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洮水成東陽湖而外遷湖對岸桃坑夏樂村,湖畔筑藝術(shù)民宿,安養(yǎng)父母健康老去,我也有時間回去書畫、勞動改造。
十幾年前因緣與佛家高僧大德接觸、閱讀佛經(jīng)而得之佛說的平等,不論過去、現(xiàn)在、未來;天地、萬物、時空;方位、大小、多少,人與人,如此、如彼,貧富、貴賤皆是平等的。佛家追求的極樂凈土是沒有過去、現(xiàn)在、未來的。在一世之中卻有超時空相貌的蓮花,獨享“福報”,自然成為凈土世界的代表花朵之一。佛教一直在教育我們眾生,其實佛也是人、人也是佛,眾生只因執(zhí)著、妄想、貪欲,迷戀自我而不知,恰恰如同荷塘里的污泥,但自性如古蓮子,縱使時光越千年,機緣合適,依舊生葉開花,香馥如故。無量佛如蓮、無邊佛法如蓮、人也該自修成如蓮。
自己因緣對佛教的學習與追隨,多年來一直把弘一大師當做自己的偶像,弘一法師在塵世時,因喜歡老法師“月上時”的髯隨風飄的清姿,放下俗世的許多恩怨,毅然出家,做了和尚,因此弘一法師出家的過程可以用“只緣塵世愛輕姿,蓮座現(xiàn)身月上時”一句詩句來寫照。而“菩薩盡多真面目,凡間能有幾人知”則是弘一法師修行多年的體會。對于他自己來說,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只是佛指導他在放下我執(zhí)的情況下,一舉一動不再我執(zhí),全是自己的真性情流露而已,這也是俗命的一生活到最后的真性情、自我而不我執(zhí),平常的再平常不過了。但在平常人看來,高僧的舉止,高深莫測。著名的佛教人士趙樸初先生在《佛教知識答問》里說,近代中國佛教自清末楊仁山居士倡導以來,以律學名家,戒行精嚴,緇素皈依,薄海同飲者,當推弘一大師為第一人,所以趙樸初先生也很喜歡這首偈,認為它反映了弘一法師“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境界。
回想弘一法師的時代,是社會動蕩的時期,而佛教也正值凋敝,尤其是佛教的律宗,由于律宗對于修行者的言行舉止的要求甚為嚴格,在哪個年代極少人在此方面涉足,至于有較高的建樹就無從說起??墒呛胍环◣熅褪窃诋敃r這種污濁的塵世中,義無反顧地選擇了要求極嚴的律宗。就像一株蓮花,沒有選擇在最干凈的地方生長、綻放,而是選擇在最污濁的淤泥中扎下根,抽莖吐葉、揚花苞而恣意絢爛開放,花開時果已在結(jié)與成熟的過程中,秋來果熟、冬來葉兒凋零。直到荷葉零落成泥,荷桿依舊挺立,待到春來新荷冒尖才依依不舍地回歸大地。只有蓮、荷,在一年四季里演繹世人可見的生命輪回。
關(guān)于蓮花扎根于淤泥還有這么一個傳說:佛祖東行,普視人間,俯視大地便發(fā)現(xiàn)淤泥乃為最臟,于是佛祖便問:“誰愿意扎根于淤泥之中?”座下的蓮花答曰:“我愿意?!狈鹱嬗謫枺骸澳闳绾稳ソ捣倌啵俊鄙徎ù穑骸俺鲇倌喽蝗镜厝ジ谢?。這是一個關(guān)于佛教與蓮花的美麗傳說。但恰恰是佛法也如同這蓮花一樣,不選擇、不挑剔,隨遇而安,不僅不厭那些丑惡的事物,反而保持自身的高潔、溫暖,美麗盡情地綻放在屬于自己的季節(jié)年華里。二十幾年寫蓮、畫荷花,由工筆荷花起始,到小寫意大寫意再到潑墨潑彩的荷花,由寫實的荷花到意象的荷花再到墨色斑斕多彩的心中之蓮、荷,即自心之荷。十幾年里,因緣在荷花盛開的季節(jié)里經(jīng)常去常德安鄉(xiāng)、株洲荷塘區(qū)仙庾嶺及有荷花的地方看荷花、讀荷、心里也寫荷。踐行畫蓮、荷花的時間久了,思考也停不下來。
設(shè)計人、書畫愛好者、度假藝術(shù)康養(yǎng)民宿經(jīng)營廣告人阿佐,山外長沙西桃花嶺書畫立方書畫、創(chuàng)意策略設(shè)計工作室,早起、盤腿修身,碼文字與有緣的您分享人生藝術(shù)踐行的思考。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