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傷食瀉如何辨證與治療
傷食瀉臨床表現(xiàn):腹脹腹痛,瀉前哭鬧,瀉后痛減,大便酸臭,或如敗卵,呈黃綠色稀薄液狀,夾有食物殘渣或奶瓣,可有少許粘液,噯氣酸餿,惡心嘔吐,不思飲食,睡臥不安,舌苔薄黃或垢膩。
治以消食化滯,和中止瀉。
方選保和丸加減,藥用焦山楂、六神曲、法半夏、茯苓、陳皮、連翹、炒麥芽、萊菔子。水煎,日1劑,分3次服。
若以傷乳為主者,重用炒麥芽、炒谷芽、砂仁(后下);傷于肉食積者,重用焦山楂;傷于面食積者,重用萊菔子;傷于谷食積者,重用神曲;病情較重者,加雞內金、莪術。
大便多水者,加澤瀉、車前子(包煎);兼有嘔吐者,加藿香、生姜汁;脾胃本虛,面色萎黃,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者,加白術、生谷芽、薏苡仁。
2、風寒瀉如何辨證與治療
風寒瀉臨床表現(xiàn):腹部脹痛,喜溫喜按,瀉下泡沫狀稀便,色淡黃,無味,腸鳴漉漉,口渴但不喜飲,或有惡寒、發(fā)熱,舌質淡苔薄白。
治以疏風散寒,化濕和中。
方選藿香正氣散加減,藥用藿香、蘇葉、白芷、腹皮、厚樸、陳皮、半夏、生姜、茯苓、蒼術。水煎,日1劑,分3次服。
小便短少者,加澤瀉、豬苓、車前子(包煎);腰腹部痛劇、腸鳴者,加煨姜、砂仁(后下)、草豆蔻。
3、濕熱瀉如何辨證與治療
濕熱瀉臨床表現(xiàn):腹瀉急迫,便下稀薄,水分較多,或如水注,糞色深黃而臭,或夾有粘液,肛門灼紅,腹痛陣作,煩鬧不安,口渴喜飲,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肢體倦怠,發(fā)熱或不發(fā)熱,小便黃少,舌質紅,苔黃膩。
治以清熱利濕,和中止渴。
方選葛根芩連湯加減,藥用葛根、黃芩、黃連、車前子(包煎)、蒼術、木香。水煎,日1劑,分3次服。
若高熱煩渴者,加生石膏(先煎)、寒水石(先煎);小便色赤而短者,加六一散;腹痛甚者,加白芍、木香;嘔吐頻繁者,加藿香、半夏、竹茹。
若舌苔厚膩,渴不欲飲,瀉下稀薄如蛋花湯樣,淡黃不臭,發(fā)熱不高,惡心欲嘔者,宜芳香化濁,燥脾滲濕,忌用苦寒之品,以免濕蘊難化,用藿香正氣散合五苓散加減。
4、脾胃虛弱瀉如何辨證與治療
脾胃虛弱瀉臨床表現(xiàn):病程較長,泄瀉時輕時重或時發(fā)時止,大便稀溏,色淡無臭味,夾有不消化食物殘渣,食后易瀉,吃多后見腹脹、大便多,平素食欲不振,面色萎黃,神疲倦怠,形體瘦弱,舌質淡,苔薄白。
治以健脾益氣,助運化濕。
方選參苓白術散加減,藥用黨參、白術、茯苓、山藥、苡仁、焦山楂、焦神曲、陳皮、砂仁(后下)。水煎,日1劑,分3次服。如時見腹痛,加木香、香附;兼舌苔白膩者,加蒼術、厚樸。
大便清稀,小便色清,腹部隱隱作痛,加炮姜、肉豆蔻、益智仁;少氣懶言,便瀉不止,甚至脫肛,加黃芪、升麻、葛根;兼夾濕熱,口苦舌黃,或大便夾粘凍,加黃連、馬齒莧。
5、脾腎陽虛瀉如何辨證與治療
脾腎陽虛瀉臨床表現(xiàn):久瀉不止,纏綿不愈,大便清稀,無味,下利清谷,或見脫肛,形寒肢冷,面色蒼白,食欲不振,腹軟喜按,精神萎靡,或有睡時露睛,舌質淡,苔薄白。
治以補脾溫腎,調中止瀉。
方選附子理中湯合四神丸加減,藥用熟附子、炮姜、五味子、米殼、吳茱萸、黨參、白術、補骨脂、肉豆蔻。水煎,日1劑,分3次服。
如久瀉不止,加訶子、石榴皮、赤石脂;脫肛者,加黃芪、炙升麻。
結語:通過對上面文章的閱讀,相信大家對中醫(yī)辨證治療5種類型腹瀉都已經有了更多的認識,引起腹瀉的原因主要有虛寒瀉、濕熱瀉、傷食瀉、脾虛瀉、脾腎虛寒瀉等,因此,人們要注意辨證施治。希望今天小編的介紹能夠幫助到大家。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