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 名〕菟絲實、吐絲子、黃藤子、龍須子、蘿絲子、纏龍子、黃灣子、黃網(wǎng)子。
〔來 源〕為旋復(fù)花科菟絲子屬植物菟絲子Cuscuta chinensis Lam.及大菟絲子Cu-scuta japonica Choisy.的種子。
〔成 分〕菟絲子含膽甾醇、菜油甾醇、β-谷甾醇、豆甾醇、β-香樹精及三萜酸類物質(zhì)。并含樹脂樣配糖體(甙類)及糖類,全草含淀粉酶及維生素A。
大菟絲子含糖甙,維生素A。
〔作 用〕
一、歷代經(jīng)驗
菟絲子有補肝腎、益精明目作用。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主續(xù)絕傷,補不足,益氣力,肥健人,汁去面?,久服明目”。 《名醫(yī)別錄》: “養(yǎng)肌強陰,堅筋骨,主莖中寒,精自出,溺有余瀝,口苦燥渴,寒血為積”?!度杖A子本草》: “補五勞七傷,治泄精,尿血, 潤心肺”。
二、近代研究
菟絲子醬油、浸劑、酊劑對離體蟾酥心臟有使心率降低、收縮振幅增加的作用。對豚鼠離體子宮可使其產(chǎn)生節(jié)律性收縮,但張力并不增加。并能使血壓下降,脾容積縮小(說明能使脾臟血管收縮)。又能抑制胃腸運動,使其緊張度降低,蠕動減緩。
〔性 味〕辛、甘,平。歸肝、腎經(jīng)。
〔功 效〕補肝腎,益精明目。
〔主 治〕肝腎虧損,陽萎,遺精,尿頻,頭暈、腰酸膝軟,視物不明,小便淋瀝,大便溏瀉,胎動不安;外治白癜風。
〔臨床應(yīng)用〕
1.肝腎虧損:菟絲子常用治腎陽不足,精血虧損所見的陽萎,遺精,耳鳴,小便頻數(shù),腰酸膝軟,崩漏帶下等,類似于神經(jīng)官能癥、性神經(jīng)衰弱、老年體弱等,常配伍復(fù)盆子、桑螵蛸、鹿茸等補肝腎、壯腎陽藥,方例《五子丸》、 《大菟絲子丸》、 《菟絲子丸》、 《菟絲子酒》、《菟絲蓯鹿丸》。腎氣不固,小便淋瀝不禁或膏淋等,可用《菟絲丸》、 《茯菟丸》、 《菟絲子丸》。肝腎不足,精血虧損之目暗,視物昏花,類似于視神經(jīng)炎、視網(wǎng)膜炎、玻璃體混濁等,常配伍熟地黃、車前子、枸杞子、青葙子等養(yǎng)肝明目藥,方例《駐景丸》、 《菟絲子散》、《菟絲子丸》。
2.久瀉消渴:菟絲子可用治脾腎陽虛,久瀉不止,飲食減退等,類似于慢性腸炎及消化吸收機能減退等。常配伍人參、黃耆、白術(shù)、木香等,方例《菟絲子丸》、 《菟絲人參丸》。單用可治消渴。并可用治陰虛陽盛,四肢發(fā)熱等證,多配伍五味子、生地黃等,方例《菟絲子煎》。
此外,全草制成25%的酊劑外搽,可治療白癜風。
〔用 量〕 6~20克,丸散酌減。
〔用 法〕生用或酒浸后曬干用,也可煎制成餅用。
〔禁 忌〕陽強者不宜用。
〔附 方〕
1.五子丸(《丹溪心法》):菟絲子、枸杞子、車前子、復(fù)盆子、蓮子。
2.大菟絲子丸(《中藥方劑臨床手冊》):菟絲子、鹿茸、澤瀉、石龍芮、桂枝、制附子、石斛、熟地黃、茯苓、山茱萸、牛膝、續(xù)斷、補骨脂、防風、杜仲、肉蓯蓉、畢澄茄、巴戟、沉香、小茴香、五味子、川芎、桑螵蛸、復(fù)盆子。
3.菟絲子丸(《扁鵲心書》):菟絲子、制附子。
4.菟絲子酒(《經(jīng)驗后方》):菟絲子、牛膝,浸酒服。
5.菟絲蓯鹿丸(驗方):菟絲子、肉蓯蓉、鹿茸、五味子、桑螵蛸、雞內(nèi)金。
6.菟絲丸(《奇效良方》):菟絲子、桑螵蛸、澤瀉。
7.茯菟丸(《和劑局方》):菟絲子、茯苓、石蓮子。
8.菟絲子丸(《世醫(yī)得效方》):菟絲子、桑螵蛸、牡蠣、肉蓯蓉、附子、五味子、鹿茸、雞內(nèi)金。
9.駐景丸(《千金方》):菟絲子、車前子、熟地黃。
10.菟絲子散(《普濟方》):菟絲子酒浸曬干,研細末服,溫酒送下。
11.菟絲子丸(《沈氏尊生書》) : 菟絲子、山藥、茯苓、枸杞子、蓮子。
12.菟絲子丸(《全生迷指》): 菟絲子、酒浸曬干,研末為丸。
13.菟絲人參丸(《方脈正宗》) : 菟絲子、人參、黃芪、白術(shù)、木香、補骨脂、小茴香、飴糖。
14.菟絲子煎(《雞峰普濟方》): 菟絲子、五味子、干地黃。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