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高考就要來臨,那個黑色的七月(我們那個時代是7月份高考)夾雜著酷暑的滾滾熱浪,幾乎要讓我窒息。十幾年過去了,高中時代的艱辛學習和高考時的慘烈競爭畫面,總會在每年的盛夏,在我腦海的不停的翻印。高考對于幾代中國人來說,是人生中最大的分水嶺,她對中國人的人生道路的影響超過了任何一個其他的孤立事件。一考定乾坤,一考定終生。高考對中國人來說永遠都是個沉重的話題。而對于美國,這個擁有全世界最高的高等教育普及率的國家來說,高考卻是別有一番滋味。簡單的來說,美國名校的競爭也是很激烈,而一般學校則很容易上,總體而言,美國高考的競爭遠沒有中國如此這般慘烈!
中國高中生模擬美國高考
高中的成績和表現(xiàn)和高考同樣重要
在中國,高中成績和高中的表現(xiàn)和高考似乎是脫節(jié)的。我們當時的高中成績主要用會考的成績來衡量,基本上都是A,會考的主要目的就是拿一張高中畢業(yè)證書。高中生的表現(xiàn)幾乎都是千篇一律,課外活動基本上被補習所占據(jù)。記得上高中時,一個星期只休息一天,每天上3個晚自習,學校熄燈后,還要點蠟燭再學習一小時,直到凌晨。音樂,美術,體育都被當作副課來對待,高一還偶爾上一兩次,后來就基本上被數(shù)理化等正課所取代了。
而美國則不一樣,美國高中生在高中的表現(xiàn)和成績幾乎和高考成績一樣重要。
對美國高中生表現(xiàn)的考核主要分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就是高中成績單,包括高中四年的所有成績,主要是數(shù)學、科學、歷史。
第二就看是GPA。我想大家應該知道,就是graduate point average,即平均分數(shù),這和中國考大學非常不一樣,中國考大學就是一考定終生,美國考大學很大程度上是看GPA 。
第三個就是說你在高中的時候上了多少門大學的課, 也叫advanced placement(提前實習課),即AP course。對美國常春名校來說, 它是希望你至少有5門AP課程。你不一定要全部去上課,只要有考試就可以。
第四個就是看考生在高中參加的課外活動,主要包括四個方面:體育,音樂,藝術,和參加的自愿者活動。比如很多孩子會去參加baseball啊,做樂隊,會去畫畫,各種情況東西都是有的。尤其是參加自愿者的數(shù)量和內容,是衡量一個高中生綜合素質的最重要考核指標。我曾經在我的博文 美國名校?;ǎ腔叟c美貌同在 介紹過,一個考進美國TOP20的女孩。高中幾年的暑假都在不同地方做自愿者,這些經歷是她被名校錄取的重要籌碼!
美國的高考可以考4-5次
國內部分高中也開始SAT測試
美國高考分兩部分:SAT (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 即學術能力評估測試和SAT-II,SAT其實就是三門,一個是閱讀,一個是寫作,還有個是數(shù)學,這三門和中國高考最大的不同在于是考能力而不是考知識,所以SAT是所有學校都要的。SAT-II是考知識了,就是考你提前學習到的大學的知識,像生物學啊、物理啊、化學啊、Spanish啊等等。在高中11年級的時候,老師會鼓勵你考一個PSAT,這是在SAT之前, SAT是2400分,PSAT是240分。SAT考試跟中國高考也不一樣,中國的高考只有一次,SAT呢,你可以考4次、考5次,SAT每年有7次考試,分別是1月、5月初、6月初、7月初、10月初、11月初和12月初舉行。以多項選擇題為考試形式,考試時間為180分鐘。
每個學校的基本政策都一樣,就是取每一門的最高分數(shù),比如說你這次Reading考了800分,數(shù)學考了600分,寫作考了700分,下次你reading只有考了700分,但是數(shù)學考了800分,每個學校會把每次考試最高分拿起來作為你的最終分數(shù)。這不是一次定終身,而是把你最好的成績拿出來。至于SATII考試, 好的學校希望你有3門,代表3個方面:第一門是數(shù)學;第二個門是外語,中國人喜歡考中文,還有西班牙語、法語;第三門或者是理科或者是人文方面的歷史啊。總之是3個不同的種類,一個是外語,一個是數(shù)學,還有一個是其他方面的,或者是化學啊或者是生物啊,這就是SAT-II。
