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
唐代 項斯
青櫪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dāng)?shù)家分。
山當(dāng)日午回峰影,草帶泥痕過鹿群。
蒸茗氣從茅舍出,繰絲聲隔竹籬聞。
行逢賣藥歸來客,不惜相隨入島云。
【注釋】
1、日午:中午。
2、回:一作“移”。
3、蒸茗:炒茶。
4、繰絲:從泡在開水里的蠶繭中抽出絲。
5、島云:白云飄浮山間,有如水中島嶼。
【譯文】
青青的櫪樹林幽深茂密,里邊也有人居住,一條小溪供幾戶人家共同分享。山里中午的時候,山峰的影子隨著太陽的移動而發(fā)生變化。草地上因有鹿群踏過而有一些泥痕。
從茅屋里飄出來一陣陣炒茶的香氣,隔著竹籬笆能聽到煮繭抽絲的聲音。走著走著遇見了賣藥歸來的山客,不惜跟他一起進入那白云漂浮的深山中去。
【作者簡介】
項斯(約公元836年前后在世),字子遷,晚唐著名詩人,臺州府樂安縣(今浙江仙居)人。因受國子祭酒楊敬之的賞識而聲名鵲起,詩達長安,官終丹徒尉。項斯是臺州第一位進士,也是臺州第一位走向全國的詩人。
【賞析】
《山行》,寫清幽恬靜而充滿生機的山村野景。
青青的櫪樹林幽深茂密,里邊也有人居住,一條小溪供幾戶人家共同分享。首聯(lián)寫景,并且說一條小溪被幾戶人家共同分享,暗示我們幽深茂密的櫪樹林里有村落,展示出一幅清幽、恬美的山村圖景。
頷聯(lián)的景物描寫歷來被人稱道。山峰是靜態(tài)的,但詩人用了一個“回”字,把中午時分山峰影子隨著太陽的移動而移動的動態(tài)描繪了出來,靜止的山峰與移動的山峰之影動靜相襯,表現(xiàn)出山林的幽美恬靜;“草帶泥痕過鹿群”這一句中“草帶泥痕”這是靜態(tài)描寫,但它卻讓人想象到鹿群在草地上競相奔跑的動態(tài)景象。描繪出山林里生機勃勃的畫面。頷聯(lián)寓情于景,運用動靜結(jié)合的手法表達了詩人對幽美恬靜、生機勃勃的山林景象的喜愛之情。
從茅屋里飄出來一陣陣炒茶的香氣,隔著竹籬笆能聽到煮繭抽絲的聲音。頸聯(lián)描繪山村的生活圖景,詩人通過嗅覺和聽覺的描寫,讓人想象到村民們炒茶、煮繭抽絲的忙碌而溫馨的畫面。其中“繅絲聲隔竹籬聞”以動襯靜,表現(xiàn)出山村的清幽、寧靜,抒發(fā)了詩人對山村生活的喜愛之情。
尾聯(lián)表明詩人的心跡:不惜跟賣藥歸來的山客一起進入那白云漂浮的深山中去。項斯生于唐末亂世,自覺懷才不遇,壯志難酬,除做過小官丹徒縣尉外,長期身居草野。尾聯(lián)就表達了詩人不惜謝絕仕途,歸隱山林的情懷,道出了詩歌的主旨。
成語“逢人說項”中的“項”即指項斯。江東年輕人項斯,參加會考開始沒有什么名氣,別人拿他的卷子去給楊敬之看。楊特別喜歡就作詩“幾度見詩詩盡好,及觀標格過于詩,平生不解藏人善,到處逢人說項斯。”沒多久,他就被長安方面錄取。后人就用“逢人說項”這個成語比喻到處為某人某事吹噓,說好話。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