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家被當作怪人、異類,這是由來已久的事。
就像被誤解是表達者的宿命一樣,被另類的目光看待,也是哲學家的命運。
哲學有用嗎?
這個問題也困擾著許多的哲學愛好者。
中國魏晉年間,士大夫之間形成了一種風氣,即“清談”。
清談就是對一些玄學之類的東西來回扯皮吹牛,說的盡是些無用的言論。誰要是說了和生活中的俗事有關的話題,柴米油鹽醬醋茶什么的,那就被其他同道判定為太過俗流,大家都會瞧不起他。
而逼格高的,就是談論老莊,扯皮天文,辯論地理,反正越是些沒用的,和實際生活沒關系的,聊起來就越凡爾賽,逼格就越高。
其實,如果勉強給哲學粉分類的話,大概可以分為兩類。
第一類是真愛好者,尼采這種人,用生命來踐行哲學。
普通人也當然很難達到尼采的高度,但是第一種真愛好的人會將哲學當作自己的精神食糧,從中汲取經(jīng)驗,學習做事方法和理論,這叫實用派。
歷史上的大多數(shù)知名的哲學家都屬于實用派,生活里也有很多的普通人,也屬于實用派,會從哲學中汲取養(yǎng)分,補充思想。
第二類,就是空談派。
空談派包括一些偽哲學家,偽文人,以及日常生活中用哲學話題來增加談資,提升魅力的人。
空談派當然也包括很多哲學專業(yè)的學生和老師,并不是每個哲學專業(yè)的人都會用自己的人生來踐行學術。
還有生活中的很多人,他們也懂點哲學,但是用來裝點自我形象的。
在飯桌上聊幾句“柏拉圖”,“黑格爾”,“唯心唯物主義”之類的詞兒,博得周圍人的艷羨,在一頓裝bi中圓滿結束,成功地凡爾賽。
還有魏晉的清談士大夫,都屬于空談派。
用了你的圖,說聲抱歉。
真正研究并且身體力行踐行著哲學的人,不一定會在俗世中過得很好。
哲學,研究的是宇宙間的整體事物,比生活里那點事兒要高遠多了。
有很多人會說了,既然哲學不會讓人過得更好,那它還有什么用呢?
這是個好問題。
但什么是好,什么又是不好?
拿馬克思舉例,他放棄了名利收入,過得清貧的生活,但他做的事業(yè)卻給全世界留下了豐富的寶藏遺產(chǎn),他的為人和成就獲得了世人的認可,他算過得好嗎?
古希臘時期的泰勒斯,每天研究哲學,別人笑話他不務正業(yè),于是他根據(jù)所學,判斷出第二年的氣候變化,在糧食豐收上大賺了一筆錢。
這也算是少有的歷史上哲學家和普通人較真的例子。
所以,只能這么說。
哲學本身不會回答能否讓人過得更好這個問題,就像是一雙手是否可以創(chuàng)造財富一樣,在于使用者,在于目的和需要。
哲學是個百寶箱,你希望從箱中得到什么,它便有什么。
人的視角和需要,決定了它的功能和意義。
所以——
人人都能學哲學,學點哲學并不難!#尼采的胡子#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