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家都都干了些什么》作者:林欣浩
在上一節(jié)我們了解到科學的新發(fā)現(xiàn)揭示了理性的局限,即使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也會有出錯的地方,而哲學家們信賴的絕對真理,也不一定是完全正確的。
科學雖然倒打了理性一耙,但這一耙還不是很厲害。畢竟,像牛頓定律、歐氏幾何的運用在生活中還是非常廣泛。
當時間進入20世紀,哲學家們關于形而上學的爭斗進入了白熱化階段。這一節(jié),我們來聊一聊,哲學家們是如何做出最后一搏的。
?
提起羅素,你會想到什么?
是活得最長的哲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還是著名的“羅素悖論”?
我們今天要講的主題,是落俗提出的邏輯實證主義。
羅素曾經(jīng)花十年時間,和懷特海合作寫過一本《數(shù)學原理》,雖然這本書賣得不怎么樣,卻給了羅素啟發(fā),他想,既然能用邏輯來建立整個數(shù)學大廈,那么,是不是也能用類似的方法建立整個哲學大廈呢?
具體來說,就是能不能建立一套邏輯符號,然后用這套符號來研究哲學呢?就像我們現(xiàn)在使用的漢語字典,可以查詢到我們想要了解的每一個漢字。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龐大的工程,不僅要用嚴謹?shù)倪壿嫹柎嬷八械恼軐W觀點,還要用邏輯的方法分析前人的一切命題,最終把整個哲學世界都用邏輯符號重鑄一遍。
?
你肯定會好奇,那他們的工作效果怎么樣?
有句話說,“理想很豐滿,現(xiàn)實很骨感”,當他們好不容易按照流程一步一步剔除掉沒有意義、不可被證實的命題時,邏輯實證主義者們發(fā)現(xiàn),剔除到最后,只剩下了兩種命題。
一種是重言式命題,就是類似于“桌子是桌子”這樣的話。這樣的話當然是絕對正確的,可是這樣的話不包含任何有用的信息。
另一種是類似“這朵花是紅色的”之類描述片段經(jīng)驗的命題。雖然是新知識,但是無法形成普遍真理,也就無法回答哲學問題了。
而其他的哲學問題,特別是形而上學問題,全都是沒有意義的偽問題。要么違反了種種邏輯規(guī)則,要么無法用經(jīng)驗去實證。
這一次,哲學家們自己打了自己的臉。
?
但研究總要有個結果,完成這一工作的是一個叫作維特根斯坦的年輕人。
維特根斯坦是羅素的學生,我們都知道羅素家世很好,如果把羅素稱為“高富帥”的話,那么維特根斯坦就是超級“高富帥”。
因為他們家實在是太有錢了。維特根斯坦是猶太人。他的父親是個商業(yè)奇才,用了三十年時間,從一個普通的繪圖員一路奮斗成為鋼鐵大王,基本上壟斷了整個奧匈帝國的鋼鐵產(chǎn)業(yè)。
可能有書友會疑惑,維特根斯坦都這么有錢了,還研究哲學干什么呢?
不得不說,維特根斯坦是一個特別有想法的人。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的時候,維特根斯坦本來不用參戰(zhàn),但他動用家里的關系,把自己送到了戰(zhàn)場上。
?
一開始,他是一個炮兵,只需要駐守在后方,但維特根斯坦覺得太無聊了,就申請去當步兵,用血肉之軀和敵人交戰(zhàn)。
一到前線,他就主動去最危險的觀察哨所,因為每一次都表現(xiàn)得非常英勇,還當上了軍官。
在戰(zhàn)爭中,維特根斯坦還進行著哲學研究,開始構思他的作品《邏輯哲學論》。他一邊打仗一邊寫,把自己的哲學思想記在了隨身攜帶的筆記本里。
后來,維特根斯坦被意大利軍隊俘虜,他的家人想要贖他回去,卻被他拒絕了,他表示自己要和戰(zhàn)友們一起回去。就這樣,他在獄中寫完了《邏輯哲學論》,一度認為自己解決了所有的哲學問題。
因為語言都被他用邏輯工具分析光了,他覺得所有用語言能表達的句子他都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所以維特根斯坦說:“凡是可說的事情,都可以說清楚,凡是不可說的事情,我們必須保持沉默?!?/p>
作者認為,這句話的意思是:凡是符合邏輯實證規(guī)則的語言,內(nèi)容都很清晰準確;凡是不符合邏輯實證規(guī)則的語言,說了也是沒意義的,就不用說了。
比如,生活中有人問一句:“我還是我嗎?”這話如果用邏輯來分析,那么顯然是一句沒什么用處的話。
然而我們知道,在生活中我們說這句話的時候,有自己的意思,而且不同的情景下還可以代表不止一種意思。
所以,理性根本無法擔負從總體上解釋世界、指導生活的任務。維特根斯坦建立的邏輯實證主義,又被他自己親手毀滅了。
?
邏輯實證主義沒了,哲學家們很快又尋找到了一條新方法——實用主義。
實用主義和邏輯實證主義基本上是同一個時期的學說。他們遇到了和邏輯實證主義一樣的問題:科學在飛速發(fā)展,然而哲學卻一直在原地打轉(zhuǎn),這問題到底出在哪里?
實用主義和邏輯主義不一樣的地方在于,實用主義更看重科學的實用性。舉個例子,如果我們問實用主義者“真理是什么”,那么實用主義者一定會回答“這得看真理的效果,哪個好用就是真理”。
這聽起來是不是很荒謬?但實用主義非常受西方一些國家的喜愛。
比如美國。美國的司法采用判例法,它的意思是,過去類似的案子是怎么判的,這回的案子就參考著判。
也許有人認為這過于兒戲了,難道國家制定的法律不是最大的嗎?但判例法認為,一次性制訂的司法是很難完善的。那么我們就通過每一次的審判,來不斷糾正、完善國家的法律。
?
你看,這不正好和實用主義者的真理觀吻合嗎?
不僅僅是美國,胡適在《中國哲學史大綱》中說:“凡研究人生的切要問題,從根本上著想,要尋一個根本的解決,這種學問,叫作哲學?!彼值模彩菍嵱弥髁x的哲學觀。
如果用一句俗語來解釋實用主義,那就是“黑貓白貓,能抓住老鼠就是好貓”。
從邏輯實證主義到實用主義,我們可以看到哲學家們的掙扎和理性的隕落,理性的隕落也意味著形而上學的結束。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