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四年,燕王朱棣攻破南京城,朱允炆在皇宮大火中不知所蹤。
這一場靖難之役,建文帝打得實在是有些狼狽。我們不禁要質(zhì)疑:朱允炆只是明朝的第二任皇帝,距離明朝開國沒有多久,為什么爺爺朱元璋能打天下,孫子朱允炆卻連守都守不住呢?
其實,與洪武年代相比,建文時期有個顯著的特點,就是沒有武將——開國功臣都被朱元璋搞大清洗給殺光了。
也不是說完全沒有,老將耿炳文尚在,開國功臣徐達的兒子徐增壽也正是當打之年,只是徐增壽在身份上是燕王大舅子,朱允炆不敢用他,耿炳文年事已高,剛帶兵征討,因軍中出了奸細,導致南軍大營被燕王偷襲,于是立馬被朱允炆撤換掉。
這也沒關(guān)系,朱元璋的義子平安亦是一員猛將還有兵部尚書鐵鉉,名將盛庸,和瞿能父子,率領(lǐng)五十萬大軍,還能打不過燕王的六萬人馬?
但我們不知道朱允炆是怎么想的,也不知道黃子澄是怎么想的。對于換帥的人選,黃子澄向朱允炆舉薦了從沒有任何戰(zhàn)場經(jīng)驗的曹國公李景隆。
李景隆年少的時候喜歡看兵書,還曾經(jīng)帶兵到湖廣、陜西等地練兵,在朱允炆削藩的時候,被派往開封押送周王回京。也許是協(xié)助削藩的經(jīng)歷,讓朱允炆覺得,李景隆是"自己人",于是也沒多考慮,就把這個有趙括嫌疑的人任命為大將軍,統(tǒng)領(lǐng)伐燕事務(wù),賜"便宜行事"之權(quán)。
于是李景隆就高高興興地去了……然后又灰溜溜地回來了。
事實證明,這個家伙根本連趙括都不如。趙括雖紙上談兵,但終究是有兵法方面的造詣,李景隆紈绔子弟出身,說酷愛讀兵書,也不知道幾分真幾分假,就算真的愛讀,看他在戰(zhàn)場上的樣子,也必然沒讀到心里去。朱允炆賜給他的"便宜行事"之權(quán),多半被他用來做一件事:逃跑。
歷史記載,李景隆至少跑過三次,兩次跑回德州,一次跑回濟南。逃跑過程中的人員折損數(shù)十萬自不必說,糧草輜重等物資更是顧不上,全便宜了追在后面的燕軍。這樣的敗家子,放著不管還了得?朝廷終于下定決心把李景隆召了回去。
但朱允炆對李景隆依然十分信眾,也不知道是喝了什么迷魂湯,在群臣,包括曾經(jīng)舉薦他的黃子澄都請求誅殺此人的時候,朱允炆卻一概不聽,堅定地保住了李景隆。
于是建文四年,朱棣打到南京城外,李景隆做了帶路黨,給燕軍開了城門。
不知道建文帝在天有靈,會不會被氣得腦溢血呢。
聯(lián)系客服