提前參觀你中意的大學。
哈佛大學校園
在沒進入大學前,很多人會希望去看看校園環(huán)境, 特別是美國人, 喜歡做這個事情。要看看這個學校你是不是喜歡,再有名的學校, 孩子不喜歡, 就沒辦法。這跟嫁人一樣,你嫁這個人,喜歡不喜歡有時候是說不出道理的。所以很多家長就會帶著小孩子, 在秋天的時候去兜一圈(假如你明年考,就是今年9-10月份的時候),叫college visit。學校也會接待,會告訴你這個學校的特點是什么,有的學校很大,有的學校很??;有的學校很專,有的學校很廣;有的學校注重人文,有的學校注重理科,各個學校都不一樣,所以你要去visit。還有呢,就是interview。interview其實不是很重要,除了MIT。MIT很重視interview,其他學校(包括Harvard,Yale),他們雖然都有interview,但不是決定因素。Interview往往是請一個local的該校的畢業(yè)生,比如說Princeton會在本地找個過去的畢業(yè)生,現(xiàn)在可能是做律師啊、或者政府官員。你到他家去,他會問你些問題,他主要是看你這個小孩子是不是有很特殊的毛病或特點。比如說這個小孩子有精神病,那我跟你講兩句話我馬上就知道。盡管你成績很好,他會報告學校。或者說這個小孩子有明顯的道德錯誤,或者有明顯的特殊的才能。interview主要是起這個作用,就是發(fā)現(xiàn)這種exceptional的事情。
耶魯大學校園
好的推薦信是上好大學的重要籌碼。
美國高中生的推薦信一共是兩封,最多是三封,第一封,大家基本都是一樣的,就是學校的教務長報告這個學生所在高中的課程是怎么設置的,整個學校,幾乎每個人都是一樣的。一個學校的這個推薦信一般是只對這個學校有用的。
第二封推薦信就是要你的主課老師,比如說英文主課或者數(shù)學,希望是英文或者數(shù)學。如果你物理特別好或者生物特別好,也可以是物理或者生物。但是寫信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老師一定要寫的真實, 表現(xiàn)你這個人,而不是用些很大的字啊,吹得很厲害沒用的。于是很多人就找一些名人去寫,其實結果往往會適得其反
特別有名的人寫信有用么?有用,但是需要特別誠懇的信。舉個例子說,有個高中生叫萊斯女士(美國當時的國務卿)寫,萊斯幫他就寫了一封信,可是人家大學的主管根本就不相信。首先你怎么會認識萊斯的,肯定是你爸爸在政府部門工作啊,或者是親戚或其他什么關系,萊斯本人不一定認識你,這封信只是她順水人情幫你寫的,并不代表你有多么優(yōu)秀。所以她給你寫一封信是沒有特別大的用處的。有些人叫美國科學院的院士寫信吶,有些人叫大法官寫信吶,這是沒有用。除非這些人的確認識你,并且可以講出你的真實的故事來,那推薦信還是有用的。
美國人的自我重塑并非只有上大學
中國學生從小在以“考試至上”的教育體制下成長,他們從反復做考題中獲得應試技能,并以此對付“高考”,即便得了滿分,也不值得大驚小怪。
美國“高考”確有值得中國“拿來”的地方。從其考試形式、內容、高校錄取標準到所宣導的多元、開放的教育理念等均值得借鑒。
美國夢的核心是“自我重塑”、“你的過去并不預定你的未來”。這與中國的“書中自有黃金屋”、“教育改變命運”等傳統(tǒng)理念有異曲同工之妙。
不同的是,美國的“自我重塑”途徑和方式很多,并非只有上大學一種。美國以教育的多元化、國際化、靈活性,實現(xiàn)社會的公平和機會均等。其理念有助于培育富有人文關懷、公民精神的年輕一代,有助于提升國民的整體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