游動,為了適應(yīng)這一需求,它們有大量能夠釋放爆發(fā)力的白肌,這些肌肉色澤白皙,味道比赤身魚的魚肉清淡。
鲯鰍魚肉。圖片:gaiahealthblog.com
適合制成握壽司。圖片:sushi2.zukan-bouz.com
大塊的鲯鰍魚肉幾乎適合各種烹飪方式,比如煎魚排、做成魚肉漢堡、直接裹粉油炸或是加工成魚松。在有些地區(qū),鲯鰍成為了日漸稀少的金槍魚的替代品。
煎鲯鰍魚排。圖片:halfbakedharvest.com
炸鲯鰍魚排。圖片:halfbakedharvest.com
我國臺灣地區(qū)也有食用鲯鰍的習(xí)慣,烹飪方式更加多變,比如腌制成咸魚、做成魚丸甚至還能用來包餃子。鲯鰍不僅魚肉可口,魚籽也是令人垂涎的美味。
漿爆鲯鰍牛肉餡餅。圖片:s3.fish123.com.tw
醬煮鲯鰍卵巢。圖片:kazutoshimaru.ne
至于鲯鰍的獵物飛魚,其實也經(jīng)常以令一種姿態(tài)出現(xiàn)在我們餐桌上,那就是十分常見的飛魚籽Tobiko。飛魚籽直徑約1毫米的左右,通常為金黃色,也常常根據(jù)需要染成多種顏色。
飛魚籽卷壽司。圖片:123rf.com.cn正版圖片
《老人與海》只提到了鲯鰍?這只是其一。來回憶下,書中都還提到了哪些魚!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