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脯捉發(fā)(握發(fā)吐脯)
周公在洛邑(即古代洛陽),為國事操勞,求賢心切。有一次他在洗頭發(fā)時,有人求見,周公來不及洗完頭就把頭發(fā)握起來去接見來人。洗一次頭有三人求見,他就三次握住散亂的頭發(fā)出去接待來訪的賢士。他在吃飯的時候,下人報告有人求見,他就把吃在嘴里來不及咽下去的飯吐出來去接見來人。有一次吃飯期間,有三個人求見,他三次都是把吃到口中來不及咽下去的飯吐出來去接見來人。脯:口中所含的食物。成語“吐脯捉發(fā)”也作“握發(fā)吐脯”,形容待人心地誠懇,求賢心切。
【原文】
《淮南子·汜論訓(xùn)》:“當(dāng)此之時,一饋而十起,一沐而三捉發(fā),一飯三吐脯,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
國色天香
古人常以“國色”比喻絕世美人,后因牡丹花極艷,因此也稱牡丹為“國色”。唐代詩人劉禹錫《賞牡丹》詩:“惟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jié)動京城”,即指洛陽牡丹花開時的盛況。唐太和年間,文宗在內(nèi)殿賞花,問侍臣程修已道:“現(xiàn)在洛陽贊美牡丹的詩,誰的最好?”程修已答:“中書舍人李正封詩云:`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為最好”。唐文宗聽后嘆賞不己,“國色”之外,又加“天香”。后遂以“國色天香”比喻牡丹。亦用于形容絕色女子。
【原文】
唐李浚《摭異記》:“中書舍人李正封詩云:'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為最好”。
暮云春樹
李白與杜甫曾兩次在東都洛陽相會。天寶三年,李白被唐玄宗逐出朝廷來到洛陽,期間杜甫與李白抵足而眠,徹夜長談,飲酒會詩、爾后同游洛陽名勝。其間杜甫作《春日憶李白》詩中有“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何時一樽酒,重與細(xì)論文”。天寶四年,二人再次在山東兗州重逢,相邀游齊魯此次分手后,再也沒有機(jī)會見面,惟有相互思念。杜甫見到“春樹”便思念李白;同時也想李白見到“暮云”也會在思念自己。成語“暮云春樹”被后人用來表示對遠(yuǎn)方友人的思念。
【原文】
杜甫詩《春日憶李白》:“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何時一樽酒,重與細(xì)論文”。